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请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中得来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之前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体育人读书活动”,每天我都在自己的朋友圈打卡发状态,好像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今天我读书了。自已也感觉每天很用功、没白活。然而实际上,我很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用功、很刻苦”。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虽然每天花了很多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可是这些向我脑子里输入的知识到底有多少真正的转化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其次,每天从书中、文章中、新闻中学到的知识,又有多少真正的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呢?当我思考明白这两个问题后,就会发现之前很多时候我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却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怎样才算真正的掌握呢?简单的讲分为三个步骤:将知识内化于心→联系、联想到自己的相关经验;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指导、应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并获得提升。以上是我从自己看书失败的经验中得到的启发、教训。下面谈一谈篮球训练中的相似性问题。

请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周围的朋友、篮球爱好者、青少年运动员都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迫切的提高。有时候,我们得到一个好的训练方法后,就想马上到球场去运用一下。但我们却很少问一问自己:这些练习与自己目前的水平、特点是否相匹配,是否适合自己呢。

更相似的问题是:我们很多队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训练场上,但是却没有显而易见又或者自己期待中的进步。大家都觉得某某队员平时训练非常刻苦、非常卖力,有时甚至还会留在球场加练几个小时,可一到了比赛场上就发挥失常了。大家对此都迷惑不解。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篮球训练中,在我们的文化课学习中、某项技能的学习中(比如:钢琴、焊接等),这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只知道按照这个练习去做,我们会得到提升、帮助。但我们并不清楚这个练习设计的含义、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练习。

在我执教的队员中,这个问题同样得到很好的体现。我可以将球员划分为两类,一类队员他们不但可以很好的完成教练布置的各项练习,他们还非常清楚每一项练习的目的与意义在哪里,这些练习往往与球队的宏观思路相匹配。他们总能很好的贯彻这一点。因此这类球员在场上遇到千变万化的情况时,总能按照教练的宏观思路(篮球哲学)在场上灵活发挥。

请不要让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而另一类球员总是不愿意积极地、主动性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教练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反驳,但却也从来没真正的吸收过。因此,一到场上,一遇到在训练时没有见过的场景,这类球员往往应变能力较弱。这些球员甚至在平时的训练中表现的要比第一类球员刻苦、努力,但很遗憾他们往往并不能真正掌握、理解教练的篮球理念,他们往往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目前,在网络时代,在短视频盛行的环境下,另一种可怕的现象油然而生:很多朋友、篮球爱好者、想迫切提高的球员,在短视频的影响下盲目的进行模仿练习。其实,这些视频的质量层次不齐,而且往往以偏概全。所以,朋友们在进行观看和练习时一定要思考这些动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真的能在比赛实战中用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接收的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各个平台提供给我们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提取核心知识点的能力,将碎片化的信息尽可能与我们自身的情况相联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篮球科学训练。我希望那些真正想提高的朋友,学会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学会给自己的篮球训练制造适当的难度,学会在信息化时代提取核心有用的信息。这将帮助我们持续不断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