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速覽!四個關鍵詞成就藝術大師「自由人生」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譚平,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原中央美院副院長,柏林藝術大學碩士。他是當代藝術的掌舵人之一,更是一位難得的複合型藝術家,穿行於設計和繪畫領域,將個人的藝術表現植入公共文化空間,學貫中西,用版畫、油畫、素描、多媒體、設計表現自由的暢想,用不斷地自我否定和重新創建,探尋藝術和人生的真諦。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在10月6日廣東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學而思大師課》上,譚平用“畫它”、“畫我”、“我畫”、“畫畫”這四個關鍵詞,詮釋了自己之於藝術和人生的理解與追求。

1

畫它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1960年,譚平出生於河北承德,自記事起就喜歡塗鴉,小學課本空的地方都成了他的兒童畫“作品展區”,但那時完全是“亂畫”,塗抹出他對世界的最初理解。

13歲時,譚平開始在素描老師的指點下接受專業訓練,什麼叫透視,什麼叫近大遠小,如何把火柴盒畫得立體,通過科學訓練,譚平得以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畫得越來越像,這個階段被譚平稱為“畫它”。

譚平解釋到,最開始學畫的時候,可能一般人都是在追求畫得像。這亦如人生之初,需要通過科學的學習準確理解世界的本源,這個世界是什麼,我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準確理解世界,是做其他一切事情的基礎。

2

畫我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經過可以畫得像的“畫它”過程,譚平開始嘗試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進入到“畫我”的階段。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譚平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在這個藝術思想最為活躍的高等學府,譚平接受了進一步的規範訓練,畫石膏、人物、人體,要畫得真實、準確、符合規範。但四年級的畢業創作,卻成為譚平嘗試表達“自我”的重要轉折點。他選擇去了承德的一個小礦井發掘創作素材,當他爬過地下不足半人高的低矮煤層時,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在礦井停留兩個小時,當他乘礦車出井時,抬頭看到了井口的小亮點,隨著礦車的升高,亮點越來越大。也是在那時,譚平第一次深深地感覺到什麼叫“希望”。因此有了銅版畫作品《礦工系列》的誕生。不同於以往看到什麼就畫什麼的“寫實創作”,他的《礦工系列》通過強烈燈光對比下沒有表情的“礦工”,表達了譚平自己對生活的“主觀感受”。這組作品得到了老師和同學極高的評價,畢業後,譚平留校任教。

眼界決定境界。1989年,譚平獲得德國獎學金,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繼續深造。在國內,繪畫強調既定模式的科學訓練,繪畫要符合規範。但在德國的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都是從概念出發,強調學生的自我表達,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繪畫結果。在德國的這段學習,讓譚平對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個人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3

我畫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一副2×3米的布面油畫,剛剛畫完,就立刻像油漆匠一樣全部塗掉,重新再畫,如此反覆至少10次。在《學而思大師課》上,譚平分享了作品《覆蓋》的創作過程,通過不斷地覆蓋,忘記常規的構圖和風格習慣,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當下的自我感受中來創作,在這樣的時刻,繪畫過程變得比結果還要重要,藝術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

其實繪畫亦如人生。當一幅非常完美的作品被覆蓋,你的內心會很痛,但同時會感到快樂,譚平說。覆蓋,其實是對過去規則的否定,就好像生活,只有突破思維定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生命才能得以更新,創新才能達到新的高度。

4

畫畫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當畫畫融入生命,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時,藝術將進入一個非常自由的狀態。

譚平總結說,人從小學畫畫時,實際是“畫它”,是我們通過畫筆認識世界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我們開始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進入到“畫我”的階段。而當繪畫過程變得比結果還重要,藝術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時,藝術就會進入到“我畫”的階段。當一個人經歷了前三個階段,對人生有了深層理解後,繪畫將進入一種非常自由的狀態,就又可以回到生命最初的狀態,像孩子一樣“亂”畫。

畫它,畫我,我畫,畫畫,與其說是藝術的四境界,不如說是人生的四重境界。我們學習規則,其實是為了打破規則,而不是變成規則。通過不斷地自我否定,剔除舊有的思維束縛,藝術境界才得以躍升,自由表達和自由的人生也才會成為可能。

三分钟速览!四个关键词成就艺术大师“自由人生”

看了第五期《學而思大師課》

您有何感想?

歡迎您留言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