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買房非小事,眼睛要擦亮

最近房哥寫了不少負面新聞,也因此招惹了不少開發商。這一切的主旨只有一個——希望大家都能繞開坑,買到適合自己、稱心如意的房子。

買房是件大事,6個錢包有些誇張,但買房也是大放血。而且房子不是快消品,如果有不合意的地方,未來十年二十年都要每天忍受。

房哥今天就略微總結一下,那些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廣告不能輕信

廣告再好,不如看療效。

不能看見高大上的詞語,文縐縐的命名就對一個樓盤產生好印象,別忘了,這隻說明了開發商給了廣告公司不少錢,至於房子,依然要看施工質量,要看交付標準。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學區房、地鐵的承諾要先打折再信

離學校再近,也無法保證是學區,與學校簽訂的協議,也可能不保靠。(比如世界城的學區問題)只有教育局真真正正下的文件,才能作為最終參考。

地鐵如果沒開建,站點也可能變更,比如前一陣地鐵六號線的站點變更: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圖片來自瀋陽公交網


沙盤,樓間距,樣板間——含糊承諾不可信

完全按比例畫沙盤的,且標明垃圾站變電站等等的,已經是行業良心;完全按樣板間標準交付的樓盤,也是行業楷模。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還有樣板間,如果沒有指定用料品牌,裝修的標準會比開發商標註的低不少。

總之看沙盤不如看設計規劃圖,看樣板間不如看毛坯房。


配套的距離要自己看好

現在不少三四環外的樓盤,自己畫的樓盤廣告裡,中街太原街應有盡有,相信大家懂我說的。比如房哥隨便找個廣告: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實際地圖上是這樣: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另外,無論是廣告上,還是售樓處,他們所說的配套距離,都會有少許失真。永遠是幾分鐘就到,永遠是兩站地。


未開盤的售價請減價再作參考

一般來說樓盤售價是在開盤前一天確定,在這之前都不確定這個項目要賣多少錢一平。在開盤前,樓盤都會放出稍高些的價格,以便讓房價看起來很有性價比。

比如前幾天開盤的萬達公園·ONE,開盤前放風價格在一萬兩千五,而開盤均價不到一萬二。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萬達公園·ONE首開的四棟樓


注意拿地時間

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後會怎樣,一直沒有太權威的說法,但再掏錢購買土地使用權是無疑的。

很多人買房只在意房屋的使用年限,甚至非70年產權不買。這點沒有錯,但要多注意實際到手的土地年限究竟還剩多少。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尚景·新世界

比如新世界( ),房子是挺好,就是拿地的時間太久了,斷斷續續開發了二十來年,實際土地年限要大大打折。

還有些房子經歷了停工或轉讓,這都會讓土地使用年限縮水。


問硬傷?找競爭對手去問

通常售樓處只會說自己的好,對於缺點都一筆帶過。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想全面瞭解一個樓盤,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隔壁競爭對手那裡互相探底。

當然這些競爭對手的爆料不能全信,但增加了消息獲取途徑之後,結合自己的經歷與探訪,自然會獲得更全面的信息。


新房子頂樓不漏水?

有些熱門樓盤,好戶型搶不到,剩下些頂樓的戶型,置業顧問通常會勸導購房者說:新房子頂樓不漏水,趕緊買吧,不買這個都沒了。

先不說漏水問題,頂樓的冬冷夏熱是無法避免的,尤其夏天的時候,隔熱做的不可能那麼好,蒸籠的滋味可不好受。

售樓處不會告訴你的事

而且防水壽命終有老化的一天,到時候就跟慢性病一樣,今年修好了,明年換個地方繼續漏。


最後

現在這個環境下,購房者真是缺乏保障。

如果認定要買某個樓盤的房子,對自己關心的,且有存疑的信息,一定要照相或者錄音取證,尤其是在園區內較便宜的樓棟,是這類問題的高發區,否則事後死無對證,白吃啞巴虧。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選房妙訣,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