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雍正王朝》里有一段劇情是打獵的時候,蒙古諸王吹捧八阿哥胤禩?你如何評價這段劇情?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裡總有些人”大智若愚”,比如圖裡琛、李衛這些底層人精。那自然就有些人“大愚若智”,比如八阿哥胤禩!

在康熙47年”木蘭秋獮”的時候,康熙身體已然不行了,便坐鎮等各位阿哥們代天子取戰果。結果幾個阿哥各分秋色,大阿哥打了7只野獸;三阿哥打了4只野獸;九阿哥打了6只野獸;十阿哥打了9只野獸;十三阿哥打了18只野獸;十四阿哥打了13只野獸。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沒有參與圍獵。


唯獨八阿哥胤禩抖機靈,他沒有獵殺野獸,而是活捉了11只野獸。

我們先不論這野獸究竟是哪種野獸。就從胤禩的行為來講,這是一場典型的在蒙古王公面前的作秀。抓住獵物是為了證明有能力,不殺獵物是為了顯示與眾不同,凸顯仁愛之心。

表面看起來,胤禩的這個舉動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確與眾不同,蒼天有好生之德,胤禩富有仁愛之心,一下子贏得了很多蒙古王公的好感。


而胤禩的出風頭,在蒙古王公們的面前,邀買人心,這是個意圖,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並且當有蒙古王公替胤禩站臺,在康熙面前說胤禩的好,這就說明了胤禩在私底下,已經下了很大的功夫了。如此默契地替胤禩站臺,甚至可以認為是在為未來鋪路了。

因為在《雍正王朝》裡,這個玉如意實際上是有著特殊含義的。獲得這個玉如意,就意味著未來有可能會成為新的帝國繼承人。


然而胤禩犯了一個很大的邏輯錯誤,但他此刻尚未自知。那就是你有上天好生之德。而康熙一生射殺了那麼多獵物,你置康熙於何地?

炒米相信胤禩一旦回過神來,必然背後冷汗直冒。好在在這種場合下,礙於面子,識趣的沒人會捅破。

但是皇帝的新裝在小孩子面前是一絲不掛的。弘曆把這個錯誤邏輯給捅破了。


這下子嚇壞了四阿哥胤禛。但是接下來弘曆拿出了鄔思道的平身所授,不緊不慢地說,康熙是對的,本來野獸就是供人取用的,康熙射獵是不忘本,還細述了康熙多年秋獮取得的戰果,並稱康熙為”大清第一巴圖魯(勇士)”。這個馬屁拍得康熙特別受用!最終把這個玉如意賞賜給了弘曆。

其實寓意也非常清楚,康熙看中了弘曆為未來帝國的繼承人。這是典型的“好太孫”橋段。

而胤禩則弄巧成拙,不但沒有博得聖寵,反而把自己那些邀買人心的小伎倆暴露得清清楚楚!

回到真實的歷史場景中。康熙特別重視“木蘭秋獮”,這不單單是為了打獵消遣。他有著深刻的政治意義。

清朝弓馬得天下,所以康熙時刻重視騎射。草原上的蒙古王爺們是滿人重要盟友,康熙也是蒙我、藏、回、漢的天可汗。“木蘭秋彌”有著彰顯實力的政治意義。

而此刻因為西北有一個龐大的敵人,準噶爾汗國。康熙曾三徵準噶爾,殺死噶爾丹。但是準噶爾汗國並沒有被滅。所以籠絡喀爾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所以對於大草原上的蒙古王公,康熙規定了兩種朝見方式。

一種叫朝班,即去北京朝見;

另一種叫圍班,即在熱河避暑山莊朝見。


木蘭圍場有兩個草原組成。其中喀喇沁草原因為離得最近,所以也是康熙最經常去的草原。另外還有一個叫翁牛特草原的,康熙的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也是胤祥的同母妹妹)下嫁在這裡,所以偶爾也會去。

在《雍正王朝》裡並沒有說明康熙去的是這兩個草場的哪一個。但是這不妨礙劇情的推演。


因為在這場戲其實是《康熙王朝》裡皇長子胤褆誤受番邦送給太子胤礽禮物的翻版。都是為了引出胤礽被廢的這件事。所以山雨欲來風滿樓,各個皇子都似乎看到某些希望,”九子奪嫡”的戰爭越演愈烈!


炒米視角


蒙古王爺也的聽中原皇帝的,中原皇帝的兄弟是親王,蒙古王爺誇他打獵厲害,可能是他打劫真厲害,箭射的準,打的獵物多,也可能是溜鬚拍馬,奉承這個親王!我覺得各佔一半吧!清朝中前期皇子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清朝直到道光年間,才取消了皇帝秋後去圍場打獵的習俗!所以說胤禩應該打獵水平還是很高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