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共城探祕」——邵雍的故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諡康節,北宋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理學也稱道學,是儒家哲學思想的一支。邵雍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幼隨其父來到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故後又稱百源先生。他根據《易傳》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參雜道教思想,形成他的哲學觀點。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太極”,也即“道”、“心”,是永恆不變的。而天地萬物則皆有消長,有終始,按照他的“先天圖”(也叫“先天八卦圖”,主要是八卦方位和64卦的排列,用以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循環變化。他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理學在當時影響很大,一直到明清時代,因此,邵雍可以說是“一代宗師”。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邵雍幼時家貧,母親去世早,他和父親相依為命,但他學習十分刻苦。當時輝縣縣令李之才聞悉,登門尋訪,與他談了一席話,見他心有靈犀,聰明過人,料他將來必成大器,遂問他:“願不願意學習性命物理之學?”邵雍回答:“願意。”並立即叩頭拜師。李之才教給他《河圖洛書》、《易經》、《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等,讓他循序漸進,務求精通。邵雍從此開始發奮攻讀,早晚不輟,並把所學全部抄錄下來,貼滿房間,日誦讀數十遍。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也就從這時起,他冬日不近爐,夏季不握扇,夜間不安席,每日一餐,探幽索隱,尋求《易經》的奧秘。他依據《易經》上說:“君子所居而安之,易之序也。所而樂者,爻多辭也。”給自己的住室命名為“安樂窩”,又按星圖方位命東配房日“天根”,西陪房曰“月窟”,在堂後建樓藏書,名“皇極閣”,依山築洞名“長生洞”。後來,他在《自慰》詩中雲:“堯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夏住長生洞,冬居安樂窩。”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李之才在共城任職屆滿,調往孟州(今孟州市)出任另職。此時邵雍為了不致學業擱淺,又隨李之才前往孟州就讀。當時,他的生活還很清苦。有一天,京師有位官員到孟州出差,聽到他學習很刻苦,去看望他,對他說:“誰能如你這樣刻苦?我送你紙百刀,筆10支作為獎勵。”開始邵雍不肯接受,後因推辭不了只好收下。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1045年,李之才去世,邵雍萬分悲痛地安葬了老師,又回到了故居,繼續研究學業。此間,他寫了很多詩,都是有關安樂窩的。如《安樂窩四吟》、《安樂窩八詠》、《安樂窩》等。在這些詩中,邵雍表述了自己的生活願望。他的願望就是寫一部書、一本詩集。他在《安樂窩四吟》開頭就說:“安樂窩中一部書,號雲皇極意何如?”意為正在斟酌書名。在《四吟》中還寫道:“安樂窩中詩一編,自歌自詠自怡然。”在《安樂窩八詠》中說:“安樂窩中快活人,閒來四物幸相親。”、“一編詩逸收花月,一部嚴書驚鬼神。一炷香清衝宇泰,一樽美酒湛天真。”除了寫詩、著書、焚香、喝酒外,邵雍對生活沒有任何奢望。對於居室,他覺得只要能容下一張小床就很滿足了。邵雍雖生活得十分清貧,但他卻感到自己是“快活人”,如同“洞中仙”一樣。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據說邵雍後來又創辦了“太極書院”,創立了百源學派,程顥稱其為“內聖外王”之學。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1049年,邵雍藉助門生武陟知縣侯紹曾的力量,移居到洛陽,暫時住在天官寺。他的朋友和門生得知他移居洛陽的消息後,都爭著為他借田買宅。後來他接受洛陽州尹(洛陽地方長官)及北宋大臣富弼、司馬光為他置買的宅園。事後,邵雍寫詩感謝司馬光、富弼等人。詩云:“重謝諸公為買園,洛陽城裡佔林泉。七千來步平流水,二十餘家爭出錢。”對於新居,他仍名“安樂窩”。

「輝縣共城探秘」——邵雍的故事

富弼任宰相後,曾經立即派人給邵雍捎話:“如願意出來做事,將任命他以要職;不然,就建議皇上封他為處士,以成全他隱退不仕的志向。”邵雍賦詩作答:“鵷鴻自有江湖樂,安用區區設網羅。”可是富弼不甘心像邵雍這樣的人才老死深山,幾經努力,讓宋仁宗頒佈詔令,企圖逼他出山。詔令送到了洛陽留守王拱辰手中,君命難違,王拱辰只好硬著頭皮去見邵雍。一見面先是恭維,後是宣告。邵雍打斷了他的話,調侃道:“就是堯舜在世,把您的留守職位讓給我,恐怕也不行吧!”後來,富弼也就不再勉強邵雍了。再後來,又有多人推薦邵雍出來做官,他都借病推辭。之後,邵雍集中力量從事寫作、整理詩集。他除了《皇極經世》、《擊壤集》外,還有《觀物內外篇》、《漁樵問答》等。1077年,邵雍去世,葬在嵩縣紫荊山前(今屬伊川縣),名為安樂佳城。一生並不安樂的他,與安樂二字結下了一世之緣。經歷了近千年風風雨雨,今輝縣安樂窩遺址猶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