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爭霸,定都河北邯鄲的趙國原來竟崛起於山西?

提到戰國七雄的趙國,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會是著名的趙國都城邯鄲,今天人們對於河北省也經常以燕趙之地稱呼,似乎趙國就是正兒八經的河北政權。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趙人的基業確實奠定於山西之地。

戰國爭霸,定都河北邯鄲的趙國原來竟崛起于山西?

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受封趙城

西周穆王時期,趙人的的首領造父為周穆王的御手,“為周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括地誌》雲:“本彘縣地,後改曰永安,即造父之邑也。”趙人因為分封在趙地從而以趙為氏,從此之後,趙人便在今天汾水流域的霍太山附近(山西霍縣之南)站穩了腳跟。

戰國爭霸,定都河北邯鄲的趙國原來竟崛起于山西?

圖/西周時期的趙地

西周末年,趙人的領袖逐漸喪失了對於周王室的信心,因而在“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事晉文侯。” 叔帶去周事晉的原因主要應是因為其封邑處在晉地附近,趙氏在晉南地區具有較好的政治基礎,而晉侯的政治地位在周代諸侯中較高,其君為武王之子唐叔虞,是姬姓諸侯的嫡系勢力,因為是趙氏集團在即將到來的春秋亂世中的不二選擇。

趙育於晉

時間之軸撥轉至戰火紛亂的春秋之季,叔帶的後裔趙夙繼續從事著趙氏家族的看家職業,為晉獻公“御戎”,在晉獻公十六年(魯閔公元年)隨其剿滅了耿、霍、魏三國,並受封於耿地(今山西省河津縣),趙氏集團在晉國的戰功日益累積,逐漸成為了趙國的權臣。

延至趙衰之世,趙氏集團在晉國的地位陡然提升,“趙衰從重耳出,凡十九年”,“狄以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趙盾”,“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 趙氏領袖趙衰憑藉其敏銳的政治眼光輔佐晉文公開創霸業,雖然歷經顛沛流離,但和晉文公建立了極為密切的關係,甚至共娶姊妹為妻,這種姻親關係帶來的政治聯盟相當牢固,類比於三國東吳之際孫權與周瑜的姻親關係,可知趙氏此時與晉國公室的親密程度,趙衰也因而掌管晉國國政,權傾一時,從趙衰開始,趙氏家族正式進入了晉國的權利核心層。

戰國爭霸,定都河北邯鄲的趙國原來竟崛起于山西?

圖/晉文公與諸臣

而晉國經歷曲沃時期、獻公時期的多場同室操戈之戰,公族勢力大為削弱,為了填補權力空白,如趙衰、魏武子等外氏宗族掌握了晉國之重權,趙衰則幾乎成為了操縱晉國政治軍事權力的關鍵人物,這為今後趙氏的興盛與晉國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1. 趙國疆域變遷之研究———以地緣政治為研究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