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檢察機關「五個強化」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以來,吉安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深化生態檢察工作,努力以新作為新成效服務保障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強化學習,持續深化幹警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認識。通過召開全院幹警大會、傳閱會議文件等形式,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及時傳達學習中央、省、市有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決策精神、工作部署和指示要求。引導幹警充分認識黨中央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落實高檢院《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優質法制服務和司法保障。

二是強化打擊,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充分發揮批捕、起訴職能作用,密切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專業化建設,組建專門的辦案組織,嚴厲打擊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濫伐林木、非法佔用農用地、非法採礦等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刑事犯罪。今年1至6月,全市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犯罪案件13件20人,起訴50件69人。同時,積極強化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立案監督,1至6月,共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案件6件。

三是強化監督,著力加強生態領域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積極加強與林業、水利、環保、國土等行政執法機關的聯繫,充分發揮民行檢察監督職能,綜合運用抗訴、檢察建議以及提起公益訴訟等多種手段,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執法人員切實履行生態保護和監管職責。今年1至6月,全市兩級院共摸排生態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6件,立案25件,履行訴前程序25件,發出生態領域督促履職檢察建議33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查處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23起。

四是強化修復,認真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在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同時,立足案件實際情況,通過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給付貨幣、補植復綠、替代性修復、土地墾複等方式,督促其盡力修復被損害的生態環境。如安福縣院聯合安福武功山林場,劃定239畝荒山建立生態修復示範基地,在違法犯罪行為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的基礎上開展易地補植復綠工作。同時,市院公訴處出臺《吉安市檢察機關辦理生態領域刑事案件恢復性司法實施方案(試行)》,明確適用案件類型、具體恢復舉措、適用程序等內容,將開展恢復性司法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五是強化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生態保護。通過送法下鄉、開展生態案件庭審觀摩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大力宣傳生態檢察工作成效,普及生態保護知識與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來。如泰和縣院開展“綠色崛起”送法下鄉活動,組織年輕幹警到各鄉鎮巡迴宣講環保知識和環保理念;永豐縣院聯合縣法院開展破壞生態環境案件巡迴審理活動,邀請案發地的幹部群眾參與旁聽,增進群眾對生態檢察工作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