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辨”

说实话,但凡在中国古代掌握实权的帝王或君主,都不会把华夷之辨这种东西当真。华夷之辨在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该什么时候用,那些精通权谋之道的帝王很清楚;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个东西没有意义,因为大家都忙着种田,而且华夷之辨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实质性影响,只要统治者说汉语,尊重社会习俗和“礼”,那他是谁都无所谓。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辨”

不妨看看,孔子的观点。孔子就认为,夷狄用中华之礼,那他就是中华;相反中华用夷狄之礼,那他就是夷狄,所以华夷之分,就在一个“礼”字,按这个说法,只要周边的少数民族都用中华之礼,那么大家都是中华,不分你我。所以,这就是华夷之辨的本质。

然而,按照这个说法,秦国还真不被认同为中华,虽然秦是周天子封的。但是最后秦国统一之后,没人不承认他是中华。这进一步说明了,所谓的华夷之辨,仅仅存在于某些古代迂腐读书人的脑子里。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辨”

而最先把华夷之辨拿出来说事的,是齐桓公。他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意思就是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打击外族。但这个口号的实质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为了建立齐国的霸权。

在后来的历史上,但凡是大一统,包容的王朝,都不会去在意华夷之辨。比如秦,汉,隋,唐,甚至明朝,因为在这些王朝眼中,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并不足以威胁到自己,自己也没必要去赶尽杀绝,所以这个根据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但凡大肆宣扬华夷之辨的,都是自身实力不济,希望从理论上找到一些安慰来自我麻痹的王朝,比如宋朝,华夷之辨就是很热门的东西。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辨”

回到题目,朱元璋本身就是个玩政治的老手,他自然明白这一点。这个根据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有,他很清楚。在他打天下的时候,用这个口号来唤起光大汉族民众对于元朝异族统治的仇恨,以便更好地瓦解元朝;而当自己成为皇帝之后,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了团结中原的蒙古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蒙古在漠北的势力臣服,所以自然不再去搞对立。

所以说,朱元璋在这一点上,还是看的很明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