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齊桓公的明昏兩面——春秋首霸,知人善用的一代雄主!

淺談齊桓公的明昏兩面——春秋首霸,知人善用的一代雄主!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齊襄公諸兒之子,齊國第十五位國君。他九合諸侯,稱霸中原,被後世尊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能夠坐上齊國國君的寶座,除了他自己堅韌,鮑叔牙的謀劃,更多還是源於他得到了高、國兩大上卿家族的支持。當然,高氏、國氏這兩大家的傾力相助,與齊桓公個人的能力、魅力也是分不開的。

齊桓公重用了自己曾經的仇人管仲,在管仲的幫助之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軍政改革。採取了‘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管理制度,農忙為民,農閒為兵,在保障了軍隊戰鬥力的同時,極大程度的減少了日常維繫軍隊的開銷。加以相應的經濟改革,重視工商業的發展,齊國的國力日益強盛。

齊桓公二年,齊軍滅郯,除了因郯國國君曾在齊桓公逃亡之時輕慢過他,也有為了開疆擴土,及向四周其他的諸侯國展現國力的因素。

齊桓公五年,齊魯交兵,魯國戰敗,獻遂邑求和,雙方盟於柯。即將簽訂盟約的時候,魯將曹沫劫持了齊桓公,迫使其答應歸還魯國此前由他統軍作戰三戰皆負所丟失的土地。

淺談齊桓公的明昏兩面——春秋首霸,知人善用的一代雄主!

事後,齊桓公欲反悔,殺曹沫,被管仲勸服,以信義為重,如約而行。諸侯聞之,多信服於齊。

同年,為了平息宋國內亂,齊桓公召集宋、陳、蔡、邾四國會盟於北杏,首開諸侯召集會盟之先例。

齊桓公六年,齊國開始實行所謂的‘尊王攘夷’的政策。借周天子之名,連同陳、蔡,征討背棄了‘北杏之盟’的宋國。隔年冬,與周之代表單伯一併,召衛、鄭、宋三國於甄。齊國‘伯’位初成。

齊桓公八年,齊桓公召集魯、宋、陳、衛、鄭、許等國於幽地會盟,正式確定了齊桓公‘伯’的地位。

齊桓公十四年,陳厲公子完投奔齊國,齊桓公以其為管理百工的工正。陳厲公子完者,後世代齊之田氏先祖也。

淺談齊桓公的明昏兩面——春秋首霸,知人善用的一代雄主!

田氏始祖完像

齊桓公二十三年,北方遊牧部落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桓公出兵幫助燕國徹底將北方遊牧部落驅逐出燕地,方才收兵。

燕莊公感念齊桓公的恩德,一直將齊桓公送出了燕國的國土,送到齊國的境內。

周禮有規定,諸侯相送,不得送出國門。為此,齊桓公將原本屬於齊國的部分國土送給了燕國。至此,齊國的威勢已然達到了頂峰。

此後齊桓公又多次會盟諸侯,援衛,扶周,救鄭,使楚國重新向周天子朝貢,盡顯其一代雄主之風采。

然而,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到了齊桓公晚年,志得意滿的一代雄主失去了奮進的動力,開始放縱自身被壓抑已久慾望,最終悽慘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