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把火把河南的这个坡烧出了名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坡是伏牛山脉延伸过来的一处漫岗地,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历史上曾是襄洛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张骞就封侯于此;能让曹操派大将,夏侯敦屯兵储粮于此;能让刘备选择在这里与曹军作战,确实让人对这个坡不能等闲视之。

这个坡就是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博望坡。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一把火烧出了博望坡的名气,这一仗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渲染成了一个传奇,他在“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回中让世人看到了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击退了夏侯敦10万大军的魄力。有诗赞之:“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不知那场大火到底吞没了夏侯敦多少将士,烧毁了多少资助,倒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当地百姓经常会在老城下面挖到一些折断之类的兵器,还有成堆成堆的谷物灰烬。现在到了这里,遇人指点还能找到刘备观战台,夏侯敦屯兵处,曹操“望梅止渴”的梅林铺,还有唐将尉迟敬德监工建的三孔石拱桥等。当然如此景致是要凭想象力了,当地的老几辈人一直念叨并信以为真的是古战场遗址上一株五六米高的古柘树,应是火烧博望坡留下的唯一见证者和幸存者。

还有博望坡特产的一种用面做的锅盔,据说也是诸葛亮的发明,一个锅盔有好几斤重吃起来酥脆可口,打仗时便于携带,还不容易变质,当时把它当成了军粮的主要品种。

总之西汉张骞也好,三国诸葛亮也罢,围绕两位发生的各种故事传说,都让博望坡受益匪浅。博望人很喜欢使用和发挥这样的品牌效应,平时有客来最爱对人家说的就是博望坡风云际会的那些事儿,并且演绎的比史料还精彩。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把火把河南的这个坡烧出了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