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39期:一场影响极大的叛乱,五位异姓王被牵连

汉高祖刘邦时期,陈豨的叛乱影响极大,可是总感觉史书到了陈豨这里总显得特别乱,很多事情都说不清道不明。

说陈豨这次叛乱影响极大,一是时间跨度较长(长达三年),仅次于韩王信的叛乱(彻底平定花了5年时间)。二是波及范围极广,西起云中郡,东到东郡的聊城,战火遍及云中、雁门、太原、上党、代、上谷、恒山、钜鹿、邯郸、东郡、河间等郡,几乎波及了整个北方。三是牵引出了一系列叛乱,汉初八位异姓王一次性就被牵扯进去了五位,如之后的韩信关中叛乱,梁地彭越叛乱,燕地卢绾叛乱,而彭越叛乱又导致了黥布的叛乱。

《华夏两千年》第39期:一场影响极大的叛乱,五位异姓王被牵连

陈豨

可就是一个惹了这么大灾祸的人,关于这次叛乱的史料却极少,平叛经过也仅有东垣一战较为详细,陈豨此人的史料更是少的可怜,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陈豨史料为何如此之少

史料中关于陈豨此人的介绍极少,总感觉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般,司马迁更是在《史记•陈豨传》中写道“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对于一个因公两次封侯的人来说,这记录未免也太简陋了吧。

然而在拜读了“菜九段001”的《清理陈豨乱象》一文之后,小编才明白,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要知道陈豨第一次封侯就是在刘邦初入关中,驻军霸上时期,“至霸上为侯”。这是早于绝大多数汉朝功臣的,足以证明陈豨在秦末战争中是立下了大功的。

《华夏两千年》第39期:一场影响极大的叛乱,五位异姓王被牵连

吕泽

而之所以有关陈豨的史料如此之少,且如此模糊,除了他后来叛乱这一原因外(韩王信、卢绾也叛乱,但记载较为清晰)。还因为他牵扯到了另外一人,此人便是周吕侯(悼武王),吕后的哥哥吕泽。

小编认为“菜九段001”的分析有理有据、较为可信,秦末时期陈豨应该是吕泽属下,由于吕泽和刘邦的关系,因此也属于汉王一派,且在秦末及楚汉争霸中功劳极大。但由于吕后的关系,吕泽在史料中的记载几乎被删除殆尽,而如果提到陈豨便很难不提及吕泽,且陈豨的造反是事实,因此导致有关陈豨的史料也极少。(感兴趣的可以搜索看看《清理陈豨乱象》一文)

陈豨叛乱的背景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背景,虽然史书中并未记载汉八年(公元前199年)至汉十年(公元前197)年之间有什么大的战事爆发,但由于韩王信的叛乱仍未平定,因此有理由相信此时汉朝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上。按理来说,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应该不至于如此艰难,但由于牵扯到匈奴的原因,导致战事极为复杂和激烈。

《华夏两千年》第39期:一场影响极大的叛乱,五位异姓王被牵连

韩王信

至于为什么说战争极为激烈,原因是吕泽便是在汉八年(公元前199)年“因公战死”的,即使不论吕泽的功劳,仅凭吕后的关系,吕泽的地位也不会低,连他都战死了,足见战况有多么激烈。

为什么要提到吕泽?因为陈豨之所以叛乱,吕泽的死亡也是重要原因。

陈豨叛乱的原因

关于陈豨叛乱的原因,史料方面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基于韩信和陈豨的谈话,认为主要是韩信的蛊惑。二是韩王信属下曼丘臣、王黄的诱导。三是由于赵相国周昌的举报,刘邦派人调查陈豨门客,查出诸多不法事都牵扯到陈豨,最终导致陈豨叛乱。

以上三种原因,韩信与陈豨的谈话最多是让陈豨产生了警惕,还不至于使陈豨叛乱。而曼丘臣、王黄虽然与陈豨有联系(在那个年代,即使是交战双方仍然有互派使者的情况),也不会直接说动陈豨叛乱,毕竟到汉十年,韩王信的叛乱已经成不了气候了,而且从之后平叛各个击破的结局来看,陈豨也并没有完全和韩王信联合的迹象。所以,小编认为第三点原因才是最为可信的。

《华夏两千年》第39期:一场影响极大的叛乱,五位异姓王被牵连

信陵君

陈豨由于比较崇拜信陵君,因此养了大量门客,而正是由于这大量的门客给他惹来了祸事。初到赵地的赵相周昌看到陈豨出行随行的门客就有一千多量车子,于是警惕性极强的周昌便向刘邦报告“陈豨门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恐怕会有变故”。

鉴于代地的重要性,刘邦不敢怠慢,连忙派人调查。上千门客怎么可能查不出问题,这一调查果然很多问题都牵扯到了陈豨。面对刘邦的调查,陈豨心里自然也清楚,这么多门人谁敢保证没有问题,于是陈豨极度恐慌。

前文我们说过,陈豨并非刘邦嫡系,而是吕泽的部下,由于吕泽已经在汉八年战死,因此在陈豨和朝廷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已经无法解释、调和,这才最终导致了陈豨的叛乱。

至于平叛的过程应该并不难,双方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发生在东垣,刘邦亲率大军攻击东垣,最终一战消灭了陈豨的主力,之后的收尾则交给了其他将领。之所以战事拖了三年,应该与之后的韩信、彭越、黥布的叛乱牵扯了朝廷大量精力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