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東坡扣肉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名菜,屬於客家菜。做

東坡扣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菜餚。蘇東坡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美食大家。其在《食豬肉》詩中記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者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此菜隨著東坡先生謫居儋州而流傳開來。此次前來參賽,製作者通過滾、炸、煮、蒸等方式將這道菜改制成方塊,再配以秘製調味醬料,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無論是食用口感,還是造型都十分符合消費者的喜好。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簡介

熱量:1212.4大卡

工藝:蒸

風味:甜味

分類:家常菜,青少年食譜,低溫環境作業人群食譜,滋陰食譜

食譜配料

主料

豬肉(肥瘦)300克 芽菜200克

調料

糖色15克 生抽10克 老抽10克 胡椒2克 料酒15克味精2克 原料: 五花肉(500克)、時菜(200克)、精鹽、豆豉(7.5克)、白糖(4克)、醬油、菱粉(15克)、味粉、油(75克)、蔥(1條)、雞湯(500克)。

營養成分

每份東坡扣肉的營養成分:

能量 1212.4 千卡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蛋白質 41.86 克

脂肪 111.09 克

碳水化合物 11.65 克

膳食纖維 0.05 克

維生素A 54.2 微克

維生素E 1.05 微克

胡蘿蔔素 1.2 微克

硫胺素 0.67 毫克

核黃素 0.5 克

膽固醇 240 克

鉀 694.76 毫克

鈉 1671.01 毫克

鈣 24.34 毫克

鎂 58 毫克

鐵 5.89 毫克

錳 0.21 毫克

鋅 6.32 毫克

銅 0.24 毫克

磷 512.92 毫克

硒 36.4 微克

碘 0.35 微克

煙酸 10.82 毫克

葉酸 18.65 微克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製作

方法一

1. 將五花肉洗淨,在沸水中過一下,洗去浮沫。

2. 芽菜洗淨後控幹水分;

3. 鍋內倒油燒至六成熱,放入五花肉,炸成金黃後撈出;

4. 五花肉切成厚片裝入碗中,上面加適量芽菜,壓勻;

5. 將碼好的五花肉放入蒸鍋中,淋入用糖色、生抽、老抽、胡椒、料酒、味精調拌均勻的汁;

6. 用大火蒸1個小時後取出,倒扣在盤中即可。

方法二

1、將五花肉洗淨後放進鍋裡,煮至四成熟,取出後切成六件四方形,用醬油上色。2、起熱油鍋,將五花肉放入油鍋中,炸至微呈金黃色,取起放進清水中浸五分鐘,再轉放在湯缽中,加入雞湯和白糖、味粉、豆豉、精鹽、蔥等調味品燒爛,用碗扣好。

3、另起淨鍋下油,把時菜炒熟,蓋在豬肉面上,翻扣在另一盤裡,變成時菜墊底,豬肉蓋面,然後用原汁下溼菱粉勾芡,加麻油淋上。

方法三

東坡先生在《豬肉頌》中又總結了製作扣肉的千古名法:"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據杜廚師長介紹,銀鵬酒店的做法是將肉洗淨後,拋油鍋使皮鬆脆,再上色並炸一遍,繼而碼味,上籠後用小火蒸12小時。出籠時色澤金黃,肥而不膩,甜鹹均有,香味濃郁,口中肉感十足。

食譜相剋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反抗度不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小帖士

扣肉不是東坡肉,扣肉是山東魯菜當中的一道很著名很有特色的菜餚,東坡肉是北宋詩人文學家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在晚年據說是隱居西湖時發明的菜餚,所以叫東坡肉,現在杭州市西湖一帶飯館還保留有這道菜,有機會可以去品嚐一下。當然東坡肉現在作為浙江菜中一道非常有盛名的菜餚,似乎在全國哪裡都能品嚐到,只要點菜時說要一盤西湖的東坡肉,人家服務員就知道你要點的是浙江菜了。

製作提示

1.原料必須選用皮薄、肥瘦相間的新鮮豬肋條肉(以金華"兩頭烏"豬為最佳),經氽煮定型,再用直刀切成大小均勻的方塊(塊的大小也可根據各人的愛好改刀);

2.以酒代水(也可加少許水),調料必須一次加足,以突出醇香的地方風味;

3.燜蒸結合掌握好火候,用旺火煮沸,小火燜酥,再用旺火蒸至酥透,才能達到肉酥爛而形不變,油潤不膩入口香糯的要求。

東坡扣肉高清組圖

傳說

相傳系蘇東坡被貶於黃州時,在貧困的生活中,仿製前人的做法改良,將燒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此菜在黃州發起,後傳至南宋首府杭州,發揚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贛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一帶,每逢酒席宴會,首先是兩大碗和菜,象徵和睦相處。隨後上桌的就是兩大碗用稻草扎著的大塊豬肉。豐盛的酒宴上擺著這樣的兩碗豬肉,倒顯得別有風味,拿起剪刀,剪斷稻草,再仔細地品嚐品嚐,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綿糯。肉香味中還夾雜著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確實是餘味無窮。這種肉就叫"東坡肉"。為什麼這道菜稱為"東坡肉"呢?有這樣一個傳說。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傳說一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叫蘇東坡,他雲遊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箇中午,他來到永修境內一個叫艾城的地方。此時,正是三伏暑天,天氣十分炎熱。恰好路邊有棵參天大樟樹,樹陰蔽日,真是個乘涼的好地方。蘇東坡坐在樹下石凳上,一邊納涼,一邊讀書。讀著讀著,突然傳來一陣哭聲。他抬頭一看,只見一農夫抱著個孩子急急忙忙朝這邊走來,後邊跟著個哭哭啼啼的婦人。東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麼急病,我對醫學雖不在行,但醫書藥學倒也看過不少,常見病症也略知一二。於是就叫住農夫說:"讓我給看看吧!"原來這對夫婦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還要寶貴,所以給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兩口子嚇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亂求醫。農夫看看蘇東坡的打扮,又如此熱誠,立即把孩子遞給他。東坡接過一看,孩子緊咬牙關,手足抽搐,正合醫書上中暑之說。於是招呼農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順手摘了一把樟葉,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隨後又按醫書上的做法,這裡弄弄,那裡掐掐。一會兒,金崽俚"哇"地哭出聲來。兩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蘇東坡就往家裡走。蘇東坡見農夫謝恩心切,也只好跟著走。來到農夫家一看,家雖不富,卻也十分整潔。農夫為了抱恩,留住蘇東坡熱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這天清晨,農夫興沖沖從集上買了兩斤豬肉,用一束稻草捆著提了回來。他一邊走,一邊想:肉買回來了,我還得去問問先生得口味。於是就去問蘇東坡。

這時,太陽剛露出半邊笑臉,朝霞滿天,露珠掛在田間得稻葉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蘇東坡被這美麗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臨東窗,詩興大作,正在賦詩填詞,推敲詞句呢!農夫在門口輕聲問道:"先生,你看這肉怎樣弄著吃?"東坡作詩入迷,口中朗朗念著:"禾--草--珍--珠--透心香。。。。"農夫聽了一楞,先生這是什麼意思?仔細一琢磨:對了,他是叫我把肉和著稻草整煮,並要煮透心,那樣吃才香,所以說:"和草整煮透心香"。這先生和我們作田人真不一樣,說話開口是詩,連吃肉都特別。想到這裡,農夫把肉拿到廚房,按蘇東坡講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著稻草把豬肉整塊地放在鍋裡悶煮,煮得透爛。

到吃飯時,菜端上桌來,蘇東坡見一塊整肉,沒斫沒切,還用稻草捆著,想來想去,不知什麼原因。想問,又不好意思開口,要吃嗎,一整塊肉,稻草還捆在上頭,不知如何動手。農夫見蘇東坡望著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對蘇東坡說:"早上我去問你,你不是說'和草整煮透心香'嗎?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給弄的,先生怎麼不吃呢?"

蘇東坡恍然大悟。原來農夫把他的話給串起來了,斷斷續續的詩句,被他聽成一句話。既然如此,也只好順坡下驢。於是叫剪開繩子同農夫一家高高興興地吃起來。真沒想到豬肉摻雜著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飯,農夫夫婦出門去了。東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擾幾天了,十分過意不去。幾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還是走了吧。主意一定,從包袱裡取出五兩紋銀,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張字條,上寫著:"主人盛情難卻,東坡不辭而別。"農夫夫婦回來,看見條子大吃一驚,原來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蘇東坡先生。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學著用稻草扎肉煮著吃,果然香酥可口。鄉親們便把這種肉稱作"東坡肉"。因其味道鮮美,做法別緻,所以一直流傳。

家常美味—東坡扣肉



相關典故

在錯綜複雜的北宋政局中,作為保守派重要代表人物的蘇軾成為新黨圍攻的目標,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難--"烏臺詩案"。他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被降職,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

從春風得意的科場奇才,到謫居落寞的戴罪犯官,經歷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蘇軾將面臨怎樣的生活?在黃州,東坡居士這個名字開始叫響並流傳至今,從蘇子瞻到蘇東坡,蘇軾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磨難和內心的痛苦掙扎?也許有人會說,用"瀟灑"概括蘇軾在黃州的生活似乎不大適宜,蘇軾遭到這麼大的磨難,從堂堂知府被貶到黃州做小官,人生反差這麼大,還說瀟灑?他能瀟灑得起來嗎?確實,要瀟灑起來太難了,但是蘇軾卻在努力地去做。

黃州的飲食、生活條件都比較困難,但是再難也難不倒蘇軾這個瀟灑的美食家,他總能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享受美食的機會。正是在黃州,他發明了著名的東坡肉,有頌文為證,頌文曰: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豬肉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