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文 / 時評小侯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地震、颱風、泥石流、洪水、冰雹、火山、海嘯、龍捲風、乾旱等災難總是不期而至。而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是由聯合國大會1989年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改為每年10月13日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簡稱“國際減災日”。

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常識,有利於在災難來臨時能有效應對災難,防止災難帶來的傷害。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地震逃生:

大地震從開始震動到震動過程結束,不過十幾秒至幾十秒的時間,所以抓緊時間避震是關鍵。

如何躲避?應該躲到哪裡?遇上地震,如果有幸正巧是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那當然是最好、最安全的了。但要是遇上正在室內呢,如果是在一二樓,一般來得及跑到室外,千萬別惦財物。

但如果來不及跑出去怎麼辦?專家們認為:震時應先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

具體該躲到什麼位置?如果在室內,可以躲到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有支撐的地方;如果是室外,躲到遠離建築物、陡峭山坡、山崖、石頭以及高大樹木,並且開闊、平坦的地方。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泥石流逃生:

泥石流發生時,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沿著山坡行走時,一旦遇上大雨,要迅速離開,不要在山腳停留。要提高警惕,留言周圍山上的巨響,這很有可能是泥石流將至。

雨天不要在山腳下紮營,如果住在山腳下,發現泥石流,一定要設法從房屋裡跑出來,到開闊地帶,防止被埋壓。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火災逃生:

拿出可用的毛巾、口罩、衣服等,噴上足夠的水,將口鼻捂嚴。如果逃生者不幸身上著了火,應當立即脫掉著火的衣服,或者通過在地上打滾的方式將火熄滅,然後尋找正確逃生出口逃跑。

專家給出正確的選擇:沿煙氣不濃、大火尚未燒及的樓梯、應急疏散通道、樓外附設敞開式樓梯等往下跑,一旦在向下跑的過程中受到煙火或人為封堵,應從水平方向選擇其他通道,或臨時退守到房間及避難層內,爭取時間,進而採用其他方法逃生。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水災逃生:

不要驚慌,冷靜觀察水勢和地勢,然後迅速向附近的高地轉移,如基礎牢固的屋頂、大樹等。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牆,暫時避險,等待援救。如果附近無高地可以躲避,就要迅速找到有浮力的物品以方便逃生,如木盆、木板等。可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進行水上轉移。

記住要關閉電源、煤氣、備足食品、飲用水,帶好手機。如果連降大雨且位於山區,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躲避颱風:

開車時要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住在帳篷裡要立即收起帳篷,在水面上要立即上岸,要注意用手保護頭部和脖子。

在家要關緊門窗,儘量不要外出,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形,防窗玻璃破碎扎傷人。

如果在戶外,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築物、廣告牌、鐵塔、大樹躲避,不要在河邊和橋上行走,不要在臺風時期舉辦露天活動。

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學習防災減災常識,預防突發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