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一個不忘憂國的太監

太監憂國?肯定有人會問,開玩笑吧?因為太監總與陰陽怪氣、奴顏媚骨、狗仗人勢、巧取豪奪等“美譽”相連。秦時趙高,漢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賢,清代安德海、李蓮英,無不遺臭萬年。即便有蔡倫、鄭和這樣的鳳毛麟角,也可惜蔡倫是宮廷奪權的幫兇,以逼死皇妃、搶掠皇子等為主業,還被認定為後漢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鄭和下西洋也不過是明代太監專權的一個縮影。那麼,太監隊伍中就沒有憂國憂民之人,都“脫骨”了嗎?幸好,有一個堪稱大義大勇、鐵骨錚錚的太監,這就是清末的寇連材。

寇連材是直隸昌平人,15歲入宮,先在慈禧梳頭房和會計房做事,後被派到奏事處,名為伺候光緒帝,實為監視皇帝。寇連材受慈禧恩寵,卻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目睹慈禧獨攬朝政,虐待光緒,杖打珍、瑾二妃,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供她享樂等淫縱專權所為後,寇連材十分不滿,並深為國事而“憂之”。寇連材從早到晚皺著眉頭,像喝醉了酒的樣子,周圍的人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當時,寇連材的同事們仍舊是“太監不慮亡國恨,繼奉主子享太平”。1896年3月23日,慈禧放下蚊帳準備休息,忍無可忍的寇連材突至並跪到床前痛哭不已。慈禧“揭帳叱問”,寇連材道:“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慈禧太后以為他瘋了,連聲呵斥讓他出去。

寇連材看哭諫無效,就請了5天假回家與父母兄弟訣別,回宮後又把積蓄分給小內監。隨後,寇連材學大臣的樣子上了一道奏摺,共有十條:請歸政皇上;請勿再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宮中演戲;請廢頤和園;請準皇上回宮辦事;請革李鴻章的職;請續修戰備與小日本決戰,等等。最令人驚奇的是最後一條,說皇上沒有子嗣,請仿堯舜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立為太子。奏摺雖然內容不合體統,話語土裡土氣,但都是人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慈禧看完奏摺自然火冒三丈,但轉念一想,一個小小太監何能有此見識,便懷疑有人背後慫恿。於是,慈禧太后把寇連材召來,拿起奏摺質問:“此折,爾所為,爾為人使?”寇連材斬釘截鐵地回答:“乃奴才所為也。”慈禧還是不信,命其背誦。寇連材見有機會,便毫不遲疑,將心中積壓多時的話和盤托出,他慷慨激昂、言辭懇切,所言竟與奏摺幾乎一字不差。慈禧確信是他寫的無疑了,便說:“爾不知祖制,內監不準言政事乎?”寇連材當然知道,他理直氣壯地答道:“知之。然事有緩急,不敢依成例也。”慈禧本很喜愛寇連材,以為他年幼無知,經過一番教訓就免他一死。進而威脅道:“爾知此有死罪乎?”寇連材早已視生死於度外,毫不畏懼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慈禧見他至死不悔,即把他交送刑部。

兩天後,寇連材被綁赴菜市口刑場,他把自己帶著的一塊玉佩及金錶贈給來送行的同事,又把手上戴著的一隻碧玉戒指摘下來贈給劊子手,微笑著說:“費心從速!”隨後從容就死,神色不變,當年剛滿1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