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1

前幾天小淨興致勃勃地去幼兒園接侄子,卻差點在幼兒園跟別的家長吵架。

原因是一個小朋友家長對小侄子說不是媽媽來接送,肯定是媽媽不要他了!

看著小侄子臉色都變了,當場我就火冒三丈,差點跟那個小朋友的家長吵起來。

如果是相互熟識的大人,開玩笑可以,但是在幾歲的孩子面前,有些“玩笑”他是無法接受的。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我們更應該重視起來,因為語言傷害,已經成為傷害孩子的主要暴力來源。

2

“你媽媽不要你了”


這句話有多常見?應該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聽過。

小時候也經常有人跟我這麼說,“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要你了”

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一句玩笑話,說就說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這句話曾經造成多大的慘劇你真的知道嗎?

這個新聞曾經在網上很火:

這個鄰居剛生了二胎男孩2個多月,大寶是個女孩才7歲,一天中午家裡只有媽媽和兩個孩子。媽媽要上廁所,讓小姐姐幫忙帶一下小寶寶,沒多久聽到窗外“轟”的一聲,隨即聽見女兒的驚叫聲。媽媽從廁所出來跑到陽臺,隨即狂奔到樓下,看到小寶的屍體時癱倒在地。原來是大寶將二寶從8樓丟了下去,二寶當場沒有了生命跡象。後來找到直接導致悲劇的導火索,是當天早上大寶到鄰居大媽家跟她的孫子玩時,大媽說了一句“玩笑”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當場臉色刷白,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媽說當時也沒什麼目的,只是為了好玩。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沒有“欺騙”“虛假”的觀念,他們無法分辨大人的“玩笑話”。

對於大人的信任,有時候這樣噁心的“玩笑話”會讓他們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小孩子沒有辦法辨別真偽,同樣的話他們反覆聽到多次後,會自然的相信“爸爸媽媽真的不要我了”。而為了奪回愛,便會自己做出一些無可挽救的舉動。

這樣的慘劇,你還想發生多少?

3

“你是垃圾桶撿來的”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段化身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經常會問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包括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而作為觀念保守的父母尤其是老一輩的,經常會用“撿來的”這類回答來搪塞孩子。

以前弟弟在小時候真的相信了這樣的話,因為不聽話被爸爸打了一頓之後非常傷心,覺得一定是因為不是親生的才這樣被打。

隨後就收拾小包袱準備離家出走去找“親生父母”。當時幸好還沒走出小巷就被鄰居家的動畫片吸引住了看了一下午,不然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關於生命是如何誕生的,現在也有很多兒童繪本涉及到這樣的主題,我們也可以跟孩子好好說明,及時避免在孩子內心留下創傷。

學習正確的知識不需要害羞,告訴孩子他因愛而生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4

“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這是一個提問率100%的問題!

也許是親戚,也許是鄰居,也許是朋友,總會有人笑眯眯的問著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然後看著你左右為難的樣子哈哈大笑!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回答出了一個範本!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但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做到這樣,很多甚至會因為回答不出來而哭泣。

問出這樣的問題的大人們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回答呢?反正肯定不是都喜歡!

如果你只是為了取樂而問出這個問題,那以後還請不要這樣子,無端端給小朋友帶來苦惱。

5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每個孩子最大的對手不是自己,是那個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可能也跟國人不善表達感情有關,很少會有家長會誇自己的小孩“你真棒”“你真厲害”“你做得很好”

但不擅長鼓勵教育並不代表就要實行“

打擊教育”。通過讚美“別人家的孩子”來打擊自己的小孩,以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自己的孩子成長。

不可否認,來自父母的客觀中肯的建議、批評,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但成長的過程中,鼓勵和肯定同樣不可缺少。

正面的鼓勵和肯定能讓孩子更自信、更勇敢地去嘗試,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與父母越來越疏遠。

因為來自最親近的人的打擊遠遠要大於一個陌生人給予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表現不自信,嚴重點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

這4句話,打死也不能對孩子說

作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其中感受父母的愛,感受到被重視,被肯定,被期待。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且對自我有了感知。他們懂得少,但不是沒感覺。

你們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小孩,如果有什麼做得不好我們可以互相改進,不要互相傷害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