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導語

無論是賠償、道歉,還是下線順風車,滴滴打車都已經很難平息吃瓜群眾的憤怒了。

是的,滴滴又沾血了。上週五下午5點,溫州樂清一位23歲的花季少女趙某,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遭到司機姦殺,引發全民關注;先按下心中的憤怒,把時間回撥到3個月前,即今年5月6日,當時鄭州一名名叫李明珠的空姐,在結束自己的航班任務後,深夜通過滴滴順風車打車回家,結果卻慘遭姦殺。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同一家企業,同一個產品,在短短110天內,竟然有兩條鮮活的生命折戟於此,這不得不令人駭然,亦不得不令我們反思。

做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出行服務企業,滴滴打車為何頻頻發生命案?而且在這兩起命案背後,管理哪裡去了?責任哪裡去了?監管哪裡去了?往深處看,在中國,企業的發展究竟應該是速度第一,還是安全第一?

6年前,滴滴打車以讓出行更美好為口號,吹響了共享經濟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的號角;6年後的滴滴,是否還記得自己“美好出行”的企業願景呢?

解局君不是滴滴,更不是程維,所以不得而知。

面對這些問題,解局君有三句話想送給滴滴,當然,這也是送給那些潛在的“滴滴們”。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比作惡更可怕的,是縱惡

縱觀鄭州空姐案和如今的樂清姦殺案,滴滴都不是直接的兇手,但誰也不能否認,滴滴在這些事件背後的不作為。

今天的互聯網企業,都喜歡去做平臺型企業,因為這是出事後甩鍋的最佳選擇,所有的平臺型企業,都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臺”,而不是最終的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不認為自身應該承擔“平臺”以外的更多責任。

而且,作為平臺型公司,它們可以篩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可以篩選消費者、甚至可以替消費者篩選產品。但平臺兩端的人們,卻無法選擇離開平臺。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壟斷。

壟斷的背面是什麼?為我獨尊,不受束縛,為所欲為。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離不開我,這是事實。就拿如今的滴滴來說,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卸載滴滴,但是卸載滴滴之後呢,如何解決剛需性的打車需求,想過沒有?

再回到正題,解局君還是那句話,鄭州空姐案和如今的樂清姦殺案,滴滴都不是直接的兇手,它確實沒有直接作惡,但是它做了比作惡更令人無法接受的事情——縱惡!

以消費者無法離開它為間接要挾,就像之前所說,不管它改進不改進順風車,該用的還得用,樂清案中的小姑娘趙某就是實例,所以改不改,改了多少,都是它說了算,短時間內不過是妥協於洶湧的輿論罷了。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滴滴順風車七夕宣傳文案

再來說順風車本身的問題,眾所周知,打車出行本身就只是一次臨時性、單次、低頻的消費活動,如何提高用戶的黏性,一直是滴滴所困擾的問題。故而,滴滴在推出順風車時,就重點突出其“社交化”的產品屬性,在鄭州空姐案前,順風車乘客的性別、頭像,以及司機的車型、頭像、名稱等信息均相互可見。

你想想,在一個密閉的乘車空間,兩個陌生男女在曖昧的環境下,很難不令人想入非非,而且要知道的是,滴滴對順風車司機的審查極其鬆散。

滴滴對此不僅不加以制止、防範,反而大肆宣傳其順風車的社交功能,甚至是暗示司機以此來加入順風車。

縱惡之後,帶來的往往是悲劇。

《南方週末》就曾經報道過,過去四年裡,發生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女乘客被順風車司機姦殺,2017年已發生過。50個司機,至少有3人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卻通過“三證驗真”;53名被害人均為女性,其中7人被侵害時處於醉酒狀態。

儘管如今滴滴已經下線了順風車功能,但此時,卻已經換不回那些逝去的生命了。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比賺錢更為重要的,是對生命的敬畏

在中國,有一個成語叫人命關天。它的意思是,與每個人性命相關的事情,關乎於天地。

滴滴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對於生命缺乏敬畏感。三個月前,5.6鄭州空姐案後,滴滴曾短暫的下線整改過順風車這一功能,但在僅僅一週後,順風車這一功能又再度出現在了世人眼前。

很明顯,滴滴並沒有完全根治好順風車的安全隱患。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沒有根治好順風車安全隱藏,還要上線這一功能?原因無非為兩點。

第一,整體性根除掉順風車的安全隱患,對於滴滴來說,成本過於高昂,對習慣講投入產出比的互聯網企業來說,與其改善,不如賠償;

第二,順風車這一功能,對於滴滴來說,極其重要,每停用一天,對滴滴來說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為什麼解局君會這麼說,因為順風車對滴滴來說是一樁一本萬利的買賣。

知名互聯網評論員魏武輝就曾直言,順風車於滴滴而言,“一沒有汽車成本,二沒有薪資成本,補貼和運營成本也非常低。規模越大盈利越大。而專快車有硬支出,成本隨收入上升而上升。”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據悉,2017年末,順風車訂單數在滴滴訂單總量中最多佔比1/10左右。從2016年起,滴滴開始對順風車訂單按每單5%徵收服務費,而對快車訂單的抽成則高達25%。

成本低,賺錢多,這兩點就足以令滴滴為之瘋狂。在赤裸裸的金錢誘惑面前,規則、生命的安危都將滴滴擠到了牆邊。

企業逐利,是在商業社會生存下去的基本法則,這無可厚非。但是缺乏對生命的敬畏,這是人民不能夠接受也無法接受的,而且這樣的企業,離分崩離析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前些年的三株口服液、三鹿奶粉等等,這些例子還不深刻嗎?

必須要知道的是,如今的中國,真的不需要對生命缺乏敬畏感的企業了。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有多大影響,就要承擔起多大責任

客觀來說,在短短6年內,滴滴改變了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打車形式,在資本的助力下也好,通過自身的努力也罷,一舉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但問題的是,在加速狂奔的同時,滴滴的影響力擴大了,但它卻沒有承擔起其應該承擔的責任。

於是,這個曾經屠龍的少年,在不經意中最先長出了逆鱗。

再度嗜血的滴滴打車,給中國企業留下了三大鐵血教訓

在中國,影響與責任是正相關的。

這種責任,不僅僅是侷限於法律責任,更多的是在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人民要的不是出了事之後,你如何公關,如何大力度懸賞兇手,如何進行配合警察調查,如何進行賠償善後;大家真正需要的,是防微杜漸,是不讓悲劇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知名投資人朱嘯虎就直言:國民級的應用就有承擔起國民級的責任。但就這一點說,滴滴做的很差。

作為互聯網出行行業的領頭羊,滴滴不僅沒有起到標杆性的榜樣作用,反而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資本的強力支持下,5000億元估值的滴滴,外功強盛,內功卻急需趕緊閉關補進。

在樂清姦殺案後,滴滴下線了順風車、開除了多位高管,但在解局君看來,這不應該是滴滴解決問題的終點,相反這還僅僅只是滴滴修煉自身內功的一個起點。

因為僅憑這些,是做不到讓出行更加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