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結局: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如懿傳結局: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01

一句“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最終交代瞭如懿和乾隆的感情去向: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乾隆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後,他終於覺悟後宮佳麗三千易求,唯真心難求。唯一的青梅竹馬,情真意切卻被自己辜負。


如懿傳結局: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他來示好求和,如懿拒絕了乾隆和好的請求,是因為放不下嗎?不,她是厭倦了為爭寵、為母族的爾虞我詐。

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婚姻的失望。眼前這個人早已不是選妃時苦苦等待她,新婚之夜將洞房之喜留給她的少年郎了。

她想要的從來都只是一顆真心、一個丈夫、一個凡夫俗子都能擁有的兒孫繞膝、夫妻恩愛的家庭。

可是這麼簡單的願望對她來說卻是比登天還難的奢求。


如懿傳結局: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弘曆靑櫻大婚

一路走來,他們恩愛過、爭吵過、妥協過也原諒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似乎被歲月磨平了稜角,可歲月在王權盛威之下顯得微不足道。

當弘曆成為了乾隆,“為愛任性”相對“顧全大局”猶如以卵擊石,真心即使尚未被歲月抹滅,也已被皇權矇蔽,真情終究敵不過猜忌。

02

乾隆的示好之詞很有意思:

“朕過兩日就要循例去巡幸木蘭了,你可願陪同朕一塊去?”

如懿以舟車勞頓身子受不了為由拒絕後,他說:

“好,那你就留在宮中繼續主持六宮事物。”

“屬於你的冊寶,朕希望你能夠收回。”

暗示她你還可以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只要你願意。

從一個君王的角度來說,主動過來看如懿並傳達要恢復其皇后之位的意思,這樣的道歉方式是符合身份的。

但凡是一個知趣的后妃,皇帝給了臺階,縱使再委屈也應該順階而下。

這樣的道歉很官方,給人的感覺好比一個領導誤會員工私自挪用公款,查明真相後想要挽留員工一樣。

他道歉的對象是如懿,也是廢后。

最情真意切的一句恐怕只有“朕知道過去很多事讓你受委屈了,可過去的都過去了,別放在心上了。”

如懿說她已經淡忘了那些事,與其說淡忘,不如說釋懷。

過去的委屈是親生兒女一出生就被謀害,是一片被誤以為紅杏出牆的真心……

一個人的記性雖然可以淡卻,傷口卻會留下永久的疤痕。

惡人已被懲罰,冤屈得到了申訴,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釋懷。

乾隆自始至終不能設身處地感受如懿的情誼,那份對丈夫的情誼。

不能說他不明白,如懿還是賢妃時,他似乎是明白的,只是他的明白裡洗不清那層薄薄的君臣關係,明白得不夠純粹罷了。

如懿對皇后之位從來不感興趣,她的初衷只是陪伴丈夫之側而非君側,為了溫暖丈夫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的心。

這份陪伴是承載著多大的風險啊,相比較皇后之位帶來的利益和榮光,風險遠遠高於收益的。

一個將帝后關係看為利益共同體,一個看成婚姻中夫妻攜手並進。

類似開夫妻店,就註定了以後會在決策、實施的各個環節產生分歧。

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比想象中骨感,起初信誓旦旦的同舟共濟是出於夫妻之情,多了一層事業夥伴關係之後,牽扯之多,原先誓言也被稀釋不少。

帝后關係和開夫妻店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後”最終是要順從於“帝”的。

一個總是高高在上,漸漸習慣了著眼當下;一個總是憋著口悶氣,就容易緬懷過去的美好。

03

至始至終,如懿還是擺脫不了靑櫻的影子,從她的絕詞是“蘭因絮果”就可以看出:

男女婚姻初時美好,最終離異。

直到最後她都一直把自己放在靑櫻的位置,放在曾經是妻子的位置。


如懿傳結局:我心依舊存靑櫻,而汝已非少年郎


“花開花落自有時”,婚姻的盡頭,你已經不是弘曆了,既然唯一讓我做皇后的理由已經不存在,那也沒必要再做回去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感懷過去,很多時候我們感懷的過去相比較今天是艱苦的、貧窮的、甚至是絕望的。

但隨著苦盡甘來,我們懷念的是當初那個奮鬥拼搏、堅持不懈的自己;

而在愛情裡,我們也經常喜歡懷念過去的美好。

不同的是,那份美好卻是真真正正甜蜜的,甜到齁的。

我們懷念的是當初那份單純的感情、那段天真的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