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聖人,他開創的儒家思想影響後世千年,直到今天仍被許多人津津樂道,不過關於孔子的故事也很多,儘管孔子學識淵博、弟子眾多,不過卻曾被一個小孩子刁難。

據說孔子周遊列國時,來到莒(ju)國(今山東日照)時,正駕著馬車時,突然看到一個小孩子擋在路上, 於是孔子下車,對小孩子說:“你看我的車子過來了,為什麼不讓路呢?”


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不料這個小孩非同凡響,他卻反問:“你覺得馬車應該避讓城池,還是城池要避讓馬車呢?”孔子是個儒學大師,自然不能騙小孩子,便說“馬車會動,城池不會動,自然是馬車要避讓城池。”

結果這個小孩反將一軍:“我現在就在這裡用泥巴建一座城池,你馬車遇到了城池,怎麼不退讓呢?”孔子被他反將一軍,頓時啞口無言,竟然找不到話來辯駁了,一下子呆在當地,不知所措。


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很久孔子才回過神來,他見這個小孩能言善辯,果然非同一般,於是打算考考他:“何山無石?何水無魚?何門不關?何刀無環?何火無煙?何男無妻?何女無夫?何日白短?何樹無根?何花無枝?…………”

孔子連續發問,一連問了40多個問題,不料這個小孩子認真聽完,然後回答:“土山、井水、空門、砍刀、螢火、仙人、仙女、冬天、枯樹、雕花…………”他把孔子提問的所有問題,全部一一回答上來了。


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孔子聽後大吃一驚,因為這些問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生活節日、禮儀風俗等等,沒想到眼前這個六七歲的小孩,竟然能全部回答上來,看到孔子呆若木雞的樣子,這下輪到小孩出手,他也問了孔子幾個問題。

這個小孩問:“鴨子沒學過游泳,為什麼天生就會呢?”孔子一時語塞,竟然答不出來,頓時面紅耳赤,顯得比較羞愧,跟隨孔子一起的是子路,他從馬車山下來,見這小孩如此不講道理,就像打他,卻被孔子制止了。


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孔子看著這個小孩,便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於是這個成語“後生可畏”就這樣被髮明出來了,表現年輕人能力超過長輩,著實了不起,而這個小孩的名字叫項橐(tuo),據說後來孔子還拜項橐為師了,這個故事有許多版本流傳。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孔子雖然是一代宗師,學識淵博,但有時候遇到小孩子,同樣會招架不住,比如在“兩小兒辯日”中,孔子同樣無法回答兩個孩子的問題,但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孔子能發明一條成語遮羞,也算是才思敏捷了。


孔子被一小孩刁難得手足無措,只好發明一條成語,勉強用來遮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