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加減乘除」助力就業扶貧

日前,在楚雄市承辦的2018年秋季滬滇合作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上,經過現場溝通洽談,220名楚雄市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4人,殘疾人3人,年齡最大的55歲。

今年以來,為剋期實現1個貧困鄉鎮、17個貧困行政村、11909名貧困人口脫貧出列,楚雄市巧用“加減乘除”法,破解貧困群眾就業難題。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7287名貧困地區勞動力實現就業轉移。

突出就地就業,做好崗位開發“加法”。對全市範圍內季節性、公益性崗位進行全面清理排查,積極挖掘、開發工作崗位。同時,廣泛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讓不願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通過公益崗位、社區工廠、示範基地“三位一體”安置模式,吸納4371名有勞力的貧困人口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依託扶貧平臺,做好勞務輸出“減法”。注重加強同“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及雲南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等中介機構、企業,建立友好勞務輸出合作關係,不斷拓展轉移就業新領域。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今年上半年,共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16期,累計培訓1400人,發佈用工信息650餘條,開發就業崗位1.28萬個,2916名貧困地區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強化創業扶持,做好促就業“乘法”。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州專項產業扶貧資金,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戶均5000元至1萬元產業發展補助資金,年均發放1.6億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發展思路,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目前,全市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23個,覆蓋97.39%村(社區)。

摸清人才基數,做好轉移就業“除法”。對全市農村地區勞動力開展進村入戶大摸底,抓好勞動力轉移就業登記,分村制定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計劃;建立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積極向貧困勞動力免費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實現勞動力與市級引導幫扶精準對接。同時,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和“春風行動”,全面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記者 馬銀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