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售的奶粉是真的嗎?我懷疑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在所有人認為電商格局已定的情況下,拼多多野蠻成長了起來並最終帶給了我們的驚喜:

7月26日晚在上海和紐約同步敲鐘,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第一天大漲40%,市值達到 294 億美元。但是上市三天跌幅16.3%。

拼多多出售的奶粉是真的嗎?我懷疑

拼多多的高光還不止於此:此前美股市場上的中國電商企業都帶著“Copy to China”的帽子,但現在,創始人黃錚得跟美股市場推介其原生的、有中國特色的新電商模式。

如何解釋這種商業模式?迄今已經出現了多種說法:“電商版的Facebook”、“Costco+Disney的結合體”……但它到底是什麼,好像沒有人能講清楚。

圍繞其商業模式,拼多多也收穫了兩級分化的標籤:拼團、造假、質量低下,消費降級,另一端的是:戰略遠見、洞察人性、“消費普惠”……就連圍觀者對拼多多的情緒都出現了簡單二分化趨向:愛它,或者厭它。

這種情形似乎和當初很多人想象的有點不大一樣——在多數人的認知裡,拼多多似乎還是那個通過分享拼團信息,以低於其他平臺價格成交的電商平臺。這種一味強調成交價格的方式,既顯示出拼多多缺乏對品控的要求,又讓拼多多和“山寨、假貨、偽劣產品”等標籤產生了直接聯繫。

最近在拼多的APP上出現在低價奶粉拼團,我想請拼多多的朋友,深入查清楚這件事,並找權威機構(例如國家有關部門),給一個有公信力的說法,因為這是奶粉,而且已經賣出去很多很多單了。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核實你們提供的各種證據,權威機構應該能讓大家信服。如果確實沒問題,給你們道歉,承擔後果,同時對於你們這也是一次正面公關的好機會。我不懷疑你們平臺的態度,我懷疑的是賣家。懷疑的原因:39元錢買到臨近過期的德國進口奶粉,還有源源不斷的貨源,而這些在國外都限購不容易買,怎麼那麼多過期的可以在咱們這買到?而且國外的朋友說,(在日本)商場裡,快要過期的奶粉是5折左右,難道德國的可以1-2折出售?淘寶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拼多多出售的奶粉是真的嗎?我懷疑

食材肯定便宜沒好貨。拼多多上市靠的不就是三億缺心眼的中國人嗎?我覺得既然這麼沒腦子,他們的後代喝點假奶粉就喝唄。中國人一大心理習慣,便宜先貪了再說,排隊的時候往前插幾個位置也好的,心裡樂滋滋的覺得自己節約了幾分鐘;什麼低價旅行團都去,不消費被導遊辱罵,不要緊,反正我便宜蹭到了罵我幾句我也不少塊肉;進口奶粉打一折,原價多貴啊,現在反正也沒過期,吃了簡直賺大了,用豆漿的錢喝了進口奶粉,太值了。

那我在這裡說一個淺顯的道理,價格和使用價值,並非是線性一比一變化的。會在有一個點上達到最佳,然後就兩頭翹了。比如汽車,10萬的汽車性價比最好,我們說這時候是10分的錢10分的貨。在這基礎上,如果多一些功能,有12分的貨了,他賣12分的錢嗎?不,起碼15分。類似的,100分的錢(100萬的車)你也買不到100分的貨。甚至50分都買不到,能買到20分就不錯了,當然可能在局部功能可以達到10萬車的幾倍。反過來說,你5分錢就想買到5分貨嗎?你5分錢其實只能買到一兩分的貨。5分貨還是要7、8分的錢。就好像低檔車損失了很多功能,但價格上來去並不大。如果這點都想不通,整天想著少個把功能就想少花點大量的錢,或者多花一點錢就想多拿到大量的新功能,那隻能是大量浪費時間。

所以作為窮人,如果已經跌破最佳性價比的點以後,還去“省吃儉用”,結果是得不償失的,在這個時候,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為假貨背鍋,三歲的拼多多既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在此之前,電商前輩淘寶可謂最為悲情的承擔者,也是最了不起的奮爭者。百度一下“淘寶+假貨”,各種資訊撲面而來。其中,既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因懷疑平臺售假連續數年將淘寶列入黑名單,也有國家監管部門發佈報告稱淘寶正品率僅有37.25%。淘寶則非常委屈地回應,前者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對於後者,淘寶則希望“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電商與假貨的鬥爭,註定了是一種宿命。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轉發至朋友圈,謝謝大家關注A股樞密院。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