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臨汾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踐與成效

結構調整持續推進 轉型跨越成就輝煌 ——改革開放40年臨汾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踐與成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序幕,40年滄桑鉅變,40年砥礪奮進,臨汾市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緊跟時代改革的步伐,歷經40年不懈努力,全市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產業結構實現新轉變,經濟發展向結構優化、質效提升方向穩步邁進。

一、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規模逐步擴大。1978年,臨汾市GDP總量僅為8.4億元,1980年迅速突破十億,1996年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24.9億元,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總量快速擴張,2005年突破500億達到525.2億元,到2011年跨過千億大關達到1136.1億元,僅用15年就實現了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2017年,全市GDP增加值達到1320.3億元,是1978年的158倍,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

經濟增速穩步提升。改革開放40年,臨汾市生產總值以年均9.6%的速度快速增長。1992年,黨的“十四大”勝利召開,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臨汾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八五”時期(1991-1995年),GDP增幅年均達到12.3%,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特別是進入“十五”時期(2001-2005年),GDP年均增速達到15.2%,是發展最快的時期。到“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全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GDP平均增速為7.6%,保持中高速增長。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向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邁進,2017年,全市GDP同比增長5.5%,增速有所放緩,經濟發展朝著高質量方向邁進。

人均GDP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臨汾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經濟質量明顯提升,經濟效益明顯改善。40年間,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291元,到1990年超過千元達到1115元,到2004年突破萬元至11007元,直至2017年的29539元,40年間增長超過100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幅達到8.3%,全市經濟綜合實力逐步增強。

二、產業結構實現新轉變,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三二一”格局逐步形成。1978年,臨汾市三次產業結構為27.0:50.7:22.3,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業生產煥發活力,比重逐年增高,到1984年第一產業比重達到歷史最高值41.4%,比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出2.3、21.9個百分點。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逐步撐起全市經濟半壁江山,自1985年起,第二產業比重超過第一產業,並逐年增長,至2005年達到64.2%,產業結構呈現穩定的“二三一”格局。“十二五”時期,經濟步入新常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下,第二產業增速放緩,第三產業比重逐年增加,結構趨於優化。2017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達到46.5%, 服務業對全市經濟的領跑作用逐步增強,產業結構開始向“三二一”格局方向發展。

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改革開放以來,臨汾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3.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81.3億元,增加了近56倍。糧食總產量從1978年的86.1萬噸提高到2017年的260.6萬噸,增加了174.5萬噸,年均增長2.9%。糧經比例由1978年的85.3:14.7調整為2017年的92.0:8.0,種植業和林牧漁業產值結構由1978年的83.1:16.9調整為2017年的67.2:32.8,種植業結構由“基礎食物型”向“綜合發展型”轉化。

工業產業層次明顯提升。改革開放以來,臨汾市不斷抓住歷史機遇,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525.9億元,比1978年(3.5億元)增長了近150倍,年均增長11.4%。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壓縮煤炭產能420萬噸、鋼鐵產能170萬噸,去產能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工業新動能快速成長,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分別同比增長55.1%、63.9%、46.3%,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服務業結構趨於多元化。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僵化的諸多制約,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17年,臨汾服務業增加值614.2億元,年均增長11.0%,高於GDP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2%,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逐步凸顯。傳統服務業質效提升,2017年,臨汾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完成增加值97.5億元、109.1億元,分別以11.6%、8.2%的年均增速穩步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484.5億元,是1990年的8705倍;快遞業務總量1264.9萬件,同比增長43.3%,新型網絡消費帶動快遞行業高速增長,是全市最具活力的業態之一。

三、經濟結構迸發新活力,高質量發展支撐有力

就業結構更加優化。改革開放以來,臨汾市全社會從業人員從1978年的113.4萬人擴大到2017年的225.7萬人,增加了112.3萬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市的就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三次產業的從業人員由1978年的71.8:14.7:13.5調整為2017年的39.5:21.5:39.0。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32.3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分別上升6.8個百分點和25.5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就業人口越來越多,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投資結構逐步升級。改革開放以來,臨汾市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五五”時期(1976年-1980年)8.7:58.6:32.7調整為2017年的7.7:39.8:52.5,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1.0、18.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9.8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來看,民間投資規模由1978年的0.5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422.5億元,以19.0%的年均增幅快速增長,國有、非國有投資比重由1978年79.1:20.9轉變為2017年27.0:73.0,非國有投資比重提高52.1個百分點,民間資本已經成為全市投資的重要力量。

消費結構多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網絡化的消費市場體系日漸形成。2017年臨汾市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53.1億元,是1978年的近200倍,年均增長14.5%。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從70年代以“溫飽型”消費為主, 到90年代“改善型”消費份額大幅增加,直至目前“享受型”消費為主流形勢,尤其是大數據、移動支付的飛速發展,消費方式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引領臨汾市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日趨完善。來源:臨汾統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