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小鎮故事》有著曲折的“流浪史”,命運多舛、幾次被延期,節目正片也被壓縮僅剩四十分鐘。一檔人文類節目在衛視週末黃金檔所遭遇的艱難處境,大概從側面說明了在收視率為王的綜藝時代,文化類節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8《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前幾天(7日晚)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鳥巢)落幕。最終,首當導師並且僅有一名學員入圍鳥巢的李健逆襲成為最後的贏家,旦增尼瑪憑藉現場出色的發揮問鼎本季節目的總冠軍!憑藉悠揚清澈的歌聲、卓越的音樂才華和詼諧幽默的段子頻頻成為熱門話題,話題度居高不下,很多聽友們順藤摸瓜,發現了一個怎麼被大眾熟知的節目,那就是《小鎮故事》。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國內第一個流浪綜藝”


幾經流浪、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在江蘇衛視開播。這檔人文類節目從去年11月定檔湖南衛視,後於今年初落戶浙江衛視,終在五四青年節這天,在江蘇衛視順利播出。

《小鎮故事》終於播了!一路守候節目播出的觀眾,心中一大塊石頭總算能落地了。要知道,曾遊走在三大衛視間的《小鎮故事》,甚至被網友冠上了“國內第一個流浪綜藝”的稱號。第一期節目播出完畢後,CSM城域收視率0.58,居黃金檔專題類節目第一。

這檔節目有著曲折的“流浪史”,命運多舛、幾次被延期,節目正片也被壓縮僅剩四十分鐘。一檔人文類節目在衛視週末黃金檔所遭遇的艱難處境,大概從側面說明了在收視率為王的綜藝時代,文化類節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鎮故事”多,能開播就是種勝利

《小鎮故事》能在江蘇衛視上檔實屬不易。這中間經歷的曲曲折折,難免會讓人感慨,小鎮故事真是多,可想要看到這樣一檔小鎮文化的節目,其中彎彎繞繞的“事故”也真不少。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什麼時候播出”一度是受眾最關心的節目相關話題)

早在2016年,湖南衛視招商會上,一項名字為《小鎮故事多》的項目曾出現在第四季度週日檔的計劃之中。當時節目的定位偏真人秀,主打新生活方式紀實體驗,擬邀三對不同的明星CP,作為發現者去到不同的特色小鎮,來幫助撰寫一本中國特色小鎮的隨筆。

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小鎮故事多》猶如石沉大海,沒有了消息。到了2017年8月份,節目漸漸有了些聲響,網傳主打仍是明星體驗生活類節目,已確定加盟的有汪涵、楊樂樂、吳昕、喻恩泰等,李健等在擬邀範圍內。九月錄製,十月中上檔的消息聽起來言之鑿鑿。

十月中旬,湖南衛視釋出了一組人文綜藝《小鎮故事》的概念宣傳海報。同時,湖南衛視官微公佈了節目將於11月上檔的消息,並確認李健加盟。海報裡的寧靜小鎮風光,搭配上走心的文案,通過感受小鎮生活,放下城市的浮躁,體驗放鬆的治癒系慢綜藝的節目調性一覽無餘。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走心的海報文案)

沒有冠名,也沒有具體的播出時段,而節目已然開機。眼看著第四季度已經走過,《小鎮故事》到底沒出現在湖南衛視。2018年1月,浙江衛視預告了《小城故事》即將在2018開年上線。這次名字從小鎮變小城,參與的陣容正式亮相,贊助商有了,具體的開播時間還是沒定下來。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節目的調性似乎發生了變化。從體驗生活的人文慢綜藝,變成了全專家團的人文類文化探索專題節目。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湖南衛視與浙江衛視宣傳點上的不同)

因為種種原因,節目還是未能在浙江衛視播出。直到3月26日,江蘇衛視認領,成了《小鎮故事》最終的播出平臺。這期間還有些小插曲,從定檔四月,後爽約,到五月四日起航。節目延續了之前浙江衛視給的定位,是一檔文化專題節目。冠名商也從金立M7換成了美的。

據網傳,《小鎮故事》遲遲沒辦法播出,一方面的原因是節目招商路比較坎坷,從曾拍板的金立到最終冠名的是美的便能窺見一二。另一方面的原因,或許是基於節目風格與平臺調性之間的不匹配。

可不管怎樣,節目終於是播出了。

從慢綜藝到專題節目,這中間丟掉的是不是節目的特色?

播出兩期之後的效果又是如何呢?因為是專題節目,它的時長顯然與綜藝節目有明顯的區別。兩期節目平均時長40分鐘,僅是一般綜藝時長的二分之一。加之,節目在網絡平臺上沒有賣獨家。所以愛奇藝、優酷、騰訊和芒果TV這四家分散了觀看人次。據小鮮統計,播出兩期以來,到截稿日為止,節目在四大網絡平臺總播放量為79.2萬人次。

可以說,既無法與動輒上億播放量的偏娛樂綜藝相比,甚至也要遜色於同樣走文化、人文路線的戶外節目《一路書香》的播放量,它在騰訊視頻單期最高播放量達600多萬人次,單期最低也有200多萬人次。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深圳衛視《一路書香》)

如此虐的結果,怕是很多受眾未曾料及的。觀看完節目後,裡面有著飽滿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並有史實材料加持,畫外音旁白的風格與一般的文化專題片高度融合,科普意味明顯。

節目明確地分為兩個部分,前面30分鐘裡以一頓當地早餐開場,然後李健與五位高知學者,外加一名青年學生代表分組去探訪小鎮的文化古蹟。最後的十分鐘,眾人圍坐於搭建好的舞臺上,分享當天的發現,然後講述歷史故事,昇華主題。觀眾坐在四周聆聽,而後深受感動。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節目裡,在戶外擺出的講壇)

儘管節目不是真人秀,沒有劇本痕跡。可又免不了給人專題片過於強調主題先行的觀感。五位專家的功能似術業有專攻的教授,遊走在每個景點的同時,給觀眾講述歷史知識。而作為小鎮推介人的李健,他的定位非常不明確。從正片裡看,李健似乎是主控流程的主持人,可在其他探訪時刻,又沒顯出特別的作用。

曾有李健的聽友,剪輯過李健在第二期節目裡的放送分量,加起來只有三分多鐘。同樣更讓人尷尬的設定,還出現在青年學生代表身上。可以想見,節目組的用意是讓她作為觀眾的一個帶入,吸收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只是目前上線的節目中,沒有給到青年學生髮揮自我,表達感受的部分,作用更像是背景板。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小鎮推介人,李健和紀連海)

說句實話,節目裡的小鎮更似一個歷史文化的依託,小鎮的具體風情如何,有著怎樣不同的人和事兒,均沒有涉及。歷史文化是所有的一切,所以這裡只有“古”,沒有當下,沒有對現在的關照。多是照本宣科的講述歷史故事,生動的人和事都非常欠缺。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與節目的時長有關係。40分鐘的時長壓縮一整天的拍攝內容,走馬觀花似的排列重點之外,可能也沒有其他的表現方法了。細節的缺少和嘉賓功能的雷同、個性化不足的缺陷可以說是一目瞭然的。即便裡面有些不為常人所知的冷知識,也被剪得七零八落,像是硬湊上的知識點。

這些缺憾不免讓人慨嘆,一個好的內容沒有找到適合的展示形式。假設,仍以慢綜藝的方式來呈現,細緻完整的展現小鎮風貌、那些文化故事的起承轉合、不同學者之間碰撞出的火花是不是會更自然、更生動些呢

《好聲音》戰隊旦增奪冠,李健的小鎮故事重新走入人們視線!

(《小鎮故事》裡開場的早餐)

人文類節目,尤其是以戶外的方式,找尋或重走文化之旅的節目,如何借用當下觀眾喜聞樂見的綜藝形式,將文化與需要傳承的歷史精髓寓教於樂般的帶給年輕觀眾,是節目在定位和製作時需要考量的。

《一路書香》將深度的文化思考與生活體驗結合,《遠遊48小時》去往世界各地,瞭解在當地得以傳承的中國文化,並讓明星嘉賓學習之,然後在異國完成一場文化快閃活動。加上正在熱播中的《小鎮故事》,這些節目所做的嘗試和努力,現在或許只是個開始,未來仍舊可以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