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大戰」曹操爲什麼會一敗塗地?

第一軍情


筆者認為,曹操在兵敗漢中首先敗在戰略,其次才是戰術。

赤壁之戰後,由於曹操戰敗,劉備獲得荊州作為根據地。又趁著曹操與西涼馬騰戰爭後休養生息的時機一舉奪取了西川,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這樣一來,在戰略上曹操就完全陷入了孫權、劉備兩大勢力東西夾擊的態勢。

在東面,曹操直面孫權,但是因為孫權所部陸戰力量不如己方的弱點再加上孫權的近期目標在於西面的荊州,所以暫時不會構成威脅。西面,劉備與曹操中間夾著一個據守川陝咽喉之地——漢中的張魯,以此為屏障劉備儘可以消化前一階段的勝利果實,進而奪取漢中,佔據地理優勢,靜待天下之變。而這恰恰也是曹操最擔心的!

於是曹操決定利用劉備剛剛佔領西川立足未穩之際,集中全力攻打漢中。雖然張魯只不過是一方小諸侯,卻利用地形與曹操大軍耗了半年。最後曹操雖然佔據了漢中及巴中,但是因為這裡屬於民族雜居之地,短期內很難建立有效統治,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在佔領漢中後沒有乘勝進攻西川的根本原因。 漢中被曹操奪取,最先感到威脅的就是奪取西川不久的劉備,此時正集中全力應對荊州方面與孫權的摩擦。孫劉雙方在荊州一線調集重兵,大戰一觸即發。偏在此時曹操從漢中撤兵,轉而進攻孫權設在孫曹邊境的據點——濡須。

在共同的敵人曹操面前,孫劉迅速擱置爭議,共同對敵,而這一點則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孫權集中全力在濡須與曹操大戰,劉備則從西川向曹操部將張郃、夏侯淵據守的漢中各據點發動一連串戰略攻勢,並最終演化成全面攻勢。張郃、夏侯淵據守險地陽平關與劉備大軍周旋,將其阻擋在關外達一年之久,幾乎將劉備陷入師老兵疲的狀態。如果此時曹操能果斷結束濡須戰事,全力救援漢中,則劉備的命運恐怕凶多吉少。奇怪的是曹操除了派兵加強守禦外,絲毫沒有任何進攻的跡象。於是劉備從容將陽平關外圍據點一一掃清,並相繼打通西川與漢中各處通道。隨後為了避免在陽平關陷入僵局,劉備轉而率軍南渡沔水,一舉搶佔了軍事要地定軍山,威脅陽平關的側後方。感受到威脅的夏侯淵帶兵與之爭奪,結果被預先設伏的劉備部將黃忠殺死。

定軍山之戰大大削弱了陽平關的曹軍勢力,劉備乘勝將陽平關一舉拿下。 陽平關的攻克,讓劉備將原來一盤死棋重新走活,佔據了漢中戰場的主動權。夏侯淵被殺、陽平關丟失令曹操吃驚不小,情急之下只好再次親自帶兵入漢中與劉備交戰。現在攻守易勢,劉備依託險要地形以逸待勞,迎戰兩年來一刻也不停的東征西討的曹操大軍。 曹操大軍深入山川險地,後勤補給十分困難,因此戰鬥力十分有限。再加上曹操勢力內部動亂不止,還要防止劉備集團從東面進攻,在漢中與劉備決戰,實在是力不從心。

雙方在漢中對峙了一個多月,大規模交戰基本沒有,曹軍卻已經軍心動搖。無奈之下只好放棄漢中,退回關中。 劉備於是如願佔據了漢中,取得了進軍中原的又一塊基地。


天狼星大將軍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戰爭從217年持續到219年,雙方出動大量將領兵力,打得艱苦卓絕,最終以劉備取得漢中曹操退兵結束。這是曹劉後期一次大兵對決。曹操的失敗有多種原因導致。


首先,後勤不足。持久戰打後勤,曹操攻打張魯漢中時,已暴露出短板,就是曹劉後來曾多次出現的現實困難後勤問題,曹軍糧草基地設在關中地區,隔著險峻的秦嶺向前線運送糧草,困難重重,耗損嚴重,在攻打陽平關的很短時間內,曹軍就發生了糧草危機。而劉備方以益州為依託,補給路線近了很多,而且人民發動到位,“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漢中之戰劉備軍在穩定梓潼局勢後,成都的後援物資和兵力源源不絕的運往前線,諸葛亮的後勤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不像曹操方那樣山路絕遠,光從補給線上來說,曹輸劉贏。這種情況在以後諸葛亮北伐之時也有發生,雖變成由南向北,但道理是一樣的。


其次,決心不足,漢中遠離關中,於曹操方來說近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漢中對蜀地來說,卻是必須有的咽喉要地,沒有漢中保佑障,則益州洞開,防守失措,黃權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法正有過分析,若能取得漢中地,則“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以可有可無的決心對上勢在必得的決心,高下明顯。(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其三,反應遲緩。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攻打下辯拉開漢中大戰序幕,直到219年,曹操才率軍進駐漢中陽平關,漢中之戰,劉備能夠最後拿下漢中,已經使盡了所有的力量。而曹操這邊只是一部分將領和兵力參與了,在東邊還有張遼、樂進、李典等人防守東吳,北方還有曹彰防衛異族。以幾乎全力以赴對上兵分多路,劉勝曹敗也很正常。


南方鵬


在三國演義裡,“漢中之戰”也是決定三足鼎力的重要一次戰役,那麼回顧劉備的發展用在今天來說真的是一部成功的創業者,從一個買鞋子的小販到一個統領百萬大軍的帝王將相真的是不容易。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劉備和曹操遲早有一次決定生死的戰役,只不過是時間、機遇問題,“漢中之戰”是劉備和曹操的正面戰役,也是劉備軍事集團到了頂峰的時候。

我們來分析一下劉備和曹操當時各自的軍事實力,論地盤曹大於劉;論兵力曹大於劉;論地勢劉備攻,曹操守;論後方準備曹大於劉備。無論哪一方面看,劉備都不可能戰勝曹操。那麼為什麼曹操輸了呢?

首先,在用人上,劉備軍團裡有諸葛亮這個一流軍事家以及“五虎上將”。讓曹操蒙在故里的是,“五虎上將”之一的趙子龍沒有用在正面戰場上,而是直接來到曹操軍營衝殺,在加上前方戰爭吃緊,曹操氣勢輸於劉備,因此曹操必輸無疑。

其次,劉備和曹操打了一輩子的戰,從一開始就是輸,從來沒有贏過,“漢中之戰”是劉備唯一打贏曹操的一次。歷史上有一句話叫“驕兵必敗”曹操之所以輸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心理問題上輸給曹操,如果曹操當時不自以為是,好好準備,我覺得“漢中之戰”就是劉備末日,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第一軍情


漢中地形複雜,行軍極難,糧草轉運更是困難,但先是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斬,再是米倉山糧草被蜀兵所燒,更被馬超等截斷後路,糧草不時被劫,因而曹操在不能儘快取勝的情況下,也只能不得已退兵了。

曹操漢中一戰雖然敗的迅速,但這卻是劉備與曹操之間的真正一戰,早之前劉備兵微將寡,未遇孔明之前身邊沒有智謀之士輔佐,故而屢敗。但漢中一戰,劉備謀有孔明、法正等,武有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一大批猛將,可謂是盛極一時,而曹魏這邊鎮守漢中的原有有夏侯淵、張郃、曹洪等,曹操更是親率四十萬大軍來援,雙方都是勢在必得。但先是夏侯淵在定軍山兵敗被黃忠所斬,曹兵失卻地利,劉備大軍得以進駐漢中。

再就是米倉山糧草被燒,早在赤壁決戰前,周瑜算計孔明去燒曹操聚鐵山的糧草,孔明曾言曹操平生最善斷人糧草,自己的糧草必定把守的周全,是極難被攻取的。而在漢中之戰,孔明先是派出黃忠、趙雲去燒糧草,雙方經過大戰一場,糧草也並沒有燒成,可見曹兵的防守還是極嚴,應變也極快。但曹操在追擊趙雲時,因天已快黑被趙雲用疑兵計驚退,被蜀兵乘勢掩殺導致大敗,劉封、孟達乘亂燒燬了曹兵糧草,這就註定了曹操在漢中必定不能與蜀兵長時間相持了,如孔明六出祁山那般,只能速戰不能久持了。而孔明算無遺策,蜀軍中猛將極多,顯然是不容易短時間內獲勝的,因而曹操是註定要一敗塗地的。


靈臺主人


首先,曹操並不是慘敗。曹操確實丟了漢中,但是主要是因為後勤糧草不足,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劉備是靠後勤比曹操便利的原因把曹操耗走了的,三國演義誇大了這場戰役中劉備軍事上的勝利。再者,曹操之前已經把漢中的人口全部遷走了,劉備得到了漢中但是沒有得到人口,空得其地。


用戶114715176


曹操在第一次進軍打敗馬超後沒有聽取謀臣的意見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攻打劉璋而退兵,留下了"既得隴何望蜀"的千古遺憾, 等到劉璋引入了劉備, 而劉備反客為主佔了蜀地後聽取諸葛亮建議攻打漢中以為北部屏障, 曹操這才如夢方醒, 急匆匆調兵對抗劉備, 那哪是集荊州四川兩地精英於一身士氣正旺風頭正盛的劉備大軍的對手?而此時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都在當打之年,諸葛亮也處於出山後黃金時期, 不要說就夏侯淵張郃,就算曹操親自對陣,贏面也不會大。


xiayuan-wang


從兩點分析,陣前和陣後。

陣前,前軍主帥被斬。曹軍大敗的轉折點來自於定軍山之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和夏侯淵對陣定軍山,劉備趁夜偷襲張郃,夏侯淵分兵助張郃,劉備用計成功攻破夏侯淵所守南圍,大敗夏侯淵,曹軍大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殺,曹操回河北後留下的前軍主帥被斬殺,導致前軍節節敗退。

陣後,後方政權不穩。曹操在當時採取了大規模的移民行動,致使百姓,官僚紛紛反對造反,叛亂四起,曹操不得不親自回河北處理後方政事。


籃壇故事


雖然曹操和劉備在戰朮和用兵上基本差不多,但劉備則在戰略上先發制人,搶在曹操前到達漢中。斬了夏候淵,重創曹軍銳氣。在人員上,曹操只有夏候淵、張鄰等人。而劉備熟習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智謀人才,又有猛將法正、黃權、趙雲、黃忠等人,人才濟濟。劉備還特別注意後勤保障的作用,其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前線作戰。而曹操卻忽略了這一點,陷入了補給不足的困境。漢中一戰,劉備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合,在"略"上明顯勝過遭操的“戰"上,豈有不勝之理!


打開車窗看景色


因為曹軍背後不穩,在魏諷謀反以後,曹魏一直處於不利的局面。夏侯淵指揮的並沒有問題,但是,當時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他們固守漢中了,尤其是定軍山一戰。曹軍已經不可能守住漢中了,事實上,漢中劉備的力量比曹操要強。

曹操內政不穩的局面,加上漢中無兵力調動。法正立馬明白過來,曹魏大本營出事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