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 欄目:蒲塘歷史·人文白蒲

古鎮有一條老街,一條南北走向青石鋪就的老街,因其長而窄,俗稱扁擔街。扁擔的中心叫五世坊,也叫中心街。這裡店鋪雲集,有做南北貨生意的玉源昌老字號,有百貨店,茶食店,布店,飯店,當然最具人氣的就是我外公顧福康開的茶館店了。

茶館坐南朝北,門面寬敞,一個大廳可擺十張方桌,不似現在茶樓雅座包間私密,眾人聚在一起,很熱炒。大廳西頭有一四角見方的土爐子,一如汪曾祺先生在《沙家浜》劇中寫的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那土爐上確實有七孔爐眼,象放大了的蜂窩,上面坐著七把錫銚子,不是銅的,我想外公小本生意,他置不起那銅銚子,但煮的水倒是正宗的長江水。每天大早,天還矇矇亮時,外公就卸了撻子門,點火生爐煮水。挑水的小陳,晃晃悠悠的挑著兩桶清涼涼的水注進那兩口大缸裡,打上釩,水更清澈。水燒沸後,七把錫壺的嘴兒爭先恐後的吹起歡快的哨音,歡呼著茶客早點到來。

天亮了,茶客不邀而至,有做生意的,有摸魚打鐵的,有跑腿幫閒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但同一個嗜好,喝茶,品茶,閒聊,會友。

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外公茶具,頗有特色,有白底紅花圖案,明代的,有藍底青花瓷畫型,清朝的,全一色的蓋碗,上面繪有才子佳人的圖案,襯著碧綠的茶水,舒展開的茶尖,讓人賞心悅目。

茶客上座,外公拎一茶銚,手向上一揚,一股清流傾注入盅,合上碗蓋,待茶色開,茶客打開蓋碗,用蓋碗邊沿,手腕一擺,把浮在碗麵上的茶葉稍稍往邊上一攏,輕輕吹一氣,慢慢的抿一口,用舌尖嘗一嘗,於口腔內溫柔一下,方才嚥下,眯著眼細細品味:不錯,是那正宗的雨前茶,好茶。

茶客邊品茶邊聊天,說的是古今逸事,家裡長短。此時茶客很斯文,沒有平日的粗魯,持謙謙君子樣,即使為一些鄰里糾紛,借茶館來評理訴訟,聲音,言詞也不激烈,用詞也很斟酌,往往在幾個老年人的勸說下,調和下,一杯茶的功夫,兩家言歸於好。

喝茶,品茶,修生,養性,說古論今,於人於世,好處多矣。

文革那年,一天大早,我尚在夢中,被一陣激昂的口號聲驚醒。是紅衛兵小將來我外公家茶館橫掃四舊。一剎時,那明代的紅花瓷,清朝的青花碗,淪為昨日黃花,一地的碎瓷白牙。不知道我外公置辦多年,多方收集的茶碗中,是不是有著正宗的明代清朝,如今已罕見的蓋碗,我不知道。如有我並能將其收藏,多好!以此紀念我的外祖父。在我的記憶中,那些繪有才子佳還有人物故事的蓋碗實在是太好看了,兒時的美好印象讓人難已忘記。

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如今鎮上已無一家茶館,有的則是時尚的咖啡館,那是年輕人聚會的場所。是另一種品味。不過在小巷深處,老宅院裡還有三五個喜歡喝茶的老年人,常常駐在一起品茶聊天,當然這隻能說是一個小小的茶室。在我的心裡,它遠遠比不上我外公在解放前創業的顧家茶館了,可惜顧家茶館它終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小小的茶室或叫為茶座,可否算是一個小小的補充,聊補於無罷了。

我想念我外祖父的顧家茶館,我在茶館裡度過了我幸福的童年,親耳聆聽了茶客講的好多古今中外的人物和故事,知曉了許多歷史的演變和興衰。

蒲塘人文|老白蒲的茶館

■白蒲生活:本地最具影響力新媒體,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白蒲生活,實時瞭解白蒲周邊新聞。本文嚴禁轉載,請聯繫授權,部分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