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吃向來是人們的頭等大事兒,小餐桌代表著中國人的大世界。那麼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人的餐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讓我們跟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公佈的大數據,來具體看下。

食物的種類繁多,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種類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齡內嬰兒的母乳外,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營養素,只有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因此推薦我國居民每天的膳食應食物多樣,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等,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

本部分介紹2002—2012年中國居民谷薯類、蔬果類、禽畜水產蛋類、奶豆類、烹調油、烹調鹽等食物攝入狀況,推薦攝入量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標準人指18歲從事極輕體力活動的成年男子。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糧穀類食物攝入充足,薯類、新鮮蔬菜、水果、奶類、雜豆類、水產類食物攝入量低於推薦量,烹調油、烹調鹽攝入量遠高於推薦量。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糧穀類食物攝入量為337.3克,較2002年略有所減少。城市基本穩定,農村有所下降。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糧穀類食物200—300克,其中全穀物、雜豆類50—150克。根據每標準人日推薦量(275克)計算,目前我國城市居民糧穀類食物攝入量基本達到推薦量,農村居民高於推薦量。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薯類攝入量為35.8克,較2002年薯類食物攝入量下降了13.3 克,農村下降明顯。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薯類食物50—100克。目前我國居民薯類攝入量低於推薦量。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攝入量為269.4克,其中深色蔬菜89.4克,與2002年相比,城市有所上升,農村有所下降。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應占1/2及以上。目前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達不到推薦攝入量,且深色蔬菜不到攝入量的一半。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水果攝入量為40.7克,與2002年相比,無論城市、農村均略有所下降,城市降幅高於農村。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水果200—350克。目前我國居民水果類食物攝入量遠低於推薦量。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禽畜肉類攝入量為89.7克(其中豬肉佔71.7%),水產類為23.7克,蛋類為24.3克。2002年相比,城市禽畜類攝入量有所下降(但豬肉有所增加),農村禽畜類攝入量有所增加,城鄉差距減小;城市、農產類攝入量均略有降低;蛋類攝入量基本持平。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禽畜肉食物40—75克,水產類40—75克,蛋類40—50克。目前我國居民禽畜類食物攝入已超推薦量,而水產類和蛋類遠低於推薦量。我國居民動物性食物消費仍然以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肉為主,應增加水產類和蛋類食物物的攝入。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奶類攝入量為24.7克,與2002年相比,城市有所下降,農村略有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奶類300克,目前我國居民奶類攝入量不及推薦量的1/10。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大豆及大豆製品攝入量為10.9克,堅果為3.8克。較2002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大豆及大豆製品攝入量均略有下降,堅果類食物攝入量基本持平。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大豆及堅果類25—35克,目前我國居民大豆及堅果類食物攝入量遠低於推薦量。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烹調油攝入量為42.1克,較2002年基本持平,其中植物油有所增加,動物油有所降低。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烹調油25—30克。目前我國居民烹調油攝入量遠高於推薦量,55%的成年居民烹調油攝入量超過推薦標準(30克/天),應加大減油行動力度。

十一健康|中國人十年餐桌變化圖

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烹調鹽攝入量為10.5克,較2002年有所下降,農村降幅大於城市。

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烹調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目前我國居民烹調鹽攝入量遠高於推薦量,65%的成年居民都超過了推薦標準(6克/天),高鹽攝入是高血壓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應加大減鹽行動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