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不過的就學門檻,隨遷子女「再留守」

每年僅“北上廣深廈寧”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南京)

六座城市

就有約9萬名小學畢業生無法在當地就讀初中

返鄉,一部分孩子將成為留守兒童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暑假,“北上廣深廈寧”六城公益機構聯合當地媒體及其他社會力量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帶著部分六年級的流動兒童組織策劃了一次遊歷所生活城市的活動

——城市,我愛你,再見!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希望能夠為他們在回到老家之後

留下一個值得留念一生的記憶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來到大城市就讀的孩子

為什麼又要回到原來的地方??

當初為了讓孩子不離開父母,家庭團聚

不變成遠在農村的留守兒童

為了讓孩子得到城市較高水平的教育

一個個無城市戶口的孩子

跟隨進城打工的父母走入大城市

出生在城市

靠著父母打工積攢的城市入學積分

就讀於城市郊區的幼兒園、小學

接受城市的早期的教育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7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2017 年小學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中顯示

2010 - 2016 年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人數

增加了 227.6 萬人

增幅達 19.5%

農村留守兒童數則減少了545.22 萬人,減幅達 24%

農村適齡學生流向大城市成為一個大趨勢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隨遷子女在城市學習成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

迎來了小學六年級的畢業證書

也迎來了不得不面對的小升初戶籍問題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一些地區的“門檻”就學條件

“搖號方式”分配學位

居住證、流動人口信息登記卡

房產證明和房屋租賃合同等材料要求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

需提前半年登記申請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沒有學位、沒有積分

只能離開城市回鄉就讀初中

回到那個沒有生活過的農村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2014 年起,全國小學招生人數不斷增長

從 1658.42 萬人增至 1766.55 萬人

2000 年到 2016 年,上海常住人口新生兒數量從 8.5 萬增至 21.8 萬

北京則從 8.1 萬增至 20.3 萬

各地受二胎的影響適齡學生人數會持續的增長

直線增長的隨遷子女數量與城市有限的教育資源之間形成了強烈反差

“大班額”、高飽和班級學生人數

屢見不鮮,高負荷的學生人數對初高中學校也是一大挑戰

但初高中對外來流動兒童的學位供給卻十分不足

未取得城市戶籍就學條件的孩子

只能“迴流”

從數據看每個大城市“迴流”人數,均達2萬人。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2017 年小學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公報顯示全國小學數量過去 20 年縮減了七成

而初中招生比小學畢業人數少了 200 多萬人

隨遷子女數量的增長

農村適齡學生向外流失

農村大部分小學的完小校、教學點學生人數分散

為了合理規劃農村教學資源農村小學開始撤點合併

平均每天就要消失 63 所小學、

30 個教學點、3 所初中

幾乎每過一小時

就要消失 4 所農村學校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1998 年至 2017 年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

由 67.5 萬所減至 21.89 萬所

小學數量由 60.98 萬所下降至 16.7 萬所,縮減近七成

而全國初中招生少的200多萬人基本不再讀書,其中“迴流”學生的比重較大

小學數量的縮減和城村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對返鄉兒童的成長和身心健康的變化有相當大的影響。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隨遷子女迴流後被稱為

“再留守”兒童

大部分為老年獨居或由親屬

代管他們的生活

返鄉後離開父母的失落感,孤獨感加劇

農村小學撤點後,需學生經過一段距離上學,或是寄宿學校自食其力

重新面臨留守兒童的情感精神變化

據137所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研究表明

迴流兒童的抑鬱水平高於普通兒童和留守兒童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農村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與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有較大的差異

兩地的教材不同,教學教育水平有差距,需要重新適應學業的學習和挑戰

有的家長會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農村的教學方式,會選擇讓孩子留級一年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環境、文化、教育等方便的變化

使得他們的成長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

有些孩子身上的故事非常勵志,他們堅強懂事、學習刻苦。

部分孩子沒有父母的指導和約束,行為容易出現偏差,出現各種成長問題。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城市學位供給的不足,迴流“再留守”的兒童可能會與城市再脫節。

想要回到城市只能依靠應試教育高考的這一條必經之路。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義務教育法中有一條規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原則在發展快速的城市制定規劃學位時,以城市戶籍學生量為主,城市外來人口的流動兒童的教育經費並不成為重點待解決問題,學位的落實問題處於難以實現的處境。在公平教育,均衡教育上仍不能得到真的公平對待。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佈過去 8 年隨遷子女人數增長 20.5%,留守兒童人數雖持續縮減但仍高於隨遷子女人數。

人口流動較大、隨遷子女人數較多的城市若不解決學位問題。留守兒童、返鄉流動“再留守”兒童的數量只會持續的居高不下。

為了改善生活,改善後代的教育。務工父母寧願辛勞也要將孩子帶在身邊。隨遷子女流入城市是必然趨勢。

在我們倡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公平,能夠多為外來的兒童多一些接受教育的機會。少一個遠離父母的孩子。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


樂意傳播 平臺由2017級榕樹夥伴、CFC公益共同策劃,旨在專注公益信息傳播,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跨不过的就学门槛,随迁子女“再留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