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的事情體驗過嗎?該怎麼破?

最近網上一篇懷疑被互聯網訂票網站“數據書殺熟”的微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雖然相關的網站出面澄清,但是對於某些機票購買網站的價格波動表示強烈的不滿,如果你體驗過提交訂單之後顯示無法訂票,你是什麼感覺,回過頭來看,機票價格從980變成了1000元,就是這二十塊的差距,讓你需要重新訂票,從頭再來,錢倒是其次,但這樣的感覺真的很不好。

雖然各個互聯網購票平臺先後做出了澄清,媒體記者也是親身體驗,但是顯然沒有降低大家對於“大數據殺熟”這個事情的熱度和質疑。某購買水果的網上平臺,新註冊的賬號購買的價格和已經註冊過併購買過的用戶顯示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朋友週末來玩,酒足飯飽之後想要來電餐後水果,果斷網上下單,突然提出一個建議,拿兩個手機同時瀏覽,一樣的品種最後結算下來,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幾元到十幾元不等,雖然大部分平臺對於新用戶有優惠,但是這和“大數據殺熟”其實是一回事。

“大數據殺熟”的事情體驗過嗎?該怎麼破?

客觀來講,有關“大數據殺熟”這件事情,雖然網絡上的討論非常的熱烈,但是要想拿出證據出來,其實這一點非常難,畢竟在購買的時候沒有人會稍微留個心眼下來,所以既然拿不出證據,為什麼還那麼熱衷於去討論一個無法得到正確解決的一個問題,所以有沒有“大數據殺熟”,只有平臺才知道。所以無論是媒體或者消費者個人在消費的過程中對這一事情的論證,其實很難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以個人經歷來說,當年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暑假或者寒假訂機票回家,以某一個機票預訂平臺進行操作,當時剛接觸互聯網,沒有了解太多的購票渠道,進去之後提交了訂單,發現無法支付,推出來一看,發現價格已經上漲了,這是瞬間的事情,繼續下單,稍微猶豫了幾分鐘,訂單再次無法提交,因為價格再次上漲,當時很擔心,害怕買不到了,最後一個以高出原價接近100的價格買到了機票,並且不敢猶豫,填好信息馬上提交,不敢怠慢。

這是接近10年前的事情了,真的很神奇,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儘管這不算“大數據殺熟”,可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呢?知道你肯定要買的。現在沒關係了,如果價格波動比較大,去各大航空公司的官網直接預訂就可以了,這是買機票的時候解決殺熟最好的方式。有了這樣的經歷,就算不是真的碰到了“大數據殺熟”這種事情,討論的時候大家還是很熱衷的,畢竟這太讓人氣憤了!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珞珈投資(ID:ljtz168),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