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他才是被嚴重低估之人,大敗呂布,兩個兒子英雄無比

三國亂世,英豪輩出,這其中曹劉孫脫穎而出。三個創始人給後代取名即可見:劉備給螟蛉之子改名劉封,給阿斗取名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劉備雖未能統一全國,以一介草民卻做到了西川霸主。

三國裡,他才是被嚴重低估之人,大敗呂布,兩個兒子英雄無比

孫堅的兩個兒子名字也有深意,孫策孫權,即權謀計策,兩人確實沒有辜負其期望,小霸王孫策從袁術處借兵,迅速掃平江東,引得袁術直呼,“使術有子如此,雖死何恨?”

孫權不僅守住江東,最終鼎足三分,曹操曾指其背影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也。”曹家人取名也夠絕的,單單這四個人名,連起來也有意思:曹操、曹仁、曹真、曹爽。但仔細比較,真正厲害的還是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那麼其是怎麼死的呢?

三國裡,他才是被嚴重低估之人,大敗呂布,兩個兒子英雄無比

孫堅成名於洛陽郊外,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一,當“三姓家奴”呂布耀武揚威時,眾人卻裹足不前,唯有孫堅顯示出過人膽識,在袁術糧草剋扣不利情況下,毅然孤軍出擊,結果打敗了董卓,收復洛陽。

可見是袁術排其征討劉表,被其部下黃祖擊殺。但其死實則有深層次原因,原來在攻打董卓,收復洛陽過程中,其僥倖獲得傳國玉璽。於是其私心頓起,想趁亂回江東稱帝,結果被袁紹得知,於是指使劉表在荊州攔截孫堅,最終才被黃祖截殺。

三國裡,他才是被嚴重低估之人,大敗呂布,兩個兒子英雄無比

木旦鳩茲認為,以孫堅當時聲望和實力,根本不需傳國玉璽,先立足江東,韜光養晦,加上其子孫策孫權的英偉,足以在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甚至統一全國。但在獲得玉璽後,使得其慾望立馬膨脹,急於求成,最後才落得如此下場。相反其子孫策就靈活得多,用玉璽換得袁術信任,得到資助的兵馬後,立馬征服了江東。儘管其霸業也未成,被小人刺殺,但其基業穩固,繼任者孫權,最終憑實力與魏蜀鼎足三分。

但本該有一番作為時,孫堅卻如流星般,很快去世了。其去世,《三國志》本傳是這樣記載的,“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三國裡,他才是被嚴重低估之人,大敗呂布,兩個兒子英雄無比

孫權稱帝以後,追諡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重新葬於蘇州南門外青暘地,墓曰“高陵”,宋代為人盜發,詩人楊舜韶曾說道此事,“闔廬城邊荒古丘,昔誰葬者孫豫州。久無行客為下馬,時有牧童來放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