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辉煌70年•聚焦乌兰察布”系列报道(28)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乌兰察布市紧抓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圈,借力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交通和物流产业大发展,助推当地社会经济“加速度”。(新华网 张勇 严晓瑜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近年来,乌兰察布着力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制定了老城区只拆不建或多拆少建,所得空地全部用于造绿地、建广场,全力改善了老城区居住环境的提档升级方案,最大限度增加绿地面积,见缝插绿。(新华网 张勇 严晓瑜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2016年,乌兰察布市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市。生活于此的乌兰察布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新华网 张勇 严晓瑜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昔日“地上无草、风沙肆虐”;今日“碧水黛山、花草掩映”。地处塞北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着力打好“山、水、绿”三张牌,建设绿水青山美好家园。(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霸王河是集宁区的“母亲河”。多年来由于持续干旱,霸王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再加上垃圾侵占河道,两岸都是采石场,导致整个河道破烂不堪。2010年9月,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于2013年年底竣工。治理后的霸王河旧貌变新颜,形成“一条生态走廊、三段功能分区、六座生态岛、九处重点水面、十大主题公园”的空间景观格局。(新华网 张勇 严晓瑜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治理后的霸王河打造了一条长15公里,宽约1公里的水域生态绿化景观带,基本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风貌与特色,展示出霸王河“山融水汇”的独特魅力,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张闪亮名片。(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2016年,霸王河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试点公园。(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位于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的乌兰察布,如今告别“城市孤岛”,成为集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城市”。(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乌兰察布近年来致力构建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交通体系,打通断头路、出口路、出区路,实现铁路、公路、航空多向通达,“无缝对接”,实现“六纵十二横十二联网”高等级公路网络布局。(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乌兰察布境内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借着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乌兰察布市以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建设为重点,与天津自贸区、北方陆港合作,建立保税物流中心,致力打造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新华网 王立鹏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盛夏时节,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处处皆美景。(新华网 戴浩浩摄)

飞“阅”中国——鸟瞰乌兰察布70年变迁

辉腾锡勒草原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草原腹地,由于地形的特殊,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一排排不停旋转着的风力发电机车成为辉腾锡勒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华网 戴浩浩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