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這陣子,《後來的我們》頻頻登上熱搜,朋友圈裡瀰漫著淡淡的哀傷。

前不久,第一次做導演的奶茶劉若英在微博上髮長文記錄自己和周迅的友情故事,並po出兩人20年來的合影,感慨:

“這20年,我們從懵懵懂懂變成了另一種懵懵懂懂。”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原來,《後來的我們》背後,還有一段劉若英和周迅的故事。原來,“後來”的故事裡,不只有愛情,還有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的友情。

01

20年前,劉若英和周迅因為拍《人間四月天》相識,那年,周迅24歲,劉若英28歲,這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裡,周迅扮演淡漠深情的林徽因,劉若英則是苦守愛情的張幼儀。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戲裡愛上同一個男人的她們,戲外成了好友。

劉若英說過,她和周迅一樣,都是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傷得很深的女演員。

周迅則說,演《人間四月天》,“改變了我的性格”。她給劉若英寫信:“我好想你,我看到天就想你”,這樣文藝氣息十足的調調,真的很周迅,也很劉若英。

2015年,劉若英開演唱會。

她把舞臺佈置成一張大大的床,被子裡,周迅、湯唯、桂綸鎂一個個意外現身,四個人穿著最隨性的睡衣,把舞臺變成了閨房,唱起那首《我要你好好的》。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她們真的是從四面八方趕過來,赴這場好友的約會,那首歌,未必唱得有多完美,但卻是唱給最好的朋友聽的,最美的心聲。

去年,周迅拍《如懿傳》,大戲,要拍八個月,劉若英趁休假的時間從臺灣跑去橫店,探周迅的班。兩個人在拍戲的間隙爬山、吃麵、看電影,一起待了整整21天。

不像兩個大明星,倒像是兩個好不容易湊在一起的小女孩。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劉若英說:認識19年,有些東西可以一直不變,真好。

02

不變的友情背後,其實是兩個女人各自成長的漫漫歲月。

能夠成為好友的人,就算看上去互補不同,骨子裡也都有同樣的品格氣質。

就像劉若英和周迅。

她們都是在愛情路上磕磕絆絆、流淚流血的人。

劉若英對陳昇的苦戀,還有那期《桃色蛋白質》,至今是多少女粉絲心頭的淚痣。她無數次在演唱會上唱著歌,流著淚,眼淚裡的故事被千萬次解讀,卻始終沒人給她真正的慰藉。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直到七年前,奶茶通過個人網站發佈婚訊:“是的,我結婚了。收到大家的祝福。謝謝大家的關心。”

簡單明瞭,卻很篤定。

那一年,她41歲。

那個一次次唱著《為愛痴狂》流淚、那個曾在演唱會上哽咽著說“我可能,真的嫁不出去了”的女孩,擁有了她最渴望的人生。

從此她的微博上,少了冷清自持,多了自在愜意,二人世界、三口之家,45歲做了媽媽的奶茶,有了那麼多人間煙火氣。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周迅也是個為愛可以舍了命的女人。

好友陳坤曾評價她“一池清潭水,兩眼跨忘川。”

她對於愛情的態度,從不遮掩。從賈宏聲到朴樹,從李亞鵬到李大齊,她的每一段戀情都那麼轟轟烈烈,帶著一腔奮勇,不顧一切。她曾經因為愛情失聲痛哭,曾經那麼篤定地告訴全世界“非大齊不嫁”。

直到2014年,她在微博上雲淡風輕地亮出一張與男友的合影:

“請大家多多關照”。

直到那一年,她穿著簡潔的婚紗在一場公益晚會上舉行了婚禮。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愛情故事裡藏著的是一個人的人生故事。

周迅和劉若英有很相似的地方,她們都是外表看上去很冷,心裡卻火熱,也都是那種活得有點軸的姑娘。

這種軸,是一種真。

所以,48歲的劉若英,44歲的周迅,依然活得像個少女,皺紋帶不走的天真,是歲月的饋贈,更是天性使然。

其實愛情也好,事業也好,人生也好,她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鎖新的體驗,用自己的節奏去挑戰和重新打磨。而彼此,永遠是站在不遠處默默看著你的朋友,當你需要,我就會出現。

正因為此,她們做了20年的朋友,不需要在媒體面前秀友情,遠非那些塑料姐妹花可比。

03

這世間的友情,有千萬種面貌。

比如高曉松和朴樹。

高曉松曾有四五個月沒活幹,最慘時去找朴樹借錢,朴樹是出了名的悶葫蘆,高曉松要借15萬,朴樹的回話就兩個字:賬號。

高曉松笑說後來朴樹也過了氣,跟自己又是倆字:還錢。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從沒遮遮掩掩地跟你說過漂亮話,卻能在你最難的時候,沒有一絲猶豫地伸手幫你,這樣的人,是值得的朋友。

比如劉嘉玲和王菲。

劉嘉玲被問如果朋友來家裡打麻將,一定要放炮的時候會放給誰?

嘉玲說是王菲。

“因為她一定要贏,她說,可以說她不懂唱歌,但不可以說她不懂打牌。其實她牌技很差的,我要哄她。”

劉若英和周迅的20年:這才是“後來”的故事裡,最暖的一個

這就是朋友,肯在你介意的事情上用心思,哪怕只是一場麻將,也想好好保護你的介意。

這樣的友情,沒那麼女神,卻很暖。

04

記得有人說過,其實友情比愛情更挑剔,因為沒有一紙婚約的捆綁,友情說散就散,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歷久彌堅。

M是我讀書時最要好的朋友,大學畢業後,她為那個談了五年異地戀的男友隻身去往上海,然而最終還是分手收場,因為情傷,M辭職去澳洲呆了兩年,那時候,她的QQ簽名經常是“不知道被子裡的自己是不是還活著”。

擔心她,我每天算好時差陪她整夜聊天,經常聊到天亮捧著筆記本電腦就睡著了。這麼聊著聊著,她回了國,在北京找了份工,日子漸漸安穩下來。

再後來,我也因為工作關係來到北京,她卻被公司派去駐外,臨走那晚,我倆吃完飯還捨不得分手,一起找了家小酒館,喝了一夜的酒,說了一夜的話,又哭又笑。

她走後不久,我在工作中因為別人的失誤而受到牽連,被團隊夥伴中傷和孤立,就請了假回老家散心。清楚記得那天傍晚,跟我媽散步回家,發現門口站著一個人,竟是M。

她說沒什麼事,就是出差路過這邊,覺得不放心,來看我一眼。我們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聊了會兒天,她說明天要走,坐上出租車匆匆忙忙離開了。

其實她只來過我老家一次,我沒法想象她是怎樣連夜從北京跑到這裡,又是怎麼找到了我家的小區,她分明是一個開車出了三環都會迷路的人。

此後我們一直分隔兩地,各自投身生活的洪流,一刻都不敢鬆懈地往前奔。她和朋友創業,起起伏伏,成了有資格登上雜誌的女強人,我離開雜誌社,選擇了最喜歡的寫作,成了“趕時髦”的公號媽媽。

我們都從少女變成了新娘,再變成媽媽,不再天天聊天,也不會時常見面,但遇到牢騷麻煩和拿不定主意的事,還是習慣給對方打一通電話,她來北京出差休假,一定是老友相見歡。

其實大多數好朋友,都不是天天見面的,即便人生的交集不像最初那樣密集,但在忙到翻天的深夜裡看一眼彼此的朋友圈,也會覺得莫名的安心。

三毛說: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而偶然話起,心中仍覺溫柔,就是好朋友。”

我能想到最好的友情,就是分開時各自精彩,一轉頭你就會在。是不管過去將來,無問西東的存在。

在這個連愛情都隨時可能分崩離析的時代,我們越來越難說出“永遠”兩個字。但感謝還有這樣不變的友情,即使我在北京,你在臺北,她在新加坡,即使風塵僕僕好久不見,但親愛的,我要你好好的。

作者 | 鏘鏘匠

來源 | 鏘鏘匠(ID:QiangQiang_Jiang)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