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私藏的「扣肉」祕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在我國許多地方的代表菜品中,都能見到扣肉的身影。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扣 肉 起源和演變

“扣肉”又稱虎皮扣肉、走油扣肉。我國古代較早記載扣肉的,是揚州鹽商童嶽薦(生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浙江紹興人)所編撰的《調鼎集》:

“扣肉:肉切大方塊加甜醬煮八分熟取起,麻油炸,切大片,如花椒、整蔥、黃酒、醬油,用小磁缽裝定,上籠蒸爛,用時覆入碗,皮面上。”

扣肉演變至今,已經發展出許多品種,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有廣東的香芋扣肉,客家的梅菜扣肉,江蘇的糟扣肉,四川的鹹燒白、甜燒白,江西的燒肉片,湖南的豆豉走油扣肉等。

不過大家都看到了,扣肉無論怎麼變化,其蓋面肉坯的製作工藝都基本上保持不變,有變化的往往是從調味的方法、輔料的搭配、造型的花樣等方面入手,比如廣東的香芋扣肉,添加了增鮮的蠔油和柱侯醬,湖北的扣肉添加了腐乳汁和排骨醬,江蘇的扣肉中一般會加放酒糟,湖南的扣肉則喜歡放豆豉、幹辣椒等。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糟辣扣肉

各地做扣肉用於墊底的輔料,所發生的變化也是層出不窮,例如四川多用芽菜、冬菜墊底;廣東、浙江則喜歡用梅乾菜、香芋;湖南則用乾製的鹽菜(這是把葉用芥菜洗淨曬晾後,再加鹽醃製並控幹水分,待入籠蒸熟再晾乾而得到);湖北愛用幹豆角、筍乾、酸菜等。

在造型上,常見的都是先在碗底擺成“一封書”形,然後鋪上配料。對一些特殊造型,比如廣東的千層扣肉、金牌扣肉,則往往是先將扣肉切薄片,再利用模具圍成“寶塔”型;而香芋扣肉,則是一片香芋一片肉片擺成“長牌”型……

有些地方在扣肉成品出來後,還要進行後續烹調,以讓成菜風味更加獨特。比如回鍋扣肉,就是把做好的扣肉重新下鍋,待煸炒至吐油且表面起酥時,加大蒜葉、鮮辣椒(或幹辣椒)翻炒。有的地方在扣肉回鍋時,還要加湯汁略燒一會兒,這麼做讓成菜的口感變得酥爛滑軟。

扣 肉 製作機理解析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鮓椒扣肉

扣肉是一款以水、油、汽三種傳熱介質相結合運用的菜餚,要想做好這道菜,不僅需要掌握扣肉的基本製作工藝,還需要熟悉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一些烹飪化學及物理原理。

1原料的選取

主料豬肉應選取皮薄且厚度在3~4釐米的豬肋條肉,這個部位五花肉的特點是肥瘦相間且分佈均勻。

如果豬肉皮太厚,會導致扣肉成品表面形成的皺紋差;如果肥瘦分佈不均勻,那麼肉在鍋中會不易煮熟;在選用墊底輔料時,一般選用香芋、土豆、豆豉等含澱粉豐富的原料,或者是芽菜、梅乾菜、鹽酸菜、幹豆角、幹竹筍等含纖維素較多的乾製品,這些輔料可以充分吸收豬肉在蒸制時所滲透出來的油脂,不僅使自身的口感變得柔和濃香,也使主料能夠吸附配料的清香。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馬齒莧扣肉

2初加工的方法與技巧

根據器皿(一般選取圓錐形碗)的規格,一般將蓋面肉坯改成15釐米左右見方的肉塊(煮熟時體積會略縮小),初加工的重點是烙毛,因為要是肉皮表面的豬毛不除乾淨,那麼就會影響扣肉的口感及美觀。

傳統的烙毛方法有三種:

◆ 第一種是用刀直接去刮洗;

◆ 第二種是放在爐火焰上方,將肉皮表面絨毛燒盡後,再進行清洗;

◆ 第三種是最佳的,先將鐵鍋燒紅後,將豬皮朝下,直接按在鍋內利用高溫快速烙去表面的絨毛,然後放溫水鍋裡進行刮洗。這個環節的作用不僅是清除表面的豬毛,更重要的是破壞肉皮表皮組織中的角質層,從而加快肉皮中的脂質和膠原蛋白的水解力。

3煮制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

將初加工好的肉塊放入熱水鍋(冷水入鍋肉塊不易煮爛,水量要淹沒肉塊),大火燒開後改中小火,在煮制過程中可以加入甜酒水,目的是讓甜酒的香味滲入到豬肉組織中,起到增香提鮮的功效。

另外在煮制時最好皮朝上,並用兩根竹籤平行地插進肉中,使肉在煮的過程中不易變形。加熱時間需要依肉塊的大小去定,一般需要30~40分鐘,標準是煮至用手觸摸肉皮發軟,有粘性為止(在實際操作中,可用筷子插入肉皮,要是容易插入則說明已經煮得差不多了)。

還有,經過長時間的水煮,豬肉的部分脂肪經充分水解已經成甘油和脂肪酸,這都有利於形成肥而不膩的口感。

4上色、增香、虎皮皺紋形成的機理

將煮好的肉塊撈起來後,用淨布擦乾表面水分,由於豬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通過採用甜酒水上色,使得豬皮在受熱的過程中為褐變反應提供充分的反應底物。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農家鹽菜扣蹄髈

將冷甜酒水塗抹在肉皮表面,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促使豬肉表皮中的毛囊吸收一部分糖分。另將鍋內植物油燒至七八成熱,將已上色的肉塊皮朝下地放入(避免將瘦肉炸焦,並使肉皮得到充分炸制),炸至豬肉表皮呈棕紅色且發硬起泡,瘦肉表面呈黃色時,撈入煮肉的原湯中浸泡,至肉皮表面起疏鬆的虎皮皺紋即可。

產生虎皮“皺紋”的機理在於:肉塊經過長時間的水煮,肉皮膠原蛋白的交聯結構因為受到較大破壞,使得膠原蛋白髮生膨脹,此時遇高溫炸制,膠原蛋白分子間的間隙便會增大,由於滲透作用促使水分不斷滲出,肉皮因而產生脫水,肉皮表層與裡層的收縮層度因其結構不同、受熱程度不一致產生差異後,再用冷水冷卻,加劇其收縮不均勻的程度──外層因冷卻較快而收縮,內層則尚未降溫,肉皮處於膨脹狀態,從而使得“皺紋”形成。

油溫及加熱的時間,才是虎皮“皺紋”形成的關鍵。油溫應當控制在七八成熱,使肉皮表面的水分驟遇高溫急速汽化,肉皮才容易硬化起皺。要是油溫過於低,那麼肉皮表面的水分則不容易蒸發,不僅肉皮難以炸硬,而且也不會形成皺皮;而要是油炸的時間過長,又會導致肉皮因為水分損失過多而色澤偏暗。

5改刀擺盤,調味方法、輔料處理的注意事項

根據肉塊的紋路,橫切成約半釐米厚的片,皮朝下碼在碗內,並保持肥肉與瘦肉的完整性。將肉片沿碗邊呈扇形擺放,露出五花肉瘦肉部分,再用兩片五花肉完成扣肉的完整造型。

肉片切忌切太厚,否則肥肉中的脂肪在蒸制時不能充分滲透出來,導致成品口感肥膩;肉片也不能切得太薄,否則蒸制後的肉片難以保持完整形態。

大廚私藏的「扣肉」秘法!上色、調味、蒸制……製法工藝全解析~

△梅菜扣肉

調味是決定扣肉風味形成的重要階段。扣肉的本味是鮮帶回甜,因此,基本的調味品應當有鹽、味精、白糖、醬油等。扣肉需要在蒸制前就調好味。先把調味品投撒在瘦肉上層,然後碼上墊底的配料。

如果是用含澱粉較多的墊底料,那一般都要進行過油處理。如果是選用幹豆角、芽菜、梅乾菜等含纖維素較多的原料,那還要先對其作漲發處理。待泡漲洗淨後,再入鍋煸幹水分。這裡需要注意煸炒的時間 — —要是炒得過度,則口感偏老;而要是煸炒不足,水分含量過高,則不利於蒸制時吸收肥肉流出的脂肪。

6蒸制標準

把擺好盤的扣肉用保鮮膜密封好以後,送入蒸箱裡高溫蒸至(火巴)熟(如果是家庭製作,則可放高壓鍋裡壓制)。

蒸制的標準,要看湯汁是否出油,用筷子夾肉是否易爛。要是加熱時間不夠,那麼扣肉質地不夠軟糯細嫩;而要是時間過長,則會導致肉質太爛而無法夾取。

文:彭軍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