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謂的「霸道」寶貝,可能正在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

如果您的孩子愛搶玩具或總是拿著一個東西不撒手,TA可能正在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

在日常生活中,TA會時常出現以下一種或幾種想法:

如果是我喜歡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搶過來,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那東西是我剛才拿過來的,它是我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孩子“愛搶玩具”這個行為看起來好像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長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出現特別尷尬的場面。

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參與孩子的“戰爭”呢,又該怎樣引導孩子化解矛盾呢?

您所謂的“霸道”寶貝,可能正在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

首先,我們要找出孩子搶玩具的原因:

(1)孩子天生充滿好奇心,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想拿過來看看、玩一下。

(2)一兩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物權意識形成期,最突出的思維特徵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物品界限的準確認知。

大多數孩子到兩歲後,才懂得分享,在這之前跟孩子說不要搶玩具基本上是無濟於事的。

您所謂的“霸道”寶貝,可能正在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

那麼,家長們該怎樣正確引導呢?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這樣說:促進兒童和同伴之間形成合作關係,是使兒童擺脫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唯一方法。

孩子經歷的每一次衝突,都是教育的良機。作為父母,一定要善於利用這樣的機會,教會孩子如何通過積極的方式得到想要的東西,並獲得友誼。

理解並尊重

首先,我們大人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走,要學會心平氣和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撫情緒,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告訴ta你的東西別人不可以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未經他人允許你同樣也不能拿走。通過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和示範,幫助孩子形成清晰而正確的物權意識,學會尊重他人。

引導關注他人感受

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時,家長要用堅定的言語制止他的行為,告訴ta這是不對的。您可以反過來問ta,如果別的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是不是也會不開心。同時,父母可以趁機教會孩子如何向別人借東西,如果遭到對方拒絕,也要尊重對方,並告訴孩子“ta特別喜歡自己的玩具,不想跟別人分享","你看ta那個玩具跟我們家的那個差不多”或者“我覺得你的小汽車更好玩兒,我們玩兒小汽車好不好?”,從而趁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您所謂的“霸道”寶貝,可能正在經歷物權意識敏感期!

引導交換分享

如果,孩子還是很想要對方的玩具,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拿一個自己的玩具跟對方交換分享,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另外,如果在一些公眾場合,玩一些公共玩具,可以遵循“輪流玩”的原則,告訴孩子,等一會就輪到你了,我們再等幾分鐘好嗎。如果玩具比較大,可以鼓勵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遵守規則的意識。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沒有父母生來就是專家,您無論採用上面哪種方式教育孩子,都一定要有耐心和愛心。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與家人分享自己玩具、食物,教會孩子學會同他人一起分享、學會等待、懂得輪流、學會感恩。

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會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他們需要在群體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空間和位置。美吉姆精心打造的“非競爭性環境”和“紀律哲學”,能夠幫助孩子學習自控、自律,與人建立溫暖關係,進而幫助他們構築健康的心智及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以更積極的心態應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