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滄口變身交通樞紐 從「不受待見」到置業熱土

原標題:老滄口變身交通樞紐舊廠區升級商務核心

老沧口变身交通枢纽 从“不受待见”到置业热土

說起老滄口,老青們立即會想到鋼廠的濃煙、鹼廠的白泥、下街的擁擠、婁山後的遙遠。然而,這都是過去的景象。如今,隨著鐵路青島北站通車運營、老企業搬遷基本完畢、現代化安置區交付使用……原來的老滄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華麗轉身成一個全新的城區,也有了一個洋氣而響亮的名字——青島交通商務區。這個積澱了無數青島人回憶的老城區,正散發著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追溯

老滄口擁有輝煌歷史

據史料記載,在明朝年間,滄口的土地屬於嶗山太清宮的廟產,租給佃戶們耕種。到秋天打下糧食,繳納租子成了大問題,因為去嶗山道路崎嶇,車行負載非常艱難。道士們就在膠州灣畔建了個糧倉,將收集來的糧食集中起來,裝上小舢板,揚帆搖櫓繞過青島灣,送達目的地。後來,即墨縣令許鋌奏議朝廷開口通商,此處以“倉”名口,稱為“倉口”。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有人在“倉”字邊加“氵”,“滄口”一名彰顯於世。此後,滄口成為通往江浙等地的重要口岸,千帆雲集,百貨輻輳。鹽、花椒、梨果、豆油等物品運銷南方,入口卸下的是糖、紙張等物品。百業繁榮,挑擔者、推小車運輸者絡繹不絕。德佔青島後,滄口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一躍成為青島北部的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德華銀行1902年在這裡建成了青島第一個現代化紡織企業——德中絲綢工業公司繅絲廠,簡稱“德華繅絲廠”。隨後,華新紗廠、保來紗廠、鍾淵紗廠、富士紗廠、同興紗廠等一批紗廠在滄口出現……到解放以後的鼎盛時期,青島幾大棉紡織廠大都在老滄口(四方北嶺以北)地區。

滄口的第二輪崛起是在建國初期。滄口因有充分的地利條件和雄厚的管理基礎,鋼鐵、化工、機械、汽車、拖拉機、石化、各種外貿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迅速成為產業工人的大本營。老四方、市南、市北一帶的市民都到滄口來工作,形成了一種“南宿北工”的特殊現象。

契機

交通成滄口發展引擎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尤其是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輝煌的滄口開始落寞,以紡織廠為代表的傳統工業衰落,加上週邊環境較差,滄口在青島的版圖中不再那麼顯眼。 “寧要市南一張床,不要滄口一套房”,成為那個年代一些“老青島”對於滄口的註解。

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老滄口再次迎來新的機遇。滄口的老企業陸續遷走、青島交通商務區概念的提出、鐵路青島北站的建設運營、地鐵的開通,都讓曾經的老滄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

據悉,我市從2008年開始啟動老城區企業環保搬遷戰略,位於滄口的國棉八廠、國棉六廠、黃海橡膠廠等老企業陸續搬遷,為老城區拓展出全新的發展空間。在2012年編制的《青島市重點功能區發展規劃》中,滄口被定位為交通商務區,成為我市六大服務業功能區之一。從那時開始,老滄口的變化越來越快。

老企業的搬遷,是片區發展實現“騰籠換鳥”的重要保證。老企業環保搬遷後,騰出了大量土地進行商品房建設。如今,原來的國棉八廠廠區已經變身為海岸華府小區,周邊還有海怡新城、越秀星匯藍灣等現代住宅小區。板橋坊河經過治理,從以前的臭水溝變成了景觀河,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場所。

而鐵路青島北站的開建及投入運營,更是讓老滄口片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談到鐵路青島北站的建設歷程,還要從2007年開始說起,當時的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首次提到“青島將投資25億元在滄口火車站附近建設滄口北站”。經過論證、選址、拆遷、建設, 2013年12月,鐵路青島北站正式投入運行。它就如同其海鷗的外形設計一般,為滄口乃至青島的發展提供了展翅飛翔的動力。

如果說鐵路青島北站拓寬了老滄口與外部交流的渠道,那麼地鐵的修建則大大縮短了這裡與島城其他城區之間的時空距離。已經開通的地鐵3號線和正在建設中的地鐵1號線、8號線在鐵路青島北站內交會,旅客可以在站內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換乘”。交通成為了激活老滄口發展的關鍵按鈕。

現狀

片區舊貌換新顏

鐵路青島北站猶如片區充滿活力的心臟,地鐵、膠州灣大橋、發達的路網則猶如片區的骨架,共同支撐起了青島交通商務區的發展。片區內的小區和居民則是不可或缺的“血與肉”,讓這個區域充滿活力和煙火氣息。而片區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也是老滄口變遷的見證。根據規劃,青島交通商務區的生活居住板塊位於煙墩山、樓山以南,金水路(昇平路)以北、重慶中路以西,總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範圍,規劃居住人口約20萬人。這一片區與青島交通商務區核心區(鐵路青島北站周邊區域)這一交通、商務中心遙相呼應,共同打造居住生活、工作學習、休閒娛樂、醫療養老全方位一條龍的生活模式。

以鐵路青島北站為中心向外輻射,北站安置區海怡新城與商品房項目越秀星匯藍灣是新建小區。其中海怡新城安置來自太原路社區、滄臺路社區、四流中路第二社區、保和路社區、國棉六廠宿舍區等附近5000餘戶居民。

居住環境發生變遷的同時,該片區的各項配套也快速完善。教育方面,除了原有的中小學、幼兒園外,海怡新城配建的九年一貫制青島滄口學校也早就開始招生。醫療方面,為老滄口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幾十年的老三醫遷址,新院區開放床位增至800張。此外,海怡新城內還增添了一處興城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範圍涵蓋海怡新城、越秀星匯藍灣及周邊3萬餘居民。

未來

打造“城市門戶區”

藉助鐵路青島北站的交通樞紐位置,李滄區將其作為老滄口重振的重要引擎,從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區的戰略高度進行規劃設計,以鐵路青島北站為核心,對周邊區域統一規劃、配套建設,系統性地梳理了城市空間。根據規劃,李滄區希望通過多種交通要素的彙集,使青島交通商務區從過境交通轉身為樞紐交通,並在其中加強對歷史底蘊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將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貌等要素融入到這個片區的規劃建設中,從不同方面提升老滄口片區的城區品質。

先期啟動的青島交通商務核心區佔地約1.9平方公里,目標是打造成為輻射山東半島城市群,融綜合交通樞紐、商務商業中心、會展信息中心、文化休閒中心為一體的大型複合型“城市門戶區”。借力鐵路青島北站的引擎作用,李滄區將通過多功能板塊的組合,實現老滄口片區老城區的功能更新,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的成熟度。而從整個青島交通商務區的發展規劃看,這裡將發揮區域交通優勢,在膠州灣東岸率先打造交通商務核心區,逐步帶動並形成商務核心、生活居住、文化旅遊和創新型產業等板塊。

告別“鴿子籠”住進大套房

76歲的範勝利是地地道道的“老滄口”,父母是原國棉六廠的老職工,他從1964年“接班”後就在原國棉六廠工作直到退休,對老滄口片區的“工業特色”印象深刻。作為一名“老滄口”,範勝利直言這些年的變化讓他目不暇接,而居住環境的變遷是最好的例證。

改革開放之前,範勝利一家三口擠在只有 4平方米大小的房子裡,他將其戲稱為 “鴿子籠”。1972年,全家第一次換房,搬進了13平方米的房子,空間仍然狹小。1982年,原國棉六廠職工宿舍拆遷改造,範勝利一家住進了54平方米的套房。“那個時候覺得很滿足了,能有套房住,空間也很大了,可和今天比還是差遠了。 ”2015年,範勝利一家搬進了回遷安置房海怡新城,房屋面積達93平方米。 “我們老兩口住那麼大的房子感覺有點奢侈,在家翻跟斗都夠用了! ”範勝利笑著說。

其實,作為青島交通商務區最大的安置小區,海怡新城住著5000多戶像範勝利這樣的老滄口居民。今年55歲的程瑞珉和妻子都曾是國棉九廠的工人,1992年進入工廠工作時,全家居住的是一套25平方米的小房子,如今居住的則是108平方米的大套三。“現在退休之後生活很安逸,住著大房子,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最大的心願就是多活幾十年。 ”程瑞珉滿足地說。

樓市觀察

從“不受待見”到置業熱土

對於居住在滄口的“老青島”們來說,滄口片區蘊含著太多的意義。這裡不僅有曾經承載著青島經濟發展的老工業,還有承載著他們童年生活的歡聲與笑語。曾經,滄口片區由於廠房林立、環境較差等原因,在青島樓市版圖中不受待見。而如今,伴隨著青島交通商務區的崛起,這裡已經成為了置業的熱土,尤其受到剛需置業者的青睞。

二手房成樓市主力

“滄口的房子賣到每平方米兩萬多元了! ”最近正在看房的市民小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小趙的印象裡,滄口是老工業基地,老房多、新房少,房價並不高。但也正因為房價低,滄口一直是青島主城區的房價“窪地”。記者瞭解到,目前滄口片區樓市以二手房交易為主。

近幾年,在滄口開發的樓盤多為大體量的剛需盤,最早剛開賣時價格有低至“6字頭”的,當時同屬李滄區的李村商圈房價已經達到了“萬元線”,東李片區已經超過“萬元線”。因此 該片區的價格優勢吸引了不少剛需置業者,新房銷售速度毫不遜色主城其他片區。而如今,隨著片區商業、交通大配套的日漸成熟,滄口的房價也有了明顯提升,且幾乎難覓新盤。鏈家網上的掛牌數據顯示,該片區的二手房價格突破2萬元/平方米,如越秀星匯藍灣不少房源掛牌價格達2.3萬元/平方米,遠東海岸華府的二手房掛牌價格也在2.1-2.6萬元/平方米。

片區受剛需一族青睞

作為青島率先享受到地鐵便利的區域之一,滄口的交通環境正在發生著鉅變。已經通車的地鐵3號線,讓該片區的居民可以坐著地鐵直達五四廣場;在建的地鐵1號線將讓這裡和城陽、西海岸實現地鐵直達;未來地鐵8號線又將串聯起這裡與青島新機場。該片區將是名副其實的青島綜合交通樞紐所在地。

正是憑藉優越的交通優勢,滄口片區這幾年受到購房者尤其是剛需一族的青睞。市民劉晨在五四廣場附近一家企業上班,在家人的資助下,工作已經5年的他今年初終於在鐵路青島北站附近買了一處小套二,總價近160萬元。談及選擇該片區的理由,劉晨說,最看重的是這裡交通便利,其次是房價尚在承受範圍內,“上下班坐著地鐵3號線,一路看看手機、聽聽音樂就到了,不用擔心堵車。 ”

振華路上一家二手房中介店主陳菲告訴記者,該片區目前的二手房多數還是老舊的小區,建築年代5年以內的二手房較少,但依然難擋購房者的熱情。這其中,年輕的購房者是重要的人群。在陳菲看來,滄口片區的房價低於市南、市北,而且有不少小套二,總價相對較低,剛需一族能夠承受。此外,這裡靠近地鐵口,方便年輕人上班。種種利好,讓這裡的小戶型二手房受到青睞。

業內人士認為,滄口再發展只是剛剛起步,加上李滄中部和東部土地供應量減少,變身為交通商務區的滄口的優勢將重回人們視野。待一批老企業騰出地塊入儲拍賣,有望形成連片開發的態勢,整個李滄西部老城區將迎來城市更新的高潮,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李德銀攝影 徐常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