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文|張元坤

.
楔子:
國力,是一個綜合體。任何一個方面的橫行無忌,都是敗筆。全民拜金,必須休止!
.

(一) 大宋商強兵弱與國家政策、文化導向
.
頭條問答,有關東俠客關於宋朝繁榮夜市和經濟情況的回答。分析非常全面而且受教,內容如下:
.
古代中原王朝大部分是重農抑商的,唯有宋代例外。北宋的科技,文化,經濟實力遠邁漢唐。北宋都城東京人囗一百五十多萬,非常繁華。當時的畫家張擇端給後人留不一幅《清明上河圖》描寫東京汴河沿岸的繁華景象。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詔開封府“令京城市至三豉己未不得禁止”。從此飲食夜市不僅大量出現而且非常繁榮。北宋滅亡後孟元老寫部書《東京夢華錄》描寫了當時東京繁華“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市去處通曉不絕”。宋高宗遷都臨安(杭州丿大批中原士大夫和百姓跟著南遷,當時的臨安人也超過百萬。我國菜系定型於宋代,煎炒烹炸應有盡有,各類風味小吃,雜耍,娛樂琳瑯滿目。開封的各類小吃上百種,如果有穿越的話,回到北宋仁宗時代是最幸福的,冬季下雪時宋官家還會給市民發放取暖的錢,真正是龍恩浩蕩啊,各項福利待遇槓槓的。
.
讀罷這段歷史,幾乎所有國人不免感慨。眾所周知,宋朝這個朝代,是一個非常繁榮但是很特殊的王朝,有錢但是倍受欺辱,軍事一直不行,被當時北方的蠻族遼金以及後來的蒙古壓著打,前半截勉強守住國土,後半截被虐殺肢解,慘不忍睹。蒙元舉兵南下,對南宋漢人大肆屠殺擄掠,中華文明差點就斷送在這個朝代手裡。
.
為什麼會是這樣?我把中國宋朝與歐洲貿易與商業強國做了比對,還是有所發現。我的分析是這樣的,雖然未免粗淺,但是國人仍然能夠看出一二。
.
宋朝重商不是沒有道理的,商業的確可以為大宋奠定雄厚的經濟基礎。但宋朝的重文輕武,就是一個敗筆,而且是大大的敗筆。那些士大夫學問不夠精深,還是皇帝本身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商業文明在中華大地的第一次大規模興盛,但是國人並沒有治理商人和平衡商業與政治、軍事關係的能力?前人的實踐經驗在國家治理中相當重要,否則就不會有《資治通鑑》的誕生,也不會有歷朝歷代修史學史的傳統。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但是商業文化,它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和衝擊,僅僅在於財富的多寡和貿易以及海運與通商的發達嗎?大宋的貿易與富有,是用來自足與安撫遼金等侵略勢力,再對比歐洲,你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這些國家,他們做貿易,就不僅僅是賺錢積攢財富,他們還同時開拓殖民地,大造堅船厲炮來打開各國通商口岸,進行殖民統治。兩相對比,可以發現,歐洲人是以商強軍,以軍強國;而大宋朝,是以商富國,再以富弱軍和以歲幣供奉侵略者,最終反而成了侵略者的板上肉!
.
這是一個重大的教訓!!這個慘痛的失敗案例,差一點讓中國亡國滅種!汲取這個教訓,才能繼往開來,真正復興中華文明。也因此,我們重商,絕不能事事都仰仗商業和商人,更不能幻想處處以花銀子來擺平一切矛盾糾紛,因為這隻能助長強盜和心懷叵測者的野心和胃口,也同時壯大了他們的實力。商和軍必須同時加強,甚至軍要放在商的上面,因為沒有強大軍事的保障,商業也是無法持久的,更無更大的市場來銷售我們的產品,海上貿易、國際貿易就會逐漸衰落。
.
那麼,當面對必須對商業和軍事進行平衡,政治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是什麼呢?我想,以我不甚精通政治的局外人來講,也許就是將軍人和商人置於同樣重要的戰略地位,將“尚武精神”(公平道義與反抗壓迫)與“商業精神”(契約誠信與互惠交易)置於同樣的文化層級上,將公義與金錢擺在同一個天平上。
.
文化是什麼?國家提倡什麼,鼓勵什麼,國民就有怎樣的偏好和風氣,這就如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父母作為人生知識方面的權威和生活物資的供應者,對於孩子的發展方向起著重大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價值觀和生活理念與習慣形成時期,尤其如此。限於知識眼界和人生經歷、活動範圍,國民在很多方面其實是相當盲目的,大都是跟著國家的政策和號召走。
.
國家鼓勵什麼,他們就傾向於什麼。政策是國家理念的風向標,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對於國家的政策和發展方向,國民都是第一接受者。而國家的整體風氣,是跟政策緊密相關的,也跟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精英階層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緊密相連。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國家最終強大與否,能否真正實現復興,與一個國家的領導集團的素養、品質是有絕大關係的。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二) 全球博弈與軍事與經濟“雙核驅動”
.
有大宋朝歷史的沉痛教訓,中國面對目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驕傲,是否應該更清醒一些?我們的經濟的確是創造了奇蹟,但是,更大的挑戰是否正在迎面撲來?美國肆無忌憚地圍堵,其盟友皆心懷叵測地壓制,周邊小國兩面三刀,都妄圖以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這一點,國家當然看得清楚,同時也在軍事上加強建設,“召之即來、戰之必勝”,這口號也不是白喊的。但是,面對異常複雜的局面,要真正下定決心,從哪裡打開一個缺口,乾淨利落地打一仗,應該是目前的中國所面臨的一個最迫切任務!
.
即使選擇了軍事行動的目標,達成了預期戰略目標,但若要長期維持並不斷開拓軍事上的勝果,這仍然是一個異常艱鉅和大傷腦筋的事情!更何況,現在世界日益進入全球化,對於軍事行動,各國也是越來越小心,因為如果出現明顯的判斷失誤,很可能會遭到全世界的譴責、輿論壓力和麵臨各種敵對勢力的圍攻。但是,霸權主義者憑藉其對當下國際秩序的主導地位,仍然揮舞著大棒,隨時都會對中國展開新的制裁或圍堵,理由也是隨便挑。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因此,我們看到,其實中國現在面臨的局勢,是異常兇險的。與改革開放之初,甚至剛建國的時候,那種同時面對巨大發展機遇和巨大挑戰的情形,是類似的。從這個角度講,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它的經濟發展與軍事力量的締造,必須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而且必須放在國家戰略的頂層來精心設計,絕不能用短期的目標和短暫成功,來掩蓋和忽視長期設計和持續努力的重大任務課題。也就是說,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該變為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雙核發展並舉”為國家戰略的指導思想。
.
建國之初,我們是以軍事建設和國防建設來保障政治、經濟、外交等各項權益的,我們的軍事成就舉世公認,那時候,雖然我們還非常貧窮,工業也才剛剛起步,經濟水平也談不上,但是憑藉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戰鬥意志(朝鮮戰爭、援越抗法抗美、對印自衛反擊戰),以及後來實驗成功的核武器原子彈氫彈等戰略武器,中國真正屹立於東方,並最終代替臺灣進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可以說是真正的揚眉吐氣。窮,但是窮得踏實,骨頭硬,功夫好,最起碼沒人敢隨意欺負。
.
後來改革開放,國家政策和戰略重心轉移,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的經濟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現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體諒上,可以跟歐盟平分秋色,對於美國的經濟反制和貿易戰,也能夠有膽量有能力反擊!這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公的卓越貢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英明國策,對中國經濟崛起居功至偉。但我們也應看到,中國軍事實力雖以強大工業為基礎,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可在軍事風氣、意志與國家的尚武精神上,仍然不足。這導致中國對於非常明顯的一些軍事挑釁行為,均採取忍讓的態度,以儘量避免有所經濟投資環境和國家穩定的事情發生。
.
這些行為,自然大都是政治的範疇,是一種國際局勢的權衡和博弈。因為畢竟,和平發展,並努力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才是根本!現代戰爭打得可都是錢,是資源,而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石油大都依靠進口,糧食仍不能做到真正的自給自足。況且還有馬六甲海峽扼住中國能源進口的咽喉!總之,這確實都是異常艱苦和險惡的現實因素,絕對不可忽視。看看日本在二戰時期的遭遇(能源運輸被美國切斷),誰也不敢貿然行動。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三)固國之本:“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困難是艱鉅的,任誰也改變不了。但是,中國究竟能不能復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列強環伺下,究竟能夠走多遠、走多久?我們究竟能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怎樣的歷史遺產?是超級大國的最終崛起,還是始終在美歐列強的擠壓下氣喘吁吁?然後,如果果真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核戰爭或類似核戰的大規模戰爭,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能否在這場地球人類超級大角逐中脫穎而出或者至少生存下來?核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是種族滅絕之戰,這個毫無疑問。所以,我們必須有能力、也更有責任將這種大規模毀滅性戰爭排斥在亞洲區域之外,甚至根本不讓它發生!如果我們自認為已經是亞洲主宰的話。
.
那麼,我們靠什麼?肯定不是隻靠強大的經濟能力,我們的軍事實力必須得是世界第一,我們的“超級武器”必須得是核武器的唯一克星,我們才有這個能力維護我們的安全,維護這個世界的安寧,同時肩負起重整人類信仰與文明,並帶領地球人類向更高文明層次進發的重任!但是,這種“超級武器”哪裡來?它究竟是什麼?憑什麼只有中國人把它製造出來,而喜歡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佬以及歐洲列強卻造不出來呢?我們憑什麼這麼牛?
.
目前的世界,仍然是有西方白人主導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北約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軍事聯盟,他對於世界格局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能與北約相抗衡的,只有前蘇聯組織的華沙組織,但它已經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而灰飛煙滅。以目前特朗普等人的言論,還有雖然身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卻以西方人自居而打壓歧視亞洲人的澳大利亞來看,以及歐洲與美國天然的盟友關係(北約的本質就是西方白人國家聯盟),試想,如果發生大規模滅絕戰爭,地球國家果真開撕的話,中國會有幾個真正齊心的盟友?俄羅斯?印度?日本,想必大家心裡都已經有數了。是的,其實中國非常孤獨。作為純種的亞洲人和東方人。因為俄羅斯是兩頭兼顧,腳踩亞歐,其立場總是搖擺不定。而日本、韓國,又有侵蝕中國的野心。
.
那中國怎麼能首先成為亞洲的老大呢?沒有任何捷徑,只有經濟與軍事都全面逼近甚至超越美國!然後,以推動亞洲經濟的繁榮與對亞洲各國提供軍事的保護,自然而言把美國及西方勢力逐漸擠出亞洲。那麼,這裡就有一個設想,因為亞洲大陸主要強國皆在太平洋地區,我們就以太平洋為依託,組建一個“東太平洋公約組織”,這個組織的機構設計和運營方式,大體仿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運行起來之後再逐漸完善。這是一個怎樣的組織?準軍事組織,與北約性質完全相同,就是專門來抗衡和平衡北約勢力的。成員國都是哪些呢?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越南、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等,就是所有環太平洋區域的所有國家。當然,如果澳大利亞願意加入也可以,前提是必須得退出北約,還不能當間諜給美歐通風報信。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
假如沒有這個準軍事組織呢?我們怎麼保障亞洲國家的安全?我們怎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完全擺脫美國、歐洲及日韓還有那些態度非常曖昧、腳踩兩隻船,實則一旦中美髮生衝突,對中國異常危險的亞洲國家的共同圍堵?唯有建立軍事上的利益共同體!也因此,中國下一步的最最重要的戰略任務,就是成功建立這個組織,它對於中國未來30年的和平穩定、實力持續增長以及最終擊敗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意義深遠!即使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兩極或多極世界,至少中國不會在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之前被美國鉗制、拖垮(美國臨死找個墊背的)乃至陷入大的危險(被日韓或印度超越並遭進一步擠壓)。中國有句古話:取法乎上得於中,取法乎中得於下。說得正是這個道理。
.
那麼,這種類似前蘇聯的軍事作風,究竟能不能建立起來呢?以目前的中國基本國策來講,是有很大難度的。為什麼?以經濟和投資、拓展與維護穩定的經濟投資環境,不斷地鞏固經濟基礎,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在軍事上雖然力量不斷增強,但是軍事作風並沒有真正拉起來,也就是說沒有成為一種全體國民認同的一個行事標準,即,沒有真正把“軍事與經濟並舉”放到國家戰略與基本國策的層面。大秦為什麼能一統天下?因為民風彪悍!老百姓亦耕亦戰,軍事素質過硬,軍事意識強大。大宋為什麼富得流油,反而幾乎被滅族?老百姓的軍事素養太差,滿腦子都是經商和金錢,以及有錢能使鬼推磨,誰會支持打仗?誰想打仗?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軍事行動的重要性?
.
孫臏兵法怎麼說?最厲害的當屬人民戰爭!中國的經濟為什麼創造奇蹟?因為幾乎人人經商,十億人民十億商(打工和上班的也是商,因為都在商業領域工作)啊,都鑽到了錢眼裡,天天琢磨的都是如何賺錢,國家的經濟能不強大嗎?因此,我們看到,若要大幅提升軍事風氣,達到真正敢打仗而絲毫不怯戰的地步,就必須大力提倡“武道文化”,並以國家政策予以保護!為了,不重蹈大宋王朝的覆轍,我們不能再繼續進行單一經濟政策的傾斜了,軍事上以及軍事與武道文化的弘揚、政策的引導,已經迫在眉睫!
.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二戰後,美國的軍事力量為什麼一直強悍而不見衰落?美國不就是靠強大軍事能力與經濟能力並舉,才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的嗎?更別提美國憑藉其綜合實力,最終把前蘇聯解體的事情。因為二戰後,美國調整了戰略,它把軍事力量和經濟發展,放到了同樣重要的戰略地位!他們的軍事政策是怎樣規定的?永遠保持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其新技術的研發,永遠都要比別的國家提早或超前10年,至少10年!同時,經濟方面,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經濟水平和持續不斷的增長速度。前蘇聯怎麼解體的?軍事太強,經濟太弱,被美國及西方以經濟擊垮。我們如何汲取歷史教訓?經濟要強,軍事萬不可二流水準!否則,美國及西方必將在軍事打壓上加大力度!
.
風神思想庫|宋史鑑:軍事經濟雙核驅動與“東太平洋公約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