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带兵的独门秘籍: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这个小玩意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出现过一位英勇无畏、指挥有方的一级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郭忠田。

他为什么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呢?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事迹有两件:

一是在1950年11月底,郭忠田作为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排长,在葛岘峰伏击中,率领全排战士在己方无一伤亡的情况下一举歼灭美军士兵215人。

二是在1951年2月4日,郭忠田作为连长,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一处阵地,先后打退敌人六次强攻,击毙260多名美韩士兵,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

可以说,郭忠田作为一名志愿军基层指挥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常在很好地控制住己方伤亡率的前提下,上演痛歼敌人的好戏。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建立在郭忠田优秀的带兵作战水平之上的,他身上一定有比其他人更出色的地方。

战斗英雄带兵的独门秘籍: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这个小玩意儿……

那么,郭忠田身上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从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江拥辉将军对郭忠田的评价中看出一些端倪。

据江拥辉介绍,郭忠田带兵时有一套“独门秘籍”,那就是要求手下的战士必须随身携带一个小玩意儿——一把小铁锹,任何时候都不能扔掉。

刚来到朝鲜战场没多久,作为排长的郭忠田通过几次与美韩军队的交手,很快就摸索出了不少实战经验并在全排进行推广。其中一条是,要求每个战士都要想办法弄到一柄美军用的小铁锹。

有的班实现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战士拥有小铁锹,以为这样就足够了,不料却遭到郭忠田的严厉批评。对于那些想“蒙混过关”的战士,郭忠田狠狠地训斥道:“乱弹琴!不要小看了小铁锹,那玩意儿虽然不能像刀枪炮弹一样直接杀伤敌人,但他的作用却是刀枪炮弹无法替代的!”

有的战士大惑不解:“排长,铁锹有那么神吗?不就是用来挖挖工事、搞搞伪装吗?”

战斗英雄带兵的独门秘籍: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这个小玩意儿……

“只有真正上了战场跟敌人交过手、拼过命,你才会明白,一柄小小的铁锹,能够抵得上一个班或者一个排甚至更大编制的战斗力!”郭忠田毫不留情地说道。

没过多久,郭忠田所在二排奉命坚守葛崛岭,战士们这才体会到排长为什么那么重视小铁锹。

郭忠田率全排战士到达葛崛岭之后,马上仔细观察周围地形。他一边看一边在心中默默记下来:这里可以作为全排坚守的主阵地,那里可以安排一个班阻击敌人的汽车队,那里有个位置可以安排机枪手进行狙击……

这时候大战还没有打响,整个战场都静悄悄的,战士们连续行军打仗好几天没休息过,进入阵地后本能地都想赶紧躺下来休息一会儿。

郭忠田却命令道:“全排战士马上拿出小铁锹,马上抢修工事,任何人不得睡觉,连打盹都不行!”

战斗英雄带兵的独门秘籍: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这个小玩意儿……

他的话音未落,马上听到一片嘟囔声。有人说实在太睏了,根本没力气挖;有人说入朝个把月,每次一停下来就不分昼夜地挖工事,两只手都挖出了血泡,可经常是工事刚挖好又接到新命令调往其他阵地,辛辛苦苦挖好的工事根本没用上……

郭忠田听到大家的抱怨,并没有发火,因为他理解战士们的心情,但理解归理解,命令却不能打丝毫折扣。于是,他耐心地解释说:“打仗就有攻有守,现在敌人马上要强攻,我们要坚守,拿什么守?敌人强攻仗的是武器精良,装备先进,也就是矛特别尖、特别利。咱们要守住阵地就必须造好盾,才能防住敌人的矛。而修好了工事就等于造好了盾。敌人的矛越尖,咱们的盾就得越结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战斗少流血、少死人。而且工事一定要提前修好,不能临时手忙脚乱地来整。修上一百次工事,哪怕只要能用上一次,咱们就够本了!”

战斗英雄带兵的独门秘籍:任何时候都要带着这个小玩意儿……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郭忠田的良苦用心了,个个都不顾疲劳,拿起铁锹埋头修起工事来。

黎明时分,郭忠田看到战士们把该挖的工事都挖好了,颇感欣慰,但并未就此志得意满。他盯着旁边一个山头琢磨了一会,忽然一拍大腿,对战士们说:“抓紧时间,去那里挖几个假工事,跟美国佬捉捉迷藏!”

有些战士已经躺下了,却又被郭忠田让其他人叫醒、推醒,“逼”着大伙把假工事全部造好。

直到这时候,郭忠田的嘴角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战斗打响之后,那些当初不理解郭忠田为什么坚持让大家全部配好小铁锹、再累再睏也要先挖好工事的战士们才真正体会到,郭忠田让大家挖好的工事和伪装,在对抗敌人的强攻和迷惑敌人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当于给大家增加了一倍甚至两倍的兵力,也为全排创造歼敌215人、己方却无一人伤亡的神奇战绩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