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最早使用這個稱號的人事秦始皇。人們印象中的秦始皇是個殘暴的帝王,民間廣泛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昭示著這位君主的殘暴惡行。但事實上,秦始皇為中華民族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明代思想家李贄評價其為“千古一帝”,得到了多數史學家的認同。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秦始皇,嬴姓,名政,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出生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 年),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0年)去世。贏政以13歲幼齡即位,朝政把持在母系趙姬、丞相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手中。22歲時,贏政親政,除去呂不韋、嫪毐,幽禁趙姬,奪回大權。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之後,年輕的嬴政開始了自己的雄圖大業。他重用李斯等人,將秦國發展得更為強大,並一口氣吞併了韓、趙、魏、楚、燕、齊,在年僅39歲時就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他將自已的帝國稱為“秦”,定都咸陽。自稱為”始皇帝”。在秦朝之前,即使成為霸主,也僅稱為”王”,宣佈自已是“皇帝”,乃是為了量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其抱負可見一斑。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秦朝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治上,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施郡縣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為防止原來六國的貴族富豪從事分裂活動,將他們統一遷至關中、巴蜀。在秦國法律的基礎上摻雜六國法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法律。禁止民間收藏武器,將武器全部收繳,熔鍊鑄造成十二個金人。

經濟上,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從客觀上促進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統一原六國的度量衡,使各地區間的經濟交流更為順暢。實行“車同軌”修建道路,並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命令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了文字。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秦始皇最為人詬病的,是其崇尚法家思想,輕罪重刑,嚴刑酷法。這些苛刻的刑罰引起了士人階層的不滿,李斯上疏皇帝,要求進行“焚書坑儒”,民間的經書、諸子百家的典籍被付諸一矩,只有醫藥、農業方面的書得到了保留。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史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其中最著名的建築當屬萬里長城,他希望這道奇蹟般的屏障能保護自已的政權千秋萬代。可是,秦始50歲時就在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他的政權隨即在兒子秦二世的手中土崩瓦解。唯有他開創的皇權制度,在華夏大地上延續了兩千多年。回顧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兼有,自古爭論頗多。但無法否認的是,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