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金融碩士考研難度與就業前景分析,金融實力被低估!

中山大學金融碩士考研難度與就業前景分析,金融實力被低估!

對於想考金融碩士這個大熱門專業的考研學子來說,金融名校是無數學子嚮往的殿堂,今天重慶中公考研小編為同學全方位分析一下中山大學金融碩士的報考難度以及就業前景。

一、院校全國影響力

中大總共有三個學院設置了金融碩士的專業,嶺南學院,管理學院和國際金融學院。嶺院是從2011年開始招收金融碩士,管院從2013年開始,國際金融學院則是去年剛剛開始招。

三個學院中,嶺院最負盛名,經濟學和金融學實力很強。管院的優勢則在MBA,管院的MBA在國內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傲氣一點的說,除了略遜清華經管和北大光華,不虛任何其他學校。國際金融學院相對來說名氣比較小。

在師資力量方面,嶺院最強、管院次之、國金相對差一些。大家如果仔細查找過信息的話,應該會發現。嶺院的金融碩士是有劃分方向的,包括證券投資分析、公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工程、量化投資策略五個方向,雖然最後也是一起上課、統一培養,跟選什麼方向沒啥關係。但這樣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嶺院的金融在師資力量以及研究的寬度和深度上的優勢;管院的金融則主要偏向公司金融和計量,經濟和金融的師資力量和嶺院還是有些差距。但對專碩而言,師資力量其實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畢竟不是搞學術研究。

二、畢業生就業情況

中山大學在珠三角地區認可度很高,深圳又是新興的金融中心,廣州的金融環境雖然差點,但除了北上深,比其他城市也還是要好很多。所以,廣深有足夠的機會,中大金融在這邊也有足夠高的認可度。金融又處於所有行業食物鏈的頂端,工資還是比較可觀的。中山大學金融碩士畢業生主要的就業情況如下:

中山大學金融碩士考研難度與就業前景分析,金融實力被低估!

三、歷年分數線及考研難度分析

中山大學金融碩士考研難度與就業前景分析,金融實力被低估!

在2010年之前,金融碩士是所有高校聯考的。2011年取消聯考,各校開始自主命題、自主招生。大家在網上搜到的金融碩士考綱以及參考書目之類的信息,都是金融聯考時候的,各校開始獨立命題之後,這些信息早就沒有參考價值了。中大金融碩士學校從來沒有公佈考綱、參考書目。這也是大家複習專業課很難找到方向的原因之一。

粗略計算得到的,按報錄比來看,嶺院和管院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嶺院16報錄比5.4%,大致是20個人中有1個考上。管院8.2%,大致是12個人中有1個能考上。當然,大家也別被這個比例嚇到,5.4%、8.2%並不是你考上的概率,因為可能考上的只有那些認真複習、努力堅持下去的考生,而考研的漫長複習中,中途放棄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實在太多了。能堅持下去、按照自己計劃有序的複習,就足以比下去相當一部分競爭者了。

中大金融碩士的招生簡章裡是按複試比例1:2的比例進行復試。也就計劃招生10人,則會有20人進入複試。而這個比例實際上會更高,一般在2.3左右。也就是說,計劃招10人,可能會有25人進入複試。不瞭解的同學可能會被這個比例嚇到,因為淘汰比例大自己排名又靠後,以為沒機會而沒有認真準備複試,甚至直接放棄複試。其實真正反映複試競爭情況的是錄取複試比,錄取複試比=實際錄取人數/進入複試人數,這個比值一般都大於0.5,也就是說複試人數至少可以錄取一半的同學。嶺院15年,23人參加複試,錄取了13人,錄取複試比高達80%,主要原因是18人中有11人被調劑到國際商務專業。管院13年計劃招生24人,進入複試18人,錄取18人,主要是因為第一年招生,知名度還沒有在學生中打開,報考的人少,達到複試線的人數比計劃招生人數還少,最後複試都沒刷人。14-16年這個比例一直是0.7,即複試淘汰30%,這個淘汰比例其實是比較低的,也說明管院的保研同學中棄保的比較多些,每年多出六七個名額給考研的同學,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複試的競爭壓力。國金第一年招生,和管院2013年的情況類似,進入複試人數比計劃招生人數還少了3個,最終錄取27個是因為錄取了3名調劑的同學。參考管院13/14年的數據,國金19年不太可能繼續出現進入複試人數比計劃招生人數還少的情況。

中大的金融碩士以後複試線不太可能低於360。

四、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建議考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剖析自身狀況選擇報考院校,比如:1)根據自身所在地或直接定位到計劃中未來畢業後想工作的城市,這樣在就業時也會有一定優勢;2)根據自身目標和學習成績鎖定院校;3)就學校的知名度和未來就業方向來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在金融圈內中知名度相當高,就業率基本不必擔憂。

更多考研資訊,歡迎關注重慶中公考研微信公眾號(cqkaoyan3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