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歷史名人:司馬光祖籍不在河南,卻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提起司馬光,大家都知道經典故事“司馬光砸缸”;同樣提起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自然就聯想到司馬光。司馬光之所以成為歷史名人,不只在於砸缸救人,更是他組織編著了史學鉅著 《資治通鑑》。由於司馬光的家族墓地在山西夏縣,所以司馬光的籍貫是夏縣人,而他卻出生在河南、生長在河南、終老於河南、主要功業亦在河南,是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即今天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此時他父親司馬池任光山縣令,其名“光”也即得於此。

司馬光自幼勤奮好學,常常手不釋卷,“朝誦之,夕思之”,為了提醒自己學習,他還專門用圓木做了一個“警枕”,睡覺後只要警枕滾動,便披衣而起,挑燈夜讀。司馬光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義,並且做出了砸缸救人的英勇義舉。

司馬光20歲中進士,先後在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擔任過地方和朝廷許多重要職務,68歲時還被任命為宰相,直到病逝。他死後被追贈為溫國公,諡號文正,故後世亦稱他為司馬溫公或司馬文正公。

司馬光主張通過“興教化、修政治、養百姓、利萬物”來維護北宋王朝的穩定,同時對那些老朽不稱職和以權謀私的官吏,無論其職位高低和背景如何,都毫無顧忌的提出彈劾。同時司馬光趨於保守,激烈的反對王安石變法,最終使變法遭到失敗。

司馬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成就是在史學方面,他前後用了近30年的時間,著成了一部貫通古今、敘事周詳、文筆精煉、體例統一的輝煌史學鉅著《資治通鑑》。該書作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慼”,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他與司馬遷的《史記》交相輝映,各領風騷,堪稱中國古代史書的“雙璧”。

河南歷史名人:司馬光祖籍不在河南,卻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