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晚年怎么样?

歪长的藤蔓


汪精卫是出了名的大汉奸,当年蒋介石坚决反对汪精卫卖国,但是被日本人洗脑的汪精卫已经丧心病狂,无可救药。当然汪精卫卖国也不是空穴来风,汪精卫当时拥有的只是一个虚职,而蒋介石拥有正真的军权,所以在汪精卫和蒋介石的斗争中,汪精卫明显失去了有利地位,而在那种动乱的时代背景下,汪精卫不得不选择卖国求荣,为自己的生存夺得一席之地。



我说他空穴来风并不是同情他和蒋介石之间斗争的失败,而是更加痛恨这样卖国求荣,为了自己的生存,连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存亡都可以不顾的人。

日本为了可以更加快速的解决战斗,想要找一个有地位的人来当日本扶持的国民政府的主席,日本人以为有了新的国民政府就可以逼迫中国人投降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政治地位仅仅次于蒋介石的汪精卫被日本人看中,经不住诱惑的汪精卫选择了卖国,在1938年的12月,汪精卫带人逃亡昆明,之后再飞往越南河内,在短短的十天之后,汪精卫就发布了叛国电报。蒋介石看后咬牙切齿,之后汪精卫又建议日本人轰炸重庆,到这时汪精卫已经彻底沦为名副其实的卖国贼。



当卖国贼的下场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而可以杀的动汪精卫同时也是最想杀汪精卫的就只有蒋介石,这可把戴笠给忙坏了,组织了多次的暗杀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戴笠的传奇军统也因为这个卖国贼而搞得颜面扫地,最后狡猾的汪精卫终于逃到了日本人的怀抱,犹如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一般,让汪精卫可以彻底的放心的梦想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而在两年后的1940年3月,日本人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汪精卫政权,汪精卫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主席,这时汪精卫的地位终于可以和蒋介石“相提并论”了,但却是一种卖国求荣的捷径方式。



最后说说汪精卫的死,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国民第一杀手王亚樵,这可是汪精卫最痛恨的人,但是杀死汉奸就数王亚樵功劳最大。当年王亚樵想要暗杀蒋介石,蒋介石和汪精卫同时出席一个会议,狡猾的蒋介石见有些情况不妙就不曾出席,而让汪精卫去,这时的王亚樵没有找到蒋介石只能将就的杀汪精卫,而汪精卫居然命大没死,但是在脊椎中留下了一颗致命的子弹,这也就是后来汪精卫旧伤复发致死的原因,在1944年的11月11日下午4点,汪精卫死于骨髓肿。



对于汪精卫的死因,后人也是很多讨论,我相信最可能就是日本人害死的,因为日本在成立所谓的新的国民政府之后并没有取得想象中那么大的成效,所以汪精卫对于日本人一文不值,而一文不值的结果只有死。还有说是军统害死的,我认为不太可能,毕竟军统当年杀了那么多次还没有杀死,说是军统杀死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挽回当年杀汪精卫不成功的面子。至于所谓子弹伤导致病死,很可能是日本人的幌子。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当一个人背叛了他的民族后,其结局不是被战争毁灭,就是被人民清算,要么就是寄寓海外,贫病交加,最后在人民的咒骂声和病痛折磨中死去,汪清卫就是如此。

时事总是在怪异的轮回中前进。1910年,时年27岁,充满着革命激情和舍我其谁拼搏精神的同盟会员汪精卫,以要将清廷炸个粉碎的勇气,给摄政王载沣埋下了一颗炸弹,要用这个可以想像的震天价响,唤起广大老百姓的仇清情绪,但后来功亏一篑,暗杀未遂。因此,英雄少年汪精卫被捕入狱,他在狱中挥笔写下一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那英勇赴死之情,慷慨悲歌之态,曾让多少人不为之感动啊!

然而,30多年后,同样的事情又第二次发生在汪精卫的身上,只不过,这次调换了一个位置,他成了被暗杀者,引刀成一快的,换作了别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从此踏上了神州大地,反抗之声日益高涨。随即,蒋介石下野,汪精卫上台,一改蒋介石之前的“不抵抗主义”,积极抗战。1932年1月28日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的上海十九路军,其主力就是汪精卫的粤系军队。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汪精卫性格里的软弱无力,让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了动摇。1935年开始,汪精卫就多次安排人与日本接洽,希望屈膝求和,遭到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弹劾,他提出辞呈,被蒋介石挽留了。

从此,在朝野间,汪精卫和蒋介石同样被当作了卖国贼的头子,他们把汪、蒋二人当作了暗杀目标。当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次全会,开幕式后,中央委员合影照相,蒋介石感觉有点不对劲,遂临时决定他不参加合影,并劝汪精卫也不要去。汪精卫认为如果蒋不参加,从情面上讲,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参加的。

果然,当照完相,随着一声高亢的“打倒卖国贼”的怒吼声,装扮成记者的爱国军人孙凤鸣,向照完相正欲返身归屋的汪精卫扣动了扳机,连射三枪,汪精卫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孙凤鸣随即被卫兵射伤,当晚壮烈牺牲。汪精卫的三颗子弹,一颗射在左眼外颧骨,一颗射中左臂,一颗射在胸脊柱骨旁。

汪精卫并没有被那要命的子弹射清醒,反而在卖国的路上越走越远。1940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自任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从此,他在自己身上贴上了耻辱的“卖国贼”三个字。

虽然孙凤鸣这三颗子弹没有让汪精卫当场毙命,但取出两颗后,射在胸脊柱骨旁的那颗子弹却一直无法取出,最后还是导致了汪精卫的死亡。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不治身亡,这一年,他才刚刚61岁。


帝国的脸谱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重庆逃离,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日本人旨在灭亡中国的第三次声明,这一事件标志着他已在事实上滑入了深渊,从此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卖国贼。

汪精卫因为长相英俊,风流倜傥,所以他留给世人的表面印象似乎一直不太老,但如果从生命倒计时的角度讲,38年年底彻底滑入深渊时,他55岁,已经算是晚年了,因为他之后只活了6年,1944年11月10日,他就死了。

因这6年,这个高开低走的民国人物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要问他这6年具体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恐惧应该排在第一位。

自逃离重庆后,汪精卫遭遇到的“正义”刺杀有好几次。最有名,震慑力最大的大概要算戴笠率领军统十八罗汉在河内策划实施的那次,若不是当晚汪的副手曾仲鸣睡在他的床上,当了替死鬼,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被制裁掉了。

侥幸躲过河内刺杀后,汪精卫并没能摆脱死亡阴影。戴笠领导的军统随后又接二连三地对他发动了制裁行动,其中有一次很值得一说。

滞留上海期间,如同惊弓之鸟的汪精卫不敢在别处过夜,整日龟缩在汪伪76号特工总部。负责此次暗杀的是军统发展的上海滩富豪陈三才,他先以名下北极电冰箱公司的名义租下了紧邻76号的74号,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地道从74号挖到了76号,可惜的是,炸药埋好,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个叛徒救了汪精卫一命,否则头号大汉奸很有可能要被烈性炸药送上西天。

虽然几次暗杀最终都没能获得成功,但死亡阴影下的恐惧对汪精卫还是形成了很大的后制力。汪精卫这个人骨子里并没有坚毅的性格,虽然早年有过刺杀摄政王载沣的义举,但侥幸没死并没有很好地塑造他,相反因为后怕让他后来变得愈发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

这决定了汪精卫绝难成大事,而且会始终处在萎靡不振的痛苦中。

事实上,除了恐惧,萎靡不振的痛苦确实长时间地困扰着晚年的汪精卫。1940年春天,汪精卫主持召开会议,商讨成立伪政府的最后事宜。据金雄白在其著作《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中记载——这天清晨,礼堂挤得满满的,但却没有热烈高兴的气氛,全场一片冷静,汪氏穿着一套晨礼服,仍然如当年的风采,但却显得有些苍老和憔悴。

金雄白说,汪精卫的演讲一向充满了煽动性,生动而有力,但那天他却做了也许是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演讲,声音低沉,讲话无力。

刚上路,就自我感觉已是穷途末路,这是汪精卫晚年一个特别鲜明的写照。

除了全民族以及重庆国民政府对他形成的强大压力(就在当天,重庆国民政府即发表了一份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起,所有汪伪政府的高级官员均在列),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汪精卫上贼船没有久,残酷的现实就已经让他意识到,他根本不是日本人平等的合作对象,所谓的曲线救国更是自欺欺人,上了贼船,他不过是日本人的工具、傀儡。

在公开场合,汪精卫虽极力掩盖这一切,但终究有掩盖不住的时候。

1940年随着汪伪政权的建立,汪精卫与日本人的谈判也基本结束了,为此他特意在南京举行了华日基本条约的签字仪式。仪式中的一个细节很能说明汪精卫的真实内心——

他站在礼堂前的阶石上,面部充满了凄婉之色,他呆呆地站着,远望缭绕在紫金山上面的白云,忍不住两行清泪从眼眶中沿着双颊一滴一滴向下直流。突然他以双手抓住了自己的头发,用力地拔,用力地拉,鼻子里不断地发出恨恨之声,泪水浸满了面部,那时,他的悲伤是仅次于捶胸顿足的。

一个人为了权利和地位不顾一切地将自身的核心价值丧失掉,只要他跨过了底线,不用别人推,他自己就会看到脚下的万丈深渊。

可以说,晚年的汪精卫每天都站在这样的万丈深渊前,这比死亡威慑更折磨人,也更致命。

尤其当沦陷区的黑暗将他所谓的和平救国击的粉碎的时候,汪精卫的这种痛苦更是到了难以抑制的程度。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据说汪精卫的性情变得十分暴躁,他会盛怒,会厉声呼斥,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摔椅子。每谈到国际局势、国家前途以及当前处境时,他的声调总是从低沉到颤抖,最后变成哭泣。

在穷途末路上如此挣扎,很快,汪精卫的旧症就严重复发了。

1935年年底,汪精卫在南京遭到王亚樵行刺,其中一颗子弹打入脊骨无法取出,此后该处枪伤时常发作,心情不好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会发炎症,会发烧。

当年救治他的医生就曾断言,汪精卫因此创伤活不过十年。

果然,1943年汪精卫的枪伤严重复发了。8月间,医生发现他背部的创伤已损及骨髓,入冬后情况更糟。

更具阎王索命意味的是,汪精卫在随后的一天下楼时不小心,一脚蹬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脊椎骨上的旧伤处正好磕在了楼梯的棱角上,汪精卫当场就昏了过去。

12月19日,汪精卫住进南京日本陆军医院进行手术,手术还算成功,已经裂为两节的子弹最终被取了出来。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汪精卫即开始持续发高烧,而且情况十分严重。

经专家会诊,最终确定汪精卫得了脊骨癌,并且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1944年2月下旬,日本政府派著名外科医生黑川等人前往南京为汪精卫检查,结果发现他的两腿已变得不听使唤,鉴于南京、上海无法进行医治,3月3日,汪精卫被抬上了飞往日本名古屋的飞机。

住进医院第二天,日本医生再次为汪精卫实施手术,手术后他的下肢感觉和体温有所恢复,但仅仅过了三个月,病情再度恶化,并且无法挽回。

8月10日,周佛海到医院看望汪精卫,据说汪精卫口述了一份五千字的遗书。

另外,在临死前,汪精卫写了一首绝命诗——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很多人拿这首诗和他当年那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作对比,一个豪情万丈,一个凄苦不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汪精卫在日本医院不治身亡,第二天他的棺木被运到南京光华门外明故宫机场,23日葬于南京中山陵右侧的梅花山山顶。

这地点是汪精卫生前亲自选定的,以示他对孙中山的誓死效忠。

关于汪精卫之死,坊间还有不少说法,有说他是被戴笠派人毒死的,有说他是被痛恨汉奸的老中医以一剂膏药贴死的,还有的说日本人把他当成了手术试验品——

这大概也算是对头号汉奸的奚落吧。

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汪精卫千转百回才弄出来的伪政权在几分钟内就土崩瓦解了。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汪精卫的钢筋混凝土坟墓被三百斤烈性炸药炸开了。据参与行动的人回忆,他们打开棺木时,看到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覆盖着汪精卫的遗体,他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上衣口袋内有一张约三寸白纸条,上面是陈璧君毛笔工书的四个字:魂兮归来。

除此之外,别无一物。

头号汉奸的遗体被拉出坟墓后,很快就被烧掉了,骨灰残渣被丢进了臭水沟里。

半个月后,被铲平的汪坟旧址上立起了一座小亭,孙中山儿子孙科为这座小亭题写了楹联——

敌寇潜踪,江山如故。


黑句本


汪精卫,汪兆铭。

一个前半生极尽辉煌无缺,后半生苟且偷生沦落汉奸的书生文人。

他曾经名列民国四大美男,他曾经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他曾经为国刺杀清摄政王载沣,在大狱中写下“引导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他曾经执笔三民主义,他曾经为孙中山先生订立遗嘱。

在纷乱的民国,他酒色财气一样不沾,对待妻子陈壁君,也是相敬如宾伉俪情深。如果不看后半生,说一句男儿当如汪精卫,嫁人当嫁汪兆铭,不为过吧。


可惜,这样的一个人,却在争夺权力中,迷失了本心。他算是一个书生,一方面他没有政客的眼光和厚黑,另一方面他却想争夺国民政府的至高权力,却被蒋介石打得节节败退。

一怒之下,不顾天下悠悠之口,于1938年12月29日发表艳电公然投敌,作出此般毫无底线遗臭万年之事,就算这样,汪精卫依旧不忘立下一个曲线救国的牌坊!



76号魔窟不知残杀了多少仁人志士,戴笠更是多次暗杀汪精卫,可惜功亏一篑。然而,老贼虽未死于戴笠的刺杀,却间接死在了民国第一杀手,暗杀大王王亚樵的手里。


早在1935年,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批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将华北主权拱手让于日本人,社会一片哗然。王亚樵派遣铁血锄奸团成员,义士孙凤鸣将汪精卫击成重伤,子弹打入脊椎无法取出。

这一颗子弹,成为他的致命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枪伤恶化,子弹深陷体内,铅毒逐渐扩散,终于在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一命呜呼,终年61岁。


关于他的死,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曾有一个日本军官和他一样脊柱有毛病。日本人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他的,就让医生拿他作标本,首先用生疏的技术治疗他。结果手术失败了,手术的伤口恶化,汪精卫只能吊着一口气躺在病床上,只能依靠输血才能活下去。可怜的他为了日本人背弃了自己的国家,最后却落得这个下场。

第二种是军统对他进行毒杀,军统的头目戴笠买通医院里面的护士,每天往汪精卫的药品中掺杂一点玻璃粉,积少成多,慢慢的将其毒死在医院。国民政府恨不得他能早点死,就不留他一天活路。

最后一种带有一丝传奇色彩。这个版本是说汪精卫在自己手术失败后,深感对西医的失望,为了活下去又去寻找中医的帮助。他的妻子寻找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中医,而这个老先生也是一个爱国人士,将涂着毒药的膏药贴在汪精卫的背后,致使铅毒扩散全身,最后活活的折磨痛死。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汪精卫晚年,做的最大的错误,也是他被钉在中华民族耻辱柱上的事情,就是“和平运动”。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汪精卫是从一开始就想投靠日本人。其实,历史并不是如此。

早先的汪精卫 曾积极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此时的蒋介石,坚决积极抗战,他立即派中央军进入河北,表示于日本抗战到底的决心。蒋介石在这一天的日记里面写到:“应战宣言即发,再不作(与)倭寇回旋之想,一意应战矣”,“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

蒋介石日记

这个时候,汪精卫也是坚决要求抗战的。虽然在7月31日的时候,汪精卫曾经在南京对陈克文说,“此次二十九军之失败,可得一证明,证明‘日本只能威吓,而不能真正作战’一语完全谬误,此语实亡国之论也,”但是,汪精卫仍旧表示“今后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平津沦陷后,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很多人都开始害怕日本军队,认为中国必败。就连胡适、蒋梦麟等人,都认为要忍痛求和。

不过,这个时候,汪精卫的抗战决定仍旧没有动摇。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汪精卫仍旧希望抗战可以持久,汪精卫曾给郭泰祺、顾维钧发电报说:“数年埋头准备苦心,现期待在持久”。

然而,国民党军队接连败北。让汪精卫证明与日军决战的信心开始动摇。汪精卫开始寄希望于通过外交手段斡旋。汪精卫主动去会见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希望他们能够牵线,于日本谈判。此外,汪精卫还派陈公博去意大利会见墨索里尼等人。

但是,令汪精卫没想到的是,意大利外交部长齐尔诺说,“中国应该承认满洲国及华北五省自治”。

当汪精卫看到大批伤兵和难民之后 抗战决心开始动摇

这些事情让汪精卫非常伤心。1937年11月,日军开始进攻南京准备。汪精卫在街上,看到路上队伍不整的散兵游勇,还有仓皇出逃的男女。非常忧心,认为中国军备落后、国力衰弱,根本打不过日本军队,再加上国民党政治腐败,人心涣散。

高宗武曾会回忆,有一次汪精卫看到中国军队奔赴前线,士兵们在大雨中连雨披都没有,除了几条步枪和几挺机关枪之外,没有任何重装备。汪精卫“泪为之下”。看到前线下来的士兵没有医药救治,感叹说:“这仗如何才能打下去?”

由此,汪精卫开始于日本秘密谈判。汪精卫早年留学日本,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有两派,一派是希望“侵略”,一派是希望“保全”。汪精卫寄希望与日本的“保全派”可以帮助中国。

文章扮演的汪精卫

汪精卫太天真了。汪精卫主动离开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起汪伪政府,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傀儡。汪精卫想跟日本人要兵权,日本人不给。希望保持中国的完整,日本人不同意。

建立汪伪汉奸政府 内心或许也有悔恨

1940年1月,备受戴笠等特工刺杀困扰,日本人蛮横无理困扰的汪精卫又面临了一场“背叛”。“和平运动”的核心人物陶希圣和高宗武宣布脱离汪精卫,回到上海。二人将汪精卫与日本“梅机关”签订的《中日新关系调整要纲》等公布。

陶希圣

此时汪精卫已经骑虎难下,他成为了“汉奸”,也称为国民党通缉的对象。陶希圣曾说,现在我“好比喝毒酒。我喝了一口,发现是毒药,死了一般,不喝了。汪发现是毒药,索性喝下去”。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正式在南京成立。

此后,汪精卫内心也非常痛苦。原先日本人答应的很多条件,也不再兑现。

罗嘉良扮演的汪精卫

到了1941年,汪精卫和周佛海等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错误的决策。周佛海在日记中说,现在自己才意识到,开始的时候相信中日战争不至于扩大,后来又相信日本可以很快吞并中国,却没想到日本对大后方束手无策。之后,又相信美国可以调停。对中国能力估计过低,对日本人能力估计过高。

晚年的汪精卫,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把办公桌上的公文抛洒在地,有时候会用双手抓自己的头发,对身边的人发火。

1944年1月,汪精卫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35年遇刺时身上留下的弹片开始感染。后来又有风湿神经痛。此后,汪精卫无法正常行走,精神非常焦虑。

3月4日早上6点,汪精卫开始发烧,体温达到了40度。当天下午四点,汪精卫死在日本。

晚年汪精卫

最后日子的汪精卫,内心曾有悔恨,也有悲伤。一个曾经的翩翩革命少年,竟成为了一个地道的汉奸。

我们回顾汪精卫的晚年,不是为了要给汪精卫洗白!不是给他洗白!不是给他洗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汪精卫。


兮兮说事儿


一九四三的重阳节,南京鸡鸣山北极阁。一位相貌堂堂、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登高望远,极目苍茫,“因元遗山‘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而悲不绝于心”,当场赋词一阙:“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阑干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汪精卫。这是他写下的最后一首诗词,意境至佳,足以上追古人。可如果言真能为心声,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此时他的心境是非常孤独而悲凉的。他也确实无法轻松。那时,日寇在太平洋战争中败迹日显,而就在这些日前后,他也旧伤复发,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肿”,随即赴日治病,拖到次年11月10日,不治身亡,从此告别从英雄到汉奸迷一样的人生,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部分篇章也跟着他谢幕。

他的晚年生涯,看《双照楼诗词稿》、看亲历者金雄白写下的《汪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看他临死前自我剖白的《最后之心情》长篇遗书,可说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心事始终是郁郁颓丧不能自已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人生也是不满意的,但是没有忏悔,“兆铭即死,亦何所憾”,有着“落子无悔”的倔强。他没有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是不可饶恕的。他说他是永远的“救国者”。


他在晚年,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来完全可以万众仰望的英雄形象收场,却莫名其妙地沦为了民族罪人,至今都让治民国史的学者们感疑窦丛生。

杨奎松说他是整个民国政府最没有理由成为汉奸之人,话虽偏激,其实并非全无道理。主观上,他也确实不想做汉奸;客观上,也几乎没有现实脉络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人,怎么会一步步走上汉奸的深渊之路,万劫不复,遗臭万年。中国近现代史,没有比这个更让人难以理解的了。

(图:投敌前夕的汪精卫在当时河内,旁为曾仲鸣)

一方面,他是民国革命党人中的不折不扣的领袖,成名极早,辈分极高,久经生死考验,毫无问题。他出身诗礼世家,年少中举,本可以公子哥优渥一生。可偏偏不惜背叛家庭,与兄长决裂,甘受通缉,卧薪尝胆,意在反清,组建民国,是声望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家”;他谋刺摄政王,无论行事还是狱中都是坚贞不屈,笑对屠刀,甚至让谋杀对象摄政王载沣都起了敬重与爱才之心;同盟会期间,他风神俊采,雄辩滔滔,文采斐然,主持中央报刊,打得论战对手难以招架,孙文说他是同志中风度第一,口才第一,文章第一;他民国成立,他草拟孙文就职宣言,孙文长期倚为左右手,及至孙公病危,又受命主拟遗嘱,是孙氏生平最信任同志;孙中山赉志而殁,他被推为首席继承人,担任国民政府首任主席。论德行、论资历、论威望,论才干,孙中山以后,革命党人中可说没有人能够及他的。他如此爱惜羽毛,也并非愚昧到不知道一旦投敌,将彻底成为全民公敌,历史罪人。

(图: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汪氏在民国,亦以诗词、书法名家)

另一方面,他对权位、钱色似乎都不大看重。他参加革命,抱着誓死决心,每每对投机分子非常厌恶;同盟会期间,据邹鲁《回顾录》所述,他屡屡“有功不受”,以认真做事切身救国为宗旨;广东光复,他因籍在番禺,被推举为粤省都督,但他谢绝;民国肇始,他是元勋,但是婉拒了南京临时政府中的任何职务;而后,他又发起著名的“进德会”,倡导不做官、不当议员的理念,自身也奉行多年;后来因由身居要津,也是动辄避居国外一年半载甚至更久,不应单纯看作是以退为进的权谋;即便是他一生中最“糊涂错误”的决定——组建汪伪政府,稍知民国史之人也清楚,倘非曾仲鸣被暗杀的刺激,致使形势逆转,他原先的安排也只是在河内以在野之身吁告和平,一旦所愿不遂,将远走欧洲不问世事。所以,有人揣测他是为了权力而作汉奸,实是对他生平了解欠缺。


所以,他的晚年选择,成了一个历史解释的难题——单纯情绪判断之外的理性辨析之惑。

这个难题即:他连面对屠刀都不眨眼,对名位又向来不恋栈,不好色不爱钱,到底是什么诱惑会让他毅然“杀死”自己的光辉一生?而且他对自己选择的后果是非常清楚的,不清楚的可能反倒是我们。

(图:汪精卫书法,晚近被拍出了高价)

我读民国史,论数也还凑合,论时也不短了,但始终看不到有人给我比较合理的解释。对于他的晚年,我丝毫没有为他辩护的意思,他也丝毫不值得我辩护——不管他主观目的如何,就客观事实而言,出卖民族大义,即为汉奸,于事于理都无疑问。

只是,咒骂他的人,已经太多了,我再重复骂,既骂不出什么新意,也显得没有意义,所以我暂时只写下一点困惑,劳请大家教我。

2018,8,25,晚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投敌卖国,背叛祖宗,万人唾弃,千古骂名。汪精卫认贼作父,千夫所指,人神共愤。为逃避追杀,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晚年悲慽,死有余辜!


拓荒者and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年-1944年),字季新,祖籍浙江山阴,生于广东三水,早年一腔热血,投身革命,曾到北京谋刺杀死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不幸失败被俘被判无期徒刑。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民国成立,作为英雄凯旋出狱到法国留学,一时成为风云人物。回国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

1935年3月18日,汪精卫出现在《时代》封面上。这年,政治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汪精卫,站在历史漩涡中,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他年届52岁,已是暮年。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



1935年年底,汪精卫在南京遇刺,一颗子弹打入脊骨无法取出,导致他在日后时常发作,心情不好或天气不好时有炎症,因没有伤及脏腑,汪精卫得以死里逃生。

1938年7月,日本诱降汪精卫, 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十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十天后,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由此对汪精卫恨之入骨。汪精卫从此沦为一个汉奸,是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卖国者,更是一个敢于背负千古骂名的人。



1939年元旦,蒋介石下令追杀汪精卫。使得汪精卫和他身边的人在河内多次遇刺,日本派人将汪营救至上海。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民众声讨汪精卫大会,并发表题为《相持阶段中的形势与任务》的演说。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汪精卫政权,取消华北的王克敏和长江下游的梁鸿志的傀儡政权,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自己就任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拥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军队、外交等,一方面与移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及老对手蒋介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与东北的“大满洲帝国”遥相呼应。之后,汪精卫亲自到长春访问,在日本军队的刀光剑影中与溥仪握手言欢。

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第二天棺木被运到南京光华门外明故宫机场,23日葬于南京中山陵右侧的梅花山山顶,以此象征着他对孙中山的誓死效忠。抗战胜利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何应钦又派陆军总部工兵指挥部马崇六和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找到当年建墓的专家,用150公斤德制TNT炸开墓壳,劈开棺材,汪精卫的尸体才连同棺材被运往清凉山火化,骨灰被丢弃于路边的一个水坑里。

而其死因却至今还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日本人害死的,成为日军医院的医学试验品,有人说他是蒋介石派人毒死的,死于戴笠买通的医院护士投毒致死,还有人说他是病死的,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在汪精卫复杂多变、惊险和耻辱并存的一生中,这已成为了民国史上的一桩疑案。

出于评价者不同立场,对汪精卫这一复杂人物的争议,将在长时间内持续。汪精卫人生后期所作所为,或有出于“保存实力、曲线救国”之苦衷,但其变节投敌充当傀儡的事实,是任何民族史所不齿和不容。


罗盘高人




汪精卫晚年怎么样?我只能说比狗屎更臭。

汪精卫是在孙文、黄兴他们凋零后崛起的处于民国最高层的核心人物,孙先生曾对他寄以厚望,他也曾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只是任谁也没想到他最终会堕落,所谓的“曲线救国”终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

他的臭名声将永远无法洗涤,他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赎罪。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正是出自汪口,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当年汪精卫也曾是位充满抱负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1910年汪精卫踌躇满志来到北京,你以为他只是来开照相馆赚钱的?不不不,他是来刺杀清朝的摄政王载沣的!虽然最终事泄被捕,但是他没有后悔,在狱中作此绝笔诗以明志。此事过后,汪精卫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辛亥革命后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受到孙的悉心培养。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回国组织发起“二次革命”,汪精卫亦自法国归来追随孙中山,后兵败逃亡法国。1915年袁世凯称帝,汪精卫再次回国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1917年继续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汪精卫任孙中山秘书,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随孙先生赴京与张作霖、冯玉祥及段祺瑞共商国是。当时,孙中山已经有意将汪精卫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在这点上即使是孙科也得羡慕汪精卫。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病逝,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成为孙中山继承人的最热人选。后廖仲恺遭遇暗杀,胡汉民因受牵连不得不放弃继承权远赴苏联,汪精卫顺利“即位”。同时,在廖仲恺死后,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的当家人,开始掌控国民党军权,自此鲤跃成为国民党中的二号人物,与汪精卫相争。汪蒋经过几轮争斗,汪精卫败北,在不甘与失意中,汪竟然想到了所谓的“曲线救国”,寻求日本势力的支持,试图从蒋介石手中夺回国民党头把交椅。

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的扶持下于南京成立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即汪伪政府,背叛国家与民族,成了民国版石敬瑭——日本人的“儿皇帝”,为日本人效犬马劳。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逝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终究是死在了自己侍奉多年的主子家里。

汪精卫的晚年是自讨苦吃,毫不值得同情,注定遭世人的唾骂与鄙弃。

事实上,造成汪精卫悲凉晚年的人除了蒋介石以外,还有位不得不说的民国风云人物——江淮英雄王亚樵。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将于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王亚樵策划在这次会议上刺杀蒋介石及汪精卫。但是蒋介石似有预料,竟然没有出席会议,最终王亚樵派去的孙凤鸣朝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应声倒地。经过手术,打入汪精卫脊椎骨的子弹无法取出,遗留在5525222一内,最终成为汪精卫的催命符。如果没有王亚樵的暗杀,说不好汪精卫又会成为“祸害活千年”的一个典型案例。当然,汪精卫终究是死了,死在了日本,死在了他主子的家里。

汪精卫的死,悲凉而活该。

汪精卫死后,陈璧君依照汪精卫遗愿将他葬在了中山陵旁的梅花山上。这是在向孙先生忏悔,还是在侮辱孙先生?只是,戴罪之人焉有资格葬于中山陵旁?

但是汪精卫作为罪人,死亡对他而言并不意味着结束,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于1946年1月派何应钦用150公斤TNT炸药炸开了汪精卫墓,然后焚尸弃骨。汪精卫对此似乎早有所料,将坟墓修得如同堡垒,但是再坚固的堡垒又如何抵挡得住人民的愤怒。

汪精卫想安息?想也白想!

当年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你为何不死?!

恨不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吾与吾国



汪精卫被以“汉奸”二字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似乎是无可辩解的。本文是客观的对汪伪统治下的地区的经济做一个分析。

搭班子:中日战争初期,随着南京政府的沦陷,主要的全国性组织都随着蒋介石撤往重庆。日本因为自己的占领区的民间管理特别困难,而汪精卫在跟蒋介石争权失败后正好无地区可以统治,所以日本跟汪精卫一拍即合成立了伪政府。日本把在中国占领的大部分地区,逐渐的都归属于汪伪政府管理。

客观的讲汪伪政府建立了有效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层层管理的秩序,从而保证了汪精卫占领的地区政治比较安定,经济比较平和,社会突发性恶性事件比较少。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百姓能够比较安稳的生活。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日本需要通过汪伪政权收集到各种粮食和军用物资,所以,盘旋在老百姓头上的税收还是比较重的。但不管怎么说,老百姓还是有饭吃,个人经济状况不比开战前恶化。上海还是舞照跳,马照赛。

1943年2月,汪伪政权最高国防会议第四次会议通过《各地方经济局组织原则》,决定在汪伪统治区各省、特别市、行政特区及苏北行营管辖区域,分别设立经济局,管理地方经济事务。原各地建设厅主管之工商事项划归经济局掌管,裁撤特别市社会局。此外,还组建了全国商业统制总会,建立了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和物资调查委员会。商统会、物资统制审议委员会、物资调查委员会是汪伪物资统制的三鼎足,其中商统会的规模与作用最大,成为华中沦陷区物资统制的中心。经过以上的调整与设置,汪伪战时经济管理机构基本确立。

定战略:汪伪政权还制定了“战时经济政策纲领”。

1,关于生产方面。《纲领》提出要发展农工生产。“改进农业技术,兴修水利,拓辟耕地,以求食粮及其他战时主要农产品之充分的增产”,开辟矿藏资源“以确保军需工业之发展”,“使军需及主要民需工业之原料及燃料能得便利之供给”关于物价方面。为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

2,《纲领》主张,改善运输机构,“免除一切不必要之耗费”,尽量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中间阶段,“以免除居间者之不当利益”,“以严格的法律制裁取缔投机居奇”。

3,关于节约消费方面。《纲领》提出要限制或禁止各种奢侈品的生产,对“一切不必要之消费应予以取缔”,并决定“逐步并分别实施定额配给制度”。

4,关于金融方面。《纲领》提出,“通货政策应与生产力之增进相配合,以求币值之稳定”,“健全金融机构,使金融力量逐渐集中,以与经济政策其他部门相适应”,企图逐步实现币值的统一和稳定。

随着组织和纲领的建立,汪伪政权在经济上获得一定成就。在当时的亚洲四小龙的之中,汪伪统治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汪精卫代表中国和日本签订了和平条约,满足了日本人所要求的停战条件,才使日本没有继续向蒋介石发动大规模进攻,蒋介石政府才得以喘息。这就是汪精卫一再强调的自己的所谓的”曲线救国”的重大贡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因为经济上的稳定,其政权下的人民也多少得到喘息的机会:敌占区人民在汪精卫政权下的生活还过的去,基本生活物质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平稳,没有听说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人的事件发生。而蒋介石"还都"以后,倒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的生活比汪精卫时代还下降了一块。

汪精卫政权也不断的在跟日本人争权夺利。汪精卫在访问日本的时候,提出了逐渐的由自己政府全权管理所在区域的要求,日本也逐渐的接受。这样在汪伪地区基本上还是实现了中国人管理中国人。

上面是对汪伪统治时期,其所占领地区的一个客观的经济分析。但无论如何,汪精卫投敌叛国,成为民族罪人。所以无论其多努力维持自己所统治地区的经济运营,汪精卫也将作为历史上的民族罪人,永远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