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宮頸糜爛」外,又一種生理性的病症——宮頸納囊!

隨著立秋,天氣也漸漸的沒那麼熱了,合肥的天氣也是陰晴不定,每天的上下班,依舊感覺到炎熱,也沒什麼太大的變化,而一些做健康體檢的人,本著立秋沒那麼大太陽了,紛紛前來檢查身體狀況!

除“宮頸糜爛”外,又一種生理性的病症——宮頸納囊!

在婦科門診就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女性萬分火急的前來諮詢,體檢單上的是什麼,宮頸好好的怎麼會有東西,不會是宮頸癌吧?女性可以說聞宮頸癌色變了,畢竟是婦科幾大癌症之一,發病率略高!

然而事實上,這是宮頸納囊,全稱叫做宮頸納氏囊腫,醫學上又稱宮體腺體囊腫,重點是宮頸納囊為良性的病變,也就是由宮頸的生理變化引起,可以比作青春痘的生長哦,但是也要明白的一個道理是青春痘也有不好的時候!

上面說到,宮頸納囊跟青春痘的生長很像,而宮頸納囊的大小也有點類似,但宮頸納囊的大小可是不等的,有些可以如綠豆大小,也可像黃豆般大小,甚至也有像葡萄粒的大小;其顏色則呈白色,分佈較散,單發或是多發都有可能,而連在一起的宮頸納囊就有看頭了,像是鑲嵌在宮頸上的珠子!

除“宮頸糜爛”外,又一種生理性的病症——宮頸納囊!

那麼宮頸納囊是怎麼發生的呢?它的前生是什麼?

要知道宮頸可是由兩種細胞而組成,一種是扁平光滑的鱗狀細胞,主要是覆蓋在宮頸管的外邊,打個比方,就比如一個禮盒,他本是簡單的紙板,因為刷了一層色彩而變的美麗;另一種則是紅色顆粒狀柱狀細胞,主要覆蓋在宮頸管裡邊兒,這是一種防禦措施,可以分泌出粘液,且具有殺菌作用,可謂是女性的衛生!

而當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兩種細胞就會出現你退我進、你進我退的現象,使兩者的交界處來回移位。

如果鱗狀上皮呈強勢,逐漸替代柱狀上皮,就會蓋住宮頸管內的腺體,阻塞腺管開口;除此之外,當宮頸有慢性炎症或有損傷的時候,也可以使腺管口狹窄甚至阻塞,腺體分泌的粘液排不出來,日復一日就形成囊腫。而腺體就像一個個汩汩而流的小泉眼,當泉眼被阻塞,泉水流不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個小水窪兒。

史醫生提醒:因為宮頸納囊在多數情況下,是由生理性變化,並在其過程中形成,也有由慢性炎症引起的,通常不需要進行處理,如果納氏囊腫比較大,或者有感染建議及時就醫手術。

其次,雖然宮頸納囊和宮頸癌不是一回事兒,但在這裡也要提醒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體檢進行宮頸防癌篩查(TCT+HPV),以便及時發現宮頸病變,及時治療,使我們遠離令人色變的宮頸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