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扶持小微企業,深刻踐行普惠金融

目前,政府和監管層一直關注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的問題。曾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帶動一批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運用自身力量賦能小微企業,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今年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進一步確定了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五大措施,從上至下形成監管合力緩解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的問題。

平安普惠扶持小微企業,深刻踐行普惠金融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2000多萬小微企業法人,以及6000多萬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然而,由於國內市場體系和徵信系統發展不夠完善,小微企業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維繫生存。

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偏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依然是主要障礙,二是融資的便利程度不高。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聯合發行的研究報告顯示,傳統授信方式的固定成本太高不僅造成了信貸資源的可得性低,也使得獲取過程不那麼便利。金融科技基於信息和網絡技術,線上化的流程便利了客戶服務;風險信息可以被快速獲取並實時分析,借貸流程能夠簡化,這極大地降低了搜尋成本,加快了授信速度。

平安普惠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通過專注服務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不僅保證其對於核心企業的業務供給,也進一步優化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管理,平安普惠憑藉信息數據優勢以及團隊在供應鏈金融、資產合作等專業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創新實踐,圍繞核心企業提供一系列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在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平安普惠還積極倡導綠色消費金融,利用金融科技,積極搭建客戶信用成長體系,通過知識宣導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培育大眾信用觀念,防範金融欺詐。運用具體和數量化的統計數據,進行清晰的定量測度,推進普惠金融有重點、有方向地發展。並且,藉助科技的力量,對有借貸需求的中小企業進行多方綜合的考察,以科技的力量將供應鏈金融這一傳統的融資方式運用到更多的實體場景下,服務更多新興、綠色行業的中小企業,讓他們獲得的金融服務更便捷、更具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