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年间开始流行的“绿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来成为了骂人的代词?

旧史陈言


“绿壳”一词源于成丰元年(1851年),广东海盗船入侵海门,定海、黄岩、温州三镇清军水师抵挡不住。海盗占据海门10日,焚烧竟日,直逼至黄林洋。因盗船“形如蚱蜢,船壳涂绿色,滨海民呼为绿壳”(《临海志稿》)。

“绿壳”本是台州人民对广东盗船的贬称,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一切土匪的代名词。“台州绿壳”在清末民初影响比较大,毕竟那是一个土匪横生的年代。到后来土匪打完了,这个词又以另一种形式流传了下来,至今“绿壳”在台州地区仍然是骂人的名词。


清朝中后期,绿壳一直是盗贼的代名词,到了民国后期,这个词语的性质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时候“绿壳”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实本质上就是四种不同意义上的土匪。

第一种类型是与我军合作开展武装斗争的土匪。这种土匪在民国时期其实不在少数,他们虽然做了匪,但很多都是正义之士,大部分是迫于生计才化身为匪的。


第二种类型是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的土匪。这种土匪虽然不跟我军或国军合作,但他们也会在敌占区进行抗日斗争,这部分绿壳,多半是在乱世中揭竿而起的那种土匪,也是有利于人民的。

第三种类型是国民党被打散的旧部,组合起来成为“绿壳”的土匪。这部分人拥有比较高的战斗意识,但多半打的也很辛苦,因为他们既急需政府的支持,又因为党派理念而拒绝我军的支持。

第四种类型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匪了。这种土匪极为的可恨,绑票、杀人、酷刑等无恶不作,本来人民在乱世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土匪还趁乱来祸国殃民,极其可恶。

台州在民国时期有很多“绿壳”,有“台州土匪如毛”的说法。民国19年至32年,国民党黄岩县政府审理盗匪案件212起,枪决35人。“绿壳”之盛,可见一斑。

解放以后,“绿壳”们要么弃暗投明,要么被我军肃清,自此之后就不再用“绿壳”来形容土匪了,而是逐渐的演变成骂人的专用名词,比如我们在平时中遇到一些坏人,我们会说“土匪、强盗”,而当地人则称其为“绿壳”。

(注:图片为网络配图,如有雷同,纯属抄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