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清朝是由女真族,也就是满族所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幻,令不少人十分的好奇。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在康熙对张英越来越信任时,三藩之乱的局势也开始了好转。在平定叛乱过程中,一直支持皇帝并为之定策的大臣,均得到了封赏。康熙十六年,明珠得授武英殿大学士,正式进入正一品的行列。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张英,官阶虽然没有变化,却在大清首开先河:以词臣身份,被赐居紫禁城。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一个汉人,能够在西安门内安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围观众人却并不意外,因为张英已经入值了南书房。那主要是因为南书房在古代的某一时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有清一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

事实上南书房是康熙朝设立的,当年康熙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它位于乾清宫的西南角,曾是康熙皇帝旧时的读书处。清代士人,一直把此处视为清要荣贵之地。因为南书房与帝王的距离,不但是地理位置近,心理位置更近。

入值南书房的文学侍臣,不仅陪伴皇帝吟诗作赋、习字绘画,而且要草拟诏书、撰写谕令等。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但事实上南书房的作用,还远远不仅如此。原来他并非指单单是读书的,说来其的真实用途却是令人生畏,那么到底是真实用途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那就是康熙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清朝统治而设置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除此之外,又是他读书学习的书房,也是以他为首的清王朝笼络汉族士人的“木天储才之要地”。在康熙时代,南书房的政治地位极其重要,南书房设置之前,主要的中央权力机构是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国议)和掌管全国政务的最高官署内阁。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这时皇权还不十分集中。康熙帝为了整个清朝统治的需要,设置了南书房这个中枢机要秘书机构,来分夺国议和内阁的权力,以加强皇权。而南书房的地位和职掌就说明它已经成为与国议和内阁并峙而且更加重要的机构,成为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

而能在这里行走的均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才人学者。入直南书房的王士祯为诗坛一代宗匠,朱彝尊与王士祯并称朱王,方苞是桐城文派创始人,沈荃经术湛深,戴梓是很高明的天文算学家,等等。 而能集中这些人才,体现了康熙帝统一中国的雄才大略。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由于南书房是御用机要秘书机构,所以具有机密性质。史书说它“地分清切,参与密勿”。如各地有上报康熙帝的密缮小折子,都要交与南书房“圣驾(康熙帝)在外,南书房绝无人到,极为隐秘”。“管理宫报首领,从内密达御前”,就算是在这里供职时也都“慎密恪勤”,格外小心。 足以看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不过它在清朝的职能和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清朝政局的变化和清帝的需要,前后有重大变化。大体说来,在康熙朝,南书房既是康熙帝的书斋、课堂,也是为他服务的机要秘书处,更是他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其的作用可谓是达到了顶峰。

大清的南书房是干嘛的原来不是读书的,真实用途令人生畏!

而在康熙朝之后的雍正朝期间,设立了军机处,南书房就逐渐失去了中枢机要秘书机构的作用,成为专门侍奉皇帝读书消遣,专司文词书画的文学侍从了。但是南书房也一直被长期的保留,直至到后来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才撤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建国到现在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我们曾经历无数坎坷,面临无数艰辛,但我们不屈不挠,因为最艰难的时刻我们都走过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