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你真的会读书么?

你肯定会说,读书谁不会,从认识汉字到现在,不知道读过多少书了,可是你真的会阅读吗?是不是很多时候,一本书通篇读下来,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有时候这个过程还很单调,就像在完成任务,而且读完之后很少会再读第二遍。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是不是还在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这本书我翻过了,是过眼云烟,还是真的有所收获,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如果问你收获了多少,你是否能说出个一二三。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读书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每个月读1本书,吸收10%,别人每个月读2本书,吸收20%,时间长了,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很多事情,你做了没什么成本,你不做,时间一长,以后再想补上来,这个成本就高了。

带着笔记去读书,让读书不只“读过”,还要把读过的书记在脑袋里。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1、建立属于自己的书单。

都知道要读经典名著,光中华大地就上下五千年了,好书、值得读的书太多了。我们做不到每本书都猎读,也并不是每一本好书我们都要去翻阅。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日常生活中的讯息,如何遇到自己想要读的书,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听他说起这本书不错,可以涉猎一下,或者是直接看各类书评、大咖推荐的书单,觉得有用的都可以填充到自己的书单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老生常谈,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找一张纸,写下自己的书单,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进入书店,各种类别的书琳琅满目,结果往往是买了一大堆自己不需要的书,自己本来想要找的书却没有找到。用购书清单去买书,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寻找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平时多做笔记,把能让自己换发精神的书记录在笔记本里,“读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书,把这类书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能够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2、信息一元化让笔记变得简单

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英语一个本子,数学一个本子。那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是不是要职场类的书一个笔记本,阅读类的书一个笔记本。不管是按何种方式划分,你都要准备不同的笔记本,还有随身携带,想想都够让人沮丧的。

可以试试把所有的只放在一个笔记本,随身只携带一个笔记本。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条件,又消除了写笔记的压力,更有利于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

那是不是要在一个笔记本中做好分类,这样可有利于后期查找。可是我们所做的笔记不是文献,是供自己查阅的,相比其他,我们对时间更有印象,不按分类,按时间的顺序进行书写,后期查找时,在某段时间里进行寻找,更容易找到。

现在这个笔记本便是你的,你按着时间顺序,可以书写任何内容,可以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可以随意粘贴。只要写上就好。

不光读书笔记,也可以记录下很多与工作毫无关联的信息,即便无法直接用在工作中,可是很多信息都能对你在工作中冥思苦想的问题有所助益,也能帮助你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会成为思考问题的线索。

所以不用考虑所记下的信息是不是立刻可用,只要记下便好。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把有趣的的、好看的,都记录粘贴在笔记本上。自己亲手整理的东西,带着属于自己的记忆,后期查找起来也更方便。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3、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一切以“能坚持下去”为先。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自己的读书方法也会发生改变,我们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美国广告大事詹姆斯 韦伯 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道: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读书笔记便是一剂解忧药。

做笔记时,对书中的思想,只关注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可。这不是语文考试,不用去揣测“笔者想要传到的信息”,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只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书写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想法的过程。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上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前面用〇标记,自己对着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前面用标记。

只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只记录与自己共鸣的文字,写上主观评论。及时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你也不会有什么感想。

评论写上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把作者的想法和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彼此“落差”的好机会。

目前自己的评语可能只有“真棒”之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但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从而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这也是练习写作表达的一个好方法。

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

读书时所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所以无论是参加会议、听课还是演讲,是接受进修培训还是对一些设施活机构进行参观学习,都可以用“葱鲔火锅式”笔记。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4、摘抄的妙处

在摘抄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我们加深对这本书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

你可能会觉得没必要抄写,或者可不可以只写要点?你要知道,想要总结出完美再现作者意图的要点是很困难的,总结要点要比抄写原文还需要费更多的脑力劳动,也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心理。

那是不是什么都要摘抄,当然不是的,只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只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不是找那种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并没有给你带来新的内容,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者是感觉到震撼,这种文章才是真的值得摘抄的。


为何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5个阅读技巧给你解惑


5、养成重读书评的习惯

读完一本书,写完书评是不是就结束了。当然不是,没有时间重读一本书,可以重读这本书的书评,这样可以无形中加深我们的思考。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

积极输出可以促进思想内化。你可能会在读书笔记时遇到“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这两个问题,实际上这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

所以我们在重读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对之前不甚了解的认识,每天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收获一些新的知识和欣喜,慢慢地,我们对书中内容的感想和理解自然也会发生改变。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内容会融入我们的身心,深深地刻印在头脑和身体里,变成我们无形的财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