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回歸後的發展速度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中國香港(Hongkong)

香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在一個陸地總面積僅1104.32平方公里的地方它卻居住著700多萬的人口,它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香港人特別熱衷於建造摩天大樓,超過150米的摩天大樓在港最少有215棟,全球最高的100棟住宅大樓中,香港佔了一半。尖沙咀、灣仔、中環一帶集中了最多最具特色的摩天樓建築群。YIWOHE(頭條號:yiwohe)結合公開的資料,梳理了香港150年以來地標建築的變遷。用直觀的數據,展現香港迴歸祖國後的極速發展。

1868年至1926年:

地標建築:香港大酒店

香港大酒店(Hong Kong Hotel)是香港開埠以來的第一間五星級酒店建築物,位於畢打街鐘樓附近,是中環告羅士打大廈及中建大廈建築工地的前身舊建築。

香港大酒店原址臨海,於1868年啟用,樓高六層,一直是當時最高的建築。當時的香港大酒店可謂擁有了一切:豪華的樓梯,英倫風格的裝飾,以及皇后大道和畢打街的黃金地段。在中環進行填海工程之前,酒店離維多利亞港很近,"可以從酒店的窗戶釣魚"。蘇格蘭地理學家約翰湯普森曾評論這裡的服務一流,侍者都會說流利的英文。酒店曾經股票轉手,最後由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股東所擁有。香港大酒店也因為1926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一)的大火災而結業 。其後該集團於九龍的半島酒店取代了其地位。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香港大酒店(Hong Kong Hotel)

1926年至1928年:

地標建築:告羅士打行

告羅士打行(Gloucester Tower)原址是1868年啟用的香港大酒店,由香港上海大酒店擁有,樓高6層,佔地約26,000平方呎。1926年1月1日,酒店發生火災,北座全部被燒燬。香港置地便以137.5萬港元的價錢購入地皮,重建為告羅士打大廈。告羅士打大廈樓高9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該大廈有一鐘樓,是自1908年畢打街鐘樓被拆卸後中環首度重現鐘樓,因此成為當年中環的重要地標。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告羅士打行(Gloucester Tower)

1928年至1935年:

地標建築:半島酒店

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 Hong Kong),為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的旗艦酒店,亦是集團首間命名為"半島"的酒店,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酒店,也是全球最著名及最豪華的酒店之一,為一家六星級酒店。基於其極為珍貴的歷史及建築價值,酒店建築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半島酒店由1924年酒店動工興建,至1926年至1927年期間竣工,並於1928年12月11日正式開業。開業前的1927年2月,英軍派遣部隊到上海英租界,曾一度進駐作為臨時軍營。酒店樓高七層,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1950年代前九龍最高的建築物。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 Hong Kong)

1935年至1950年:

地標建築:第三代匯豐銀行大廈

1933年起,第三代匯豐銀行大廈(HSBC Main Building)開建,並使用了部分舊香港大會堂的原址,並於1935年啟用,設計屬芝加哥學派。大廈樓高70米,共13層,當時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築物。有指它是香港首座裝有空調的建築物。香港日治時期,曾經被用作政府總部。第三代總行於1981年7月拆卸重建。下圖的照片,非常珍貴,全球現存,不會超過十張。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第三代匯豐銀行大廈(HSBC Main Building)

1955年至1950年:

地標建築: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原址是舊香港大會堂的一部分,於1947年的官地拍賣,以277.8萬元作為拍賣底價,最後由時任中國銀行總經理鄭鐵如以374.5萬元投得,並刷新當時官地拍賣價的最高紀錄。中國銀行大廈於1950年落成,由"巴馬丹拿"設計,仿照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總行外型,佔地超過1,400平方米,樓高17層,比旁邊的第三代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高出6.5米,取代其全香港最高的建築物地位,直至1955年由霍英東在銅鑼灣所建的蟾宮大廈所取代。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

1959年至1955年:

地標建築:蟾宮大廈

蟾宮大廈是香港一座單幢式商住大廈,位於香港島銅鑼灣利園山希慎道2至4號。大廈於1955年落成,樓高17層,取代當時中環的中國銀行大廈成為香港最高的建築物。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蟾宮大廈

1962年至1959年:

地標建築:渣打銀行第二代

渣打銀行大廈是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部,高度不詳,共計十八個樓層,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4-4A號,東毗鄰香港匯豐總行大廈,西鄰嘉軒廣場,北望太子大廈。第二代大廈則於1987年3月拆卸重建。

1962年:

地標建築:五洲大廈

五洲大廈(英語:Continental Mansion)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290至304號,東面是長康街1至23號,於1962年落成,大廈樓高24層,共287個單位,分前座和後座,屬商住大廈,由大生銀號策劃興建,當年是港九地區最高建築物。

1964年至1963年:

地標建築: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是五星級酒店,可眺望維多利亞港景色,酒店由香港中環著名地產商置地公司興建,1963年9月開業,樓高76米,共計26層。當時名為文華酒店。酒店開業至今,由大堂的裝修、油畫至扒房的炭火燒烤爐等,一直都維持英國式傳統。香港著名歌手張國榮也是文華東方酒店的熟客之一,悲劇的是他在2003年4月1日,在酒店24樓咖啡室一躍而下喪生。

1966年至1964年:

地標建築:永安集團大廈

永安集團大廈(Wing On House),原名聯邦大廈(Realty House),是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71號的商業大廈,建於1964年,樓高31層(91米),於1964年至1966年期間曾是香港最高的商廈。永安集團大廈的名稱源自永安百貨,一家百多年曆史的百貨店及保險企業集團。德輔道中上還有兩幢大廈以"永安"命名──上環的永安中心和中環的永安人壽大廈。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永安集團大廈(Wing On House)

1966年至1971年:

地標建築:僑冠大廈

僑冠大廈(Kiu Kwan Mansion),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395號,於1966年落成,大廈樓高28層,建築高度95.12米(312.06英呎),分為A、B兩座,由余緒麟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風格為現代主義。大廈位於香港島北角的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它鄰近北角春秧街街市區、北角港鐵站、北角碼頭和巴士總站、及香港電車北角總站。它前身是商務印書館印書廠香港分廠,因此它東面街道被命名為書局街。

1971年至1973年:

地標建築:珠城大廈

翡翠明珠廣場(英文:Jade & Pearl Plaza)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銅鑼灣百德新街22至36號,與記利佐治街交界,其上蓋為3座住宅大樓,總高度為109米,共計34層,統稱為珠城大廈(英文:Pearl City Mansion)。該處以昔日邵氏旗下的翡翠明珠戲院(現由MCL院線經營)而著名。

1973年至1980年:

地標建築:怡和大廈

怡和大廈 (Jardine House),亦稱康樂大廈,位於香港中環康樂廣場1號,樓高52層(178.5米),由香港中環大業主置地公司興建,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在1970年代曾經是香港及東南亞最高的建築物。

1970年6月1日,香港政府把中環填海區的"地王"拍賣,土地面積53,000平方英尺,底價5300萬港元,吸引18個財團競投,置地出價香港怡和大廈二十一億五千八百萬港元投得,是當時香港最高每英尺地價的紀錄。大廈由金門建築興建,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16個月,建築速度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至1980年代初期被合和中心取代。大廈由動工至平頂只用了十六個月,建築速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怡和大廈前稱康樂大廈,1988年,怡和集團總部搬遷至康樂大廈,並易名為怡和大廈。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怡和大廈 (Jardine House)

1980年至1990年:

地標建築:合和中心

合和中心(Hopewell Centre)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樓高66層(地庫和地下也計算在內216米),鄰近胡忠大廈,於1980年建成。合和中心原址前身是"蟠龍里濟公活佛堂",80年代被拆合和中心景觀 合和中心景觀,改建成合和中心,濟公活佛聖像搬遷至上環太平山街廣福義祠內供奉,而刻有"蟠龍里"三個大字的入口石額,則改置到金鐘太古廣場西的一處平臺上。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合和中心(Hopewell Centre)

1990年至1992年:

地標建築:香港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花園道1號。在1989年竣工,1990年啟用。原址為美利樓。中國銀行大廈,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1990年完工。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當時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

1992年至2003年:

地標建築:香港中環廣場

香港中環廣場(CentralPlaza),位於香港島的灣仔區,地址是灣仔港灣道18號。它是香港的摩天大樓,高度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ICC)、國際金融中心(IFC)二期,位於全港第三,樓高374米,地上78層。樓層平面呈三角形,但為免過分影響鄰居的觀景及風水,三個角被設計成稍鈍,故平面實際上是個六角型。中環廣場屬於加固混凝土架構建築。地面大堂分成兩層,下層有高架行人天橋連接會議展覽中心、入境事務大樓及地鐵灣仔站。另一層有高速電梯前往47樓的空中樓閣(SkyLobby),即高層電梯大堂。前往空中樓閣以上的各層需要在空中樓閣轉乘電梯。樓頂上的旗杆頂部裝有風速計,標高為378米。香港中環廣場於1992年建成時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直到1996年深圳地王大廈落成為止。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香港中環廣場(CentralPlaza)

2003年至2007年:

地標建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高度為415.8米,共計90層,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恆基兆業集團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的所在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成為當時全球第五高、大中華地區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直至被環球貿易廣場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2007年至今:

地標建築:環球貿易廣場

環球貿易廣場(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ICC)位於香港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它是香港港鐵(前稱地鐵)九龍站Union Square第七期發展項目,由新鴻基地產全資發展。環球貿易廣場共118層,樓高484米。世界排名第4,目前僅次於迪拜哈里發塔、臺北101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1868年至今,看歷年香港的高度,全景展現香港迴歸後的發展速度

環球貿易廣場(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ICC)

滄桑鉅變,迴歸後的香港,以真實的發展,向世人證明祖國母親的偉大。百年恥辱,一朝得雪,快哉,快哉!

明日的香港,將更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