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爲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獲取更多有趣的古今趣事。古學今用漲知識——專注古今軼事,增長知識。

9.10號是教師節,首先在這裡祝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如今社會教師崗位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工作,受人尊重,且有假期,很多人致力於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所以這個崗位每年都是一個熱門競爭崗位,有數十萬的畢業生為了考上教師拼命學習。能夠當上教師,要具備以下條件:

1.教師資格證

報考編制教師一定要有教師資格證,尤其是已經畢業的社會成員。這一點上對應屆生有所鬆動,在有些省份,是允許應屆生先進行考編考試,但是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到教師資格證。

2.學歷要求

各個地區的要求不一樣,但至少也要是大專畢業。

3.專業要求

並不是說你拿了教師資格證,就什麼科目都能教。你所學的專業必須跟你報考的專業相同,至少要有聯繫才行。

4.年齡

大部分地區招聘教師,都要求年齡要在35週歲以下,有些地區放寬到40歲。其主要原因是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師崗位的競爭力決定的。在經濟較落後的地區,應聘人數比較少,就會適當放寬要求。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那麼在古代,是否每年也有這樣的考試才能當上老師?每個朝代選拔老師有何不同呢?

韓愈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有做人的道理。所以在古代,不論是大學教師還是小學教師,在選聘和上崗時均首先強調“師德”,在師德考核和管理上,有一套相應的機制……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漢朝聘用教師首先強調“師德”

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中國已設立不同層次的學校。成書於戰國末期的《學記》即稱:“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與之相對應的是教師這一職業的出現,對“師德”也有了要求。

從西漢起,教師的聘用已形成規制。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朝廷置“五經博士”,為太學培養教師。所謂“五經博士”就是今天所說的國學教授,五經即《易》《書》《詩》《禮》《春秋》,每經設一博士,故名。到西漢末年,因教學需要逐漸增至14家,故又有“五經十四博士”一說。

古代教師“上崗”一般通過徵辟或薦舉產生,推薦時不是僅憑關係就能被朝廷聘用,還要有保舉狀,相當於現代的“證明信”。據《漢官儀》,格式大概這樣:“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奧。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

由此可見,西漢時雖然沒有“教師資格證”,但對教育工作者的從業資格毫不含糊,要有德行、有學識、還得身體健康,且第一點就強調“師德”:幫學博士須“生事愛敬,喪沒如禮”。如果品德有問題,就是四書五經再精通也沒有用。而且,推薦人要寫上自己的大名以示負責,將來被推薦的人出事要被追責。

此後的歷朝歷代對“為人師表”的教師師德同樣都極為重視,且作為是否能從業的先決條件。如清朝,據《欽定國子監志·官師志四·銓除》,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國子監滿族祭酒缺人,朝廷指示:“於應升各官內,遴選通曉清文及人品學問可為師範者推用。”即使通曉滿文,還須“人品學問可為師範”。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古代對大學教師品德如何管理?

“師德”是能否聘用的先決條件,上崗以後也不得放鬆要求。唐朝時對教師的管理已很重視,中央官學的行政主官是祭酒(相當於今大學校長),也要參與一線教學,給學生講講課;專職教師有博士、助教、直講三類,他們專職教學育人,不理它務。這些人作為朝廷命官,全都得接受素質和業務考評。

唐朝中央官學對教師訂立了專門的考課制度,以決定升遷、獎懲,由專門負責考評的官員“考功郎中”、“考功員外郎”負責。教師不論職位高低、資歷深淺,每年“小考”一次、3至5年“大考”一次。據清徐松《登科記考》,教學業務上,“諸博士、助教,皆計當年講授多少,以為考課等級。”此外,教師素質也納入考評範圍,據柳宗元《河東先生集》上的說法,“非博雅莊敬之流”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北宋時,對教師選聘和素質要求進一步規範,並首創了“教官試”制度:一年一考,三考為一任。范仲淹、王安石等北宋政治家、教育家都曾強調教師上崗要把關,要素質考核。這種“考”不僅限於教學業務,還包括教師本人的品行操守。范仲淹稱:“教授應實行專選”;王安石興學時更專設了挑選學官的考試,強調“必試中而後授”。宋朝還讓學生參與到教師考評過程中,有些課程安排多名教師講授,由學生自由選聽,“以較優劣善否。”

明朝對教師素質管理全面制度化。明朝國子監既是教育機構,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機關,設有“五廳六堂”。“五廳”分別是繩愆廳、博士廳、典籍廳、典薄廳、常饌廳。其中的“繩愆廳”在中國教育管理史上有標誌性意義。

“繩愆廳”相當於今教育部或高校的“紀檢”,內設監丞一名,類似紀檢官員,職權寬泛,負責頒定學習規制、對師生稽察勤惰等,連學校財務支出都管。據《元史·百官志》,元朝已設立此職務,協助祭酒搞好教學管理。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明朝繩愆廳不僅管學生,如果教師言談舉止不當也要像現代《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提出的那樣,對其品行進行監管,並上報。據《明會典·國子監·監規》,繩愆廳負責人監丞:“凡教官怠於師訓,生員有戾規矩,並課業不精,廩膳不潔,並從糾舉懲治。”還設有“集愆冊”(過失登記薄),師生有過錯皆“糾懲之,而書之集愆冊”。繩愆廳甚至可以動用刑權,“刑具”有竹篦(系一頭批開的竹棍):初犯記過,再犯篦5下,三犯10下,四犯開除、充軍或罰充吏役。

清朝在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創立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清末最早設立的“洋務學堂”)以前,仍繼承了明朝的教育管理制度,教師素質仍由監查學生的繩愆廳來管理,不同的是監丞增至2名,滿、漢各一,監查力度加大。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古代對小學教師“師德”有何要求?

古代對地方和小學教師的“師德”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因為直接影響當地民風,甚至比對大學教師要求還嚴、還具體。

唐宋時,對地方和小學教師的選聘與管理和太學一樣,都有嚴格的規範。據《宋會要輯稿》等史料,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知大宗正丞謝伋曾上書宋高宗,奏摺中有這樣的說法:“其大小學教官,乞詔三省遴選儒臣,以專訓導。”

明朝時對地方及小學教師的師德要求更加明確。教育家魏校《莊渠遺書·諭教讀》稱:“教讀皆有成人之責,切須以身率人。正心術,修孝弟、重廉恥、崇禮節、整威儀,以立教人之本。”“教讀”即教師,明代稱師德為“學行”,有學行又叫“有德”,“學行”不好是不可以當教師的,《六合縣社學碑記》便提到“學行可為師範者”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明朝的小學和地方教師主要由國子監生、儒學生員、儒士、退休閒居官員等擔任,身份相對複雜,但這並不意味著容易走上講臺,首先要具備師德,接下來須經過考試選拔,或是經培訓合格後上崗。明朝教育家黃佐在其《泰泉鄉禮》中主張:“眾共推擇學行兼備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選,以為教讀。”明朝思想家呂坤在《社學要略》中亦強調:“今選社師,務取年四十以上,良心未喪、志向頗端之士。”明朝時要想當地方或小學教師,有的地方還須由鄉民推薦,再由地方官府考核後擇優錄用。曾任明朝福建惠安知縣的葉春及在其編修的《惠安政書》“社學篇”中要求:“所請教讀,必學行兼備、端重有威生員儒士,不用罷吏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憂生員與因行止被黜者。”

為了強化素質管理,地方和小學教師同樣有如大學教師一樣的“考核”和“督查”機制,涉品德和業績兩方面。明朝黃佐《泰泉鄉禮·鄉校》稱,教師為一方師表:“若有等自談聖賢,行如狗彘,或陰受財賄,唆寫詞訟;或恃官長禮貌,挾此凌人;或因師生名分,動輒需索,稍不如意,立致訟端;或因鄉黨私忿,編排鄙俚詩謠,黑夜匿名竄帖,玷人德行……如有此等,約正、約副、本圖老人,以眾斥去之。”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此後的清朝對地方及小學教師的選聘更有明確的身份限定,教師一般都是舉人、貢生和庠生等已有社會地位者。據《清會典》,雍正元年朝廷便要求,擔任州縣學教師的管理員,須“學優行端者”。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還出現了教師上崗宣誓現象,讓教師明白自己的職責。《泰泉鄉禮》記載,當地社學開館之日,教讀要當眾宣誓的誓詞為:“凡預此會者,以立教、明倫、敬身為本……”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綜上所述,在古代,首先考察的是“師德”,老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教授學生做人的基本準則,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在做人上也受人尊重。“以身作則”,是老師教授的最好的辦法。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可謂是學富五車的清朝皇帝,從小開始就博覽群書,有專門的老師監督著康熙學習中國歷史文著。康熙可是一個有才華的皇帝,按照世人對康熙皇帝的評價可謂是至高無上的,知書達理,學識廣博,博學多才。可想而知,康熙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康熙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幼時的玩伴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一個是青年時期先帝的老師濟世。

兩位可算是學富五車教導有方的老師,魏承謨是從小教導著康熙,對康熙也是足夠嚴厲,嚴師出高徒嘛,為的就是讓康熙努力學習。直到上位之後,由於鰲拜不滿魏承謨是漢人,就前向孝莊太后請命,希望康熙的老師換人,希望將魏承謨發放至外省巡撫。孝莊太后也是明白人,為了大局觀而言,答應了鰲拜的請求,並領濟世作為康熙的老師。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康熙遇見第二位老師也是挺稀奇的,濟世見完孝莊太后時,便與鰲江急急忙忙的會見康熙皇帝,而此時的康熙又因為吳良鋪在宮中盜竊,正在亭中審訊著。康熙就吳良鋪已經被廷杖打死後,就見著了新人帝師濟世,濟世跪地請命並說不行拜師禮便長跪著,康熙也因無奈便向濟世拜了師。

在任教的時候,康熙不滿濟世的教學,於是故意經常遲到,不認真學習。濟世畢竟是教任過先帝的老師,於是乎想出了這樣的對策,讓康熙的即使無奈也是沒辦法。濟世為了讓康熙好好讀書,竟然在書房掛上了先帝的畫像跪拜著,並且說是老臣未能嚴加施教之故。因為康熙上課之時遲到,濟世便加在自己身上。康熙認為明明是自己的錯,為何偏偏要強加在自己身上呢?後來康熙每遲到一次,或者上課不認真,濟世都會在先帝面前跪拜。整的康熙哭笑不得!也因為這件事,康熙學習也越來越不敢怠慢。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假如濟世在康熙遲到時,一味的斥責康熙,康熙肯定不服。濟世通過自身的行動,讓康熙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以後不敢不尊重老師,還主動為老師沏茶。由此可見,“師德”在教授學生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再次,祝天下老師,教師節快樂!

教師節快樂!師者以德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當上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