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消息:通勤在1小时以上的上班族,抑郁几率高出平均水平33%!

此言一出,迅速引起舆论哗然。

广大网民纷纷表示深有同感:“别人上班像旅行,而我上班像取经”、“讲一个恐怖故事: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上海地铁二号线人民广场站”……

而最近的一项英国研究表示,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不仅会增加抑郁症概率,还会严重影响每晚的睡眠质量,另外,还会使肥胖几率高出20%。并且,和通勤时间短的人相比,个人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会更为低下。

那么,中国城市的通勤现状究竟到了怎样严峻的地步?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不可言说之痛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2018年6月,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其对通勤最新状况的披露被视为业内标杆。

老沈查阅了下报告,有几点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第一,一线城市出现剧烈通勤之痛。

在2017年GDP排名top10城市中,4个直辖市占据平均通勤路程排名前四位,北京的通勤路程最长,达到13.2公里;上海通勤路程排名第二,达12.4公里;重庆通勤路程为12.2公里,排名第三;而广州通勤路程为8.8公里,深圳通勤路程为8.7公里,相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通勤路程较短;武汉通勤路程为8.2公里,比北京居民短5公里。

北京市平均通勤时间达56分钟,上海市和重庆市均为54分钟,三个城市位列通勤时长前三甲。

就在一线城市白领直呼“伤不起”的时候,殊不知,这个数据在最新披露的另外一份报告面前,还被视为“乐观”。

9月,前程无忧发布《2018职场人通勤调查》,其披露的一线城市通勤现状更为触目惊心!

北京以工作日平均通勤半径16.79公里占据榜首,而上海以16.39公里位居第二。

在上海,有23.08%的职场人工作日通勤半径在25公里及以上,其中有7.69%的人工作日通勤半径在40公里及以上,为所有省市之最。

40公里是什么概念?百度地图显示,这就意味着,如果坐公交的话,在上海单程的通勤时间接近2.5个小时,注意了,这还是单程……

而根据老沈查阅上海几档知名的社会调解类节目之后发现,“通勤难”现象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白领的婚恋问题。男女双方因为要靠近各自工作地买婚房而导致谈不拢,最终引发婚姻状况危机的情况,频频出现在调解现场,实在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第二,“中年不易”的现象再现。

10大城市中,36-45岁的男性平均通勤路程为10公里,高居男女各大年龄段的通勤路程榜首。36-45岁的女性平均通勤路程为8.5公里,也高于16-25岁的年轻女性。45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平均通勤路程为9.5公里和8.7公里,相比16-25岁的年轻男女来说,通勤距离也是大大增加。在数据面前,“中年不易”的现象,显得格外真实。

第三,跨城通勤人群的出现。

广州高居榜首,100个广州通勤人口中,就有6个属于跨城通勤人群。排名前三的城市中,广州市跨城通勤人群占比达6%,苏州市达4.4%,武汉市达4%。

跨城通勤,听上去是不是很艰难?

老沈告诉你,这还不是最艰难的,还有跨省通勤!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愈演愈烈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10月6日,东方网消息,对于上海的白领一族来说,跨省上班早就不是听上去很离谱的新鲜事了,而是正在成为一股趋势。

东方网采访的一位杨女士表示,随着高铁加速通行,上海到苏州实现了半小时内交通圈。由于工作的公司距离虹桥火车站仅有3站地铁的距离,因此她选择退租虹桥路附近的公寓,回到苏州搭乘高铁上下班。每天早上6:46的高铁来,晚上18:42回。和以前住在上海“上班挤不上去地铁、房租逐年上涨”的状况相比,来回苏洲上海两地通勤的生活让杨女士的幸福感反而提升了。

那么,这是不是最艰难的通勤之路了?

老沈认为,也许还不是。在已经到来的各大城市“人才引进计划”面前,随着涌入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通勤难”的状况将会愈演愈烈。

2017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净增62万,杭州28万,长沙27万,重庆26万,西安70万……而在以上城市中,不难发现,正上演着“通勤难”和“人口激增”的矛盾现象。

2018年9月28日,澎湃新闻列出了“人才引进计划”的全国地图,列举几个感受一下:

  • 江苏省:党政一号文同步发出,南京率先打响2018人才大战第一枪;
  • 广东省:面向特区,珠海大力支持澳门、香港人才来珠创新创业;
  • 浙江省:最洋气,杭州成为外籍人才最友好城市。

专家也表示,眼下的“通勤难”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有阶段,破解这道难题还需要多方精准施策,共同发力。


警惕!通勤正在成为抑郁症“杀手”


你是通勤困难户吗?

写到这里,老沈抱紧了自己的小破自行车,上班还得靠它。

全国各地的广大朋友们,“通勤难”一员中,有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