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通勤正在成爲抑鬱症「殺手」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10月12日,中國青年報消息:通勤在1小時以上的上班族,抑鬱幾率高出平均水平33%!

此言一出,迅速引起輿論譁然。

廣大網民紛紛表示深有同感:“別人上班像旅行,而我上班像取經”、“講一個恐怖故事:上下班高峰時期的上海地鐵二號線人民廣場站”……

而最近的一項英國研究表示,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不僅會增加抑鬱症概率,還會嚴重影響每晚的睡眠質量,另外,還會使肥胖幾率高出20%。並且,和通勤時間短的人相比,個人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會更為低下。

那麼,中國城市的通勤現狀究竟到了怎樣嚴峻的地步?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不可言說之痛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2018年6月,極光大數據發佈《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其對通勤最新狀況的披露被視為業內標杆。

老沈查閱了下報告,有幾點值得關注。

總體來看,第一,一線城市出現劇烈通勤之痛。

在2017年GDP排名top10城市中,4個直轄市佔據平均通勤路程排名前四位,北京的通勤路程最長,達到13.2公里;上海通勤路程排名第二,達12.4公里;重慶通勤路程為12.2公里,排名第三;而廣州通勤路程為8.8公里,深圳通勤路程為8.7公里,相對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通勤路程較短;武漢通勤路程為8.2公里,比北京居民短5公里。

北京市平均通勤時間達56分鐘,上海市和重慶市均為54分鐘,三個城市位列通勤時長前三甲。

就在一線城市白領直呼“傷不起”的時候,殊不知,這個數據在最新披露的另外一份報告面前,還被視為“樂觀”。

9月,前程無憂發佈《2018職場人通勤調查》,其披露的一線城市通勤現狀更為觸目驚心!

北京以工作日平均通勤半徑16.79公里佔據榜首,而上海以16.39公里位居第二。

在上海,有23.08%的職場人工作日通勤半徑在25公里及以上,其中有7.69%的人工作日通勤半徑在40公里及以上,為所有省市之最。

40公里是什麼概念?百度地圖顯示,這就意味著,如果坐公交的話,在上海單程的通勤時間接近2.5個小時,注意了,這還是單程……

而根據老沈查閱上海幾檔知名的社會調解類節目之後發現,“通勤難”現象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城市白領的婚戀問題。男女雙方因為要靠近各自工作地買婚房而導致談不攏,最終引發婚姻狀況危機的情況,頻頻出現在調解現場,實在讓人為之捏一把汗。

第二,“中年不易”的現象再現。

10大城市中,36-45歲的男性平均通勤路程為10公里,高居男女各大年齡段的通勤路程榜首。36-45歲的女性平均通勤路程為8.5公里,也高於16-25歲的年輕女性。45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平均通勤路程為9.5公里和8.7公里,相比16-25歲的年輕男女來說,通勤距離也是大大增加。在數據面前,“中年不易”的現象,顯得格外真實。

第三,跨城通勤人群的出現。

廣州高居榜首,100個廣州通勤人口中,就有6個屬於跨城通勤人群。排名前三的城市中,廣州市跨城通勤人群佔比達6%,蘇州市達4.4%,武漢市達4%。

跨城通勤,聽上去是不是很艱難?

老沈告訴你,這還不是最艱難的,還有跨省通勤!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愈演愈烈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10月6日,東方網消息,對於上海的白領一族來說,跨省上班早就不是聽上去很離譜的新鮮事了,而是正在成為一股趨勢。

東方網採訪的一位楊女士表示,隨著高鐵加速通行,上海到蘇州實現了半小時內交通圈。由於工作的公司距離虹橋火車站僅有3站地鐵的距離,因此她選擇退租虹橋路附近的公寓,回到蘇州搭乘高鐵上下班。每天早上6:46的高鐵來,晚上18:42回。和以前住在上海“上班擠不上去地鐵、房租逐年上漲”的狀況相比,來回蘇洲上海兩地通勤的生活讓楊女士的幸福感反而提升了。

那麼,這是不是最艱難的通勤之路了?

老沈認為,也許還不是。在已經到來的各大城市“人才引進計劃”面前,隨著湧入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通勤難”的狀況將會愈演愈烈。

2017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淨增62萬,杭州28萬,長沙27萬,重慶26萬,西安70萬……而在以上城市中,不難發現,正上演著“通勤難”和“人口激增”的矛盾現象。

2018年9月28日,澎湃新聞列出了“人才引進計劃”的全國地圖,列舉幾個感受一下:

  • 江蘇省:黨政一號文同步發出,南京率先打響2018人才大戰第一槍;
  • 廣東省:面向特區,珠海大力支持澳門、香港人才來珠創新創業;
  • 浙江省:最洋氣,杭州成為外籍人才最友好城市。

專家也表示,眼下的“通勤難”問題,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必有階段,破解這道難題還需要多方精準施策,共同發力。


警惕!通勤正在成為抑鬱症“殺手”


你是通勤困難戶嗎?

寫到這裡,老沈抱緊了自己的小破自行車,上班還得靠它。

全國各地的廣大朋友們,“通勤難”一員中,有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