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7月10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據統計,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中西部等地35℃以上高溫日數達10~18天;重慶豐都和開縣連續20天出現高溫天氣,其中40℃以上的高溫日數分別達10天和9天。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炎炎夏日,人們抗熱消暑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但你知道嗎?其實很多人們習慣採取的“抗熱措施”和“消暑方法”都是不科學的,甚至對身體有害。常見的消暑誤區有哪些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抗熱消暑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喝啤酒解暑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夏天最有效的解暑方法是喝啤酒,當然是冰鎮啤酒,弄兩個好的下酒菜,喝起來才叫爽哩!”

解讀:啤酒雖然酒精含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過多,進入人體的酒精含量也與喝白酒差不多。夏天氣候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的感覺也會持續不斷,口渴出汗現象將更加厲害。這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

誤區二:太陽鏡顏色越深越好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夏天外出,我是靠視覺來減輕炎熱感覺的。深色的太陽鏡,還能保護眼睛哩!”

解讀:夏季外出,戴上太陽鏡的確感到一種涼意。但如果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損傷,也不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專家建議,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是:鏡片應能穿過15%~ 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禦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誤區三:大汗淋漓時沖涼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夏天特別熱的時候,我就喜歡冷水‘沖涼’,感覺效果還可以。”

解讀:炎夏外出活動時,人體吸收了大量的熱量,肌膚的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而‘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高熱症;同時,‘沖涼’之時,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沖涼’過後,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涼而入’。正確的做法是,外出回家,應先讓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熱散發過後,再洗冷水澡。

誤區四:晨練越早越好

高溫是夏季天氣的主旋律,抗熱消暑別入誤區

“早晨5 點鐘就起來鍛鍊,懶惰的太陽還沒‘起床’哩!”

解讀:晨練並不是越早越好。原因有三:

其一,在天亮之前或天矇矇亮的時候,氣溫確實較低,但空氣卻未必清新。據研究表明,夏季空氣汙染物在早晨6 點前最不易擴散,此時常是汙染的高峰期。

其二,人們普遍喜歡在草坪、樹林、花叢等有綠色植物生長的地方晨練,而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多少新鮮的氧氣,相反倒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對人體健康顯然是不利的。

其三,過早晨練易受“風邪”的侵害,極易患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

正確的抗熱消暑小貼士

1、注意飲食

★即使不覺口渴也要注意補充水分,以溫熱的白開水或淡鹽水為宜。

★天氣炎熱會導致胃腸消化功能下降引起食慾不振,但由於機體代謝速度加快,體內的鈉、鉀等電解質流失較快,所以夏季需要適當吃一些魚類、豆製品、禽蛋等,保證蛋白質攝入。

★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品最好在常溫下放一會兒,過涼的食物進入體內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腹瀉。

2、正確防曬

★減少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特別是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儘量不要外出。

★選用SPF值在15以上的防曬霜,及時補塗。根據需要戴好太陽鏡、遮陽帽,使用遮陽傘。

★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外出不要赤膊,合適的衣物可以更好地提供對紫外線的防護。

3、注意休息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通常休息不好,加上大量出汗,體能消耗較大,更加容易疲勞,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易患胃腸感冒。因此要注意休息,適當增加午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