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1號按:新勢力崛起,老江湖轉型,傳媒天下上上下下、分分合合,正式進入戰國時代。傳媒1號(id:zcfhxy)特為“廣大盟友”獻策屬於2018傳媒戰國策的“八大論”,分別是:

第一論:行規論(李媛)

第二論:粉圈論(張答應)

第三論:下架論(胡言)

第四論:分化論(香雪蘭)

第五論:集群論(香雪蘭)

第七論:資本論(810丶)

第八論:國創論(胡言)

相較於“大眾”的概念,“圈層”這一詞彙越來越多的被業界所提及,當今年夏天“鎮魂女孩”極盡狂歡之時,也會有人根本get不到“嗨點”,受眾“圈地自萌”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

其實,仔細研究傳統媒體日漸式微的過程就會發現,不只是受眾,從終端到內容,“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分化”的同時也意味著“極致”,抓住有意義的“分化”,朝著極致的方向發展,是2018年最重要的文娛攻略之一。


終端和平臺、內容、受眾,一切都在分化

對於視頻媒體來說,“分化”的趨勢體現在多個層面上,從終端、平臺到內容,再到受眾,似乎一切都在走向“分化”。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1、終端和平臺分化:終端智能化、平臺多元化趨勢奠定視頻媒體新格局

“終端”走向分化,是後續一切分化的基礎。終端的分化,不僅催生了新的媒體平臺、新的內容、新的渠道,也改變了原有的媒體競爭格局。

一方面,新的視頻媒體終端不斷出現,媒體平臺呈現多元化趨勢。目前已經形成電視、電腦、iPad、手機四大終端並存的現狀。尤其是,智能手機終端的崛起可謂是勢不可擋。

視頻網站迅速成長,用手機看電視劇、看綜藝節目已經成為常態;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崛起,用手機進行視頻社交成為關注熱點。優酷獲得今年世界盃的版權,開啟了“用手機看世界盃”的時代。

另一方面,原有的電視終端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大踏步邁進。近年來,唱衰電視的聲音此起彼伏,其實,電視終端並沒有衰落,衰落的只是電視臺而已。隨著智能電視OTT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受眾迴歸智能電視大屏,但並非是迴歸電視頻道。

勾正數據《2018年度OTT大屏1季洞察報告》顯示,智能電視大屏鎖定用戶的能力非常強勢,重度用戶(日均開機時長在300分鐘以上)佔比高達42.7%。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智能電視OTT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視頻內容進入電視大屏。今年一季度,騰訊TV(騰訊視頻)、銀河·奇異果(愛奇藝)、CIBN酷喵影視(優酷視頻)、芒果TV的智能電視客戶端,分列視頻類點播應用排行前四位。

勾正數據顯示,2017年,OTT廣告收入達到23億元,同比增長130%,而隨著終端數量、激活率與開機時長的逐年上漲,廣告規模也勢必越發走高。有預測稱,2020年中國OTT廣告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大關,OTT廣告正在成為廣告主更加青睞的選擇。

相較於傳統的電視直播頻道,視頻內容極大豐富,再加上高清、穩定的大屏畫質優勢,智能電視客戶端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相關分析報告顯示,美國流媒體行業中OTT渠道(通過智能電視或者智能盒子觀看)的滲透率比較高,家庭滲透率約32.5%。而國內由於對電視媒體的牌照監管以及傳統電視的低價策略,使得OTT端觀看流媒體的比例較低。而這一塊將成為視頻網站未來巨大的市場拓展空間。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2、內容分化:“移民”內容時代向“原生”內容時代過渡

終端分化之後,針對終端的傳播特性進行內容生產成為必然的趨勢。一方面視頻網站的“移民劇集”“移民綜藝”正在逐漸擺脫傳統電視時期的編排製作思路,逐步呈現出更多的互聯網特徵;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原生內容”迅速崛起,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流量大戰。

視頻網站崛起之初,主打劇集、綜藝、電影、動漫等內容,而且以引進版權為主,除了不受線性播出時間限制之外,與傳統電視頻道似乎並無太大區別,被稱為“移民內容”時代。隨著,自制能力的不斷提升,視頻網站開啟從播出平臺向製播一體化平臺的轉化,而且,內容製作的規律和標準都在發生變化。

劇集製作方面,針對網絡用戶的收視習慣,季播化、短劇化、超級劇集等製作標準被提出。網絡用戶偏年輕,而且可選擇的休閒項目較多,集數超長且節奏緩慢的劇集很容易被中途棄劇。因此,季播化、短劇化成為網劇的製作標準。而且,劇集品質也需要有相應的提升,投入巨大、製作精良、演員一流的才能稱為超級劇集。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騰訊視頻《東方華爾街》只有5集,每集50分鐘,口碑爆棚。愛奇藝“奇懸疑劇場”劇集上線標準就是每部12集,單集45分鐘-60分鐘。

劇集播出方面,會員多看幾集或者一次性看全集等全新的編排方式出現。鄭爽、羅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在愛奇藝獨播,開創了會員一次看48集的全新排播模式,引發了業內關注。之後多部暑期大劇採用了會員一次看全集的模式。

綜藝節目製作方面,充分發揮用戶年輕、個性化突出、互動性強等特性,視頻網站在偶像養成類以及嘻哈音樂、鐵甲格鬥等小眾題材類綜藝節目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超越了傳統電視的影響力。

綜藝節目播出方面,時長更加靈活,形成了專門針對會員的內容矩陣。節目時長不再侷限於90分鐘,《這就是街舞》總決賽時長3小時45分,《創造101》平均每期節目時長超過3小時。而且,除了週末的正片之外,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節目相關視頻內容。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偶像練習生》總導演陳剛認為,“如果你跟我談週末是正片的話,那你壓根沒有理解什麼是‘偶練’,你可能只看到了一個部分,因為我的受眾是不會這麼來理解這件事情的。他們可能會認為,週末部分,只是這段時間我pick的小哥哥他最近一段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邏輯結果。但實際上,每天都要產生兩百多條我喜歡的那個人或者是我pick的那個人所有的內容,這才會產生一個非常龐大的內容矩陣。”

除了視頻網站內容之外,直播、短視頻等內容更像是互聯網的“原生內容”,非常符合互聯網用戶碎片化、移動化、社交化的收視行為特徵。從直播平臺的“千播大戰”到短視頻平臺的“抖騰”大戰,互聯網“原生內容”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近日,西瓜視頻宣佈在未來一年將投入40億,打造移動原生綜藝IP,專門為手機終端打造移動化的綜藝節目。從傳統內容到移民內容、原生內容,可以想見,互聯網時代的內容分化將會更加精彩。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3、受眾分化:圈層在不斷形成,也不斷被擊穿

受眾的分化對於視頻媒體的影響更加基礎,也更深遠。受眾分化的結果就是圈層特徵越來越明顯,“大眾”的概念變得遙遠,而突破圈層,達到大眾級別的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難。

飯圈、歐美圈、日韓圈、二次元圈……“圈”代表了年輕人的身份和喜好。“圈”內的群體有著相同的喜好和屬性,對同一件事情有著較高程度的共識。要想引發某一圈層的關注和熱議,就需要非常精準的內容“投餵”。

近期“飯圈暗語”現象引發關注,不混飯圈的人都已經看不懂大家在說什麼了,dbq=對不起,zqsg=真情實感 ,xswl=笑死我了,蒸煮=正主,大本命=最喜歡的明星,牆頭=喜歡的明星之一……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當然,圈子和圈子之間並非是銅牆鐵壁,同一個人可能橫跨多個圈子。在一個圈子內非常火爆的內容,一定會被傳播到另外一個圈子,這也就為某一事件的影響力“出圈”和“擊穿圈層”奠定了基礎。

愛奇藝網綜《中國有嘻哈》就成功的將嘻哈音樂這一圈層愛好帶到了大眾面前,喜歡也好,圍觀也罷,至少大眾開始面對嘻哈音樂。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如何面對“分化”趨勢?

終端和平臺、內容、受眾的分化趨勢,對於各大平臺的發展戰略以及內容製作方向而言,具有指導性意義。

1、面對終端、平臺分化:媒體定位不能分化,跨平臺、跨終端才更具競爭力

終端和平臺分化到極致就會產生過於細分化的定位。這一定位的本質是否創新,是否有存在的價值,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都需要認真思考,作為一個媒體,不能盲目地過於堅持分化的平臺和終端。將自身定位於更大的產業鏈條中,才有更大的生存可能性。

以時尚雜誌為例,如果自身的定位僅僅是“一本以時尚內容為主的雜誌”,可以想見,單一的雜誌這種平臺,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勢必難以招架。而如果定位是“時尚潮流傳播者”的話,則世界立刻被打開了,可以做雜誌,也可以做電子刊,還可以做微信公眾號等。如果定位是“時尚潮流參與者”的話,則可以介入時尚產業鏈,開展更多的與時尚產業相關聯的業務,那麼生存的空間就會更大。

2、面對內容分化:極致化應成為生產製作標準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雷軍在介紹小米成功的經驗時,曾提到互聯網時代的七字決,就是專注、極致、口碑、快。只有做到極致,才能引發更深刻的關注。對於內容而言,根據平臺特性、目標受眾偏好,進行極致化生產,才能真正獲得圈層的極大關注,並引發其分享推廣的熱情。

極致的標準首先是要有清晰的受眾目標定位,而這一定位不侷限於年齡、性別、學歷等淺顯的劃分,而是要根據受眾更具體的屬性來劃分,比如:遊戲愛好者、動漫愛好者、都市野心白領等。

其次是要有一流的製作標準。深入思考並找出內容本身對受眾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元素,對這一要素的打造需要最大程度的投入,編、導、演等班底組建都要足以充分地傳達出內容的意境,達到對目標受眾的極致吸引。

最後還要有精準的宣推。將最恰當的內容吸引點精準推送給目標受眾,以此完成一個完整的內容極致化生產流程。

3、面對受眾分化:放棄“大眾”野心,“圈層爆款”成為“出圈”的基礎

傳統電視時期,內容都以獲取高收視率為主要目標,也就是要獲得最大規模受眾的關注,屬於“大眾向”的內容生產時期。

現階段進入分化期,受眾的選擇空前豐富,如果不能首先引發某一圈層的極大關注,更難引發更大規模受眾的關注。因此,“圈層爆款”成為了能夠出圈的基礎。

這就要求,內容生產一方面朝著選擇細分題材進行極致化製作,真正觸動圈層的核心,引發圈層轟動。另一方面,也要預埋“出圈”的基礎,預設與其他圈層的勾連。

正如微博大V“吳蚊米”所說:“過去無小眾,未來無大眾。過去的小眾,其實是銷量較小的大眾。未來的大眾,其實是跨界流行的小眾。”這句話將大眾與小眾、小眾與跨界流行的關係說得非常透徹了。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以網劇《鎮魂》為例,因為改編自耽美小說IP,首先會收穫一批書粉和腐女粉;因為劇中演員表現出色,俘獲大批的演員粉;因為劇中情節和造型特色極大的觸發二次元圈的創作熱情;又因為劇中情感演繹醇厚真誠,為該劇進一步奠定了影響更大範圍受眾的基礎,歐美圈、日韓圈也紛紛“入坑”。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1號結語

終端更加智能化,媒體平臺更加多元化,這一分化趨勢奠定視頻媒體競爭新格局;內容的定義也發生了分化,“移民”內容時代向“原生”內容時代過渡,而且,更加分化的內容也在醞釀之中;受眾分化更具有基礎性意義,受眾圈層在不斷形成,也不斷被擊穿。

面對終端、平臺分化,媒體跨平臺、跨終端的定位才更具競爭力和生存力;面對內容分化,極致化應成為生產製作標準;面對受眾分化,到了放棄“大眾”野心的時候了。

清醒的認識到“分化”的發展趨勢,放棄陳舊的發展思路,才是2018文娛產業生存之道。


2018傳媒戰國策之“分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